先進的企業文化是企業持續發展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先進的企業文化,是企業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做強做大的迫切需求。行車安全文化是交通運輸業獨具個性的文化,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為先”的安全理念,增強廣大員工的安全責任意識,培養規避及處置重大問題的良好心理素質,應成為公交企業行車安全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
一、認清形勢 理清思路 樹立行車安全文化理念
安全重在認識。南昌公交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是大眾百姓出行的依賴。承擔著上百萬城鄉居民的出行任務,擁有1800多臺車輛,日客運班次達1萬余班,日行駛里程達30萬公里,每天運送乘客達110萬人次。由此可見,城鄉居民的安全已經緊密地與公交聯系在一起,行車安全工作對于公交企業而言,意義重大。
江澤民同志指出:“安全責任重于泰山”。要搞好行車安全工作,首先,必須對影響安全行車的各要素:人、車、路、環境等要有充分的認識。人是指行人、駕駛員和管理者;車指的是車輛狀況和路上行駛的各類車輛;路是指路面的寬窄、曲直、陡坡、彎道、堤壩以及市政開挖等狀況;環境包括天氣、市民素質以及政府政策等。
此外,要認清當前的安全形勢。隨著南昌市社會經濟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市民出行方式呈現多元化趨勢,除公交車外,公車、私家車、出租車、摩托車、電動車、自行車等混雜穿行,交通道路難以適應車輛迅猛發展的形勢。由于公交車主要行駛在城區人流量大、車輛密集的主要街道或區域,為了載客、下客需頻繁變更車道,加上公交車體積龐大,車身長,變更車道時,一旦觀察不夠或未主動避讓本車道行駛的其他機動車和行人,就很容易發生碰撞、擦掛;加上當前公交駕駛員隊伍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從業人員素質低下,致使公交安全形勢異常復雜、嚴峻。
在此種形勢下,一是要求政府部門在城市交通建設和管理中,須對交通秩序混亂現象加以整治;對“公交優先”政策須加以落實,設立“公交專用道”。南昌在創建文明城市期間,交警加大管治力度,行人、車輛各行其道,井然有序,在“創建”期間,南昌公交未發生一例交通事故,駕駛員普遍反映道路順暢,開車感覺輕松許多。從國外一些城市的成功經驗來看,城市必須將道路資源按“人”分配,而不是按“車”分配,要想確保公交的安全與效率,首先要保證公交能獲得優勢的道路資源。法國首都巴黎的公共汽車專用道已經達到了480多條。
二是企業更須強化安全意識,營造安全氛圍,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為先”的行車安全文化理念,以理念規范行為,以理念促進管理,著力優化企業內部管理機制,提高駕駛員隊伍素質,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二、完善制度 管理創新 構建行車安全文化體系
安全重在管理。管理要以制度為保障。南昌公交一貫重視安全管理制度建設,制訂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如《安全員等級制、聘用制實施方案》、《營運車輛實行三級安全檢查的規定》等,為了使制度適應形勢的發展,總公司適時對制訂的規章制度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近期,為了進一步增強廣大干部對安全生產高度重視的工作責任感,重新修訂了《安全事故責任考核追究制度》;為了充分調動廣大司乘人員的積極性,完善《累計制安全公里獎考核辦法》,增大安全考核比重。
制度是有形的,文化是無形的。要構建安全文化體系,就是要將制度規范轉化為員工的自覺行動,建立一個健康的、穩定的、有效的安全整體系統工程。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須全司上下目標一致,通力協作,提高執行力。一是講求責任,注重細節,環環相扣,步步為營,扎扎實實地把安全的各項措施和制度貫徹落實到位,確保管理工作不落下每一個細節,不放過每一個環節。二是要抓好安全基礎管理工作,健全個人安全檔案,做到資料齊全、數據準確。三是在總結、提煉安全提醒制、人體生物節律方法、上示范車、安全監督員制度、家訪制、暑期家屬座談等好經驗、好做法的基礎上,制訂符合企業實際特點的《安全工作法》。四是在班組中積極推廣《劉明明安全行車法》,教育員工學習《城市汽(電)車公共交通實施辦法》,強化駕駛員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保證安全駕駛。
三、預防為主 教育為先 營造行車安全文化氛圍
安全重在防范。按照“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的原則,抓好企業安全行車預防、排除隱患工作。目前,南昌市道路改建、擴建增多,無形中增加了很多安全隱患,要經常組織檢查,及時掌握行車安全各要素的變化情況,制訂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機制,建立搶救生命綠色通道。對公交線路經過的立交橋梁、公路鐵路交道口、陡坡急彎、中小學校門口、小區人車混行道路、沿河路段等進行拍照錄像,制成“線路隱患排查圖”懸掛于各線路首末調度室,隨時提醒司乘人員,實現預防工作的針對性。車況的優劣對于安全行車至關重要,對修車質量、材料費過高、配件不齊、油料定額等問題,進行深入細致地研究,攻克難關,提高修車技術。
要完善教育和培養機制。認真做好教育和培訓工作,營造行車安全文化氛圍。鍛造一支優秀的駕駛員隊伍是企業穩健、持續發展的需要,是行車安全的根基和保證,努力把民營科技園職工培訓中心發展成為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強烈的安全意識、規范的操做技能的優秀駕駛員基地。隨著公交線網的不斷擴大,對駕駛員的需求也亟需增加,面對此種形勢,仍要把入口關,對新招聘駕駛員進行全方位教育,完善授課內容,規范駕駛員的行為準則和職業操守。對在崗的駕駛員進行再教育、再培訓,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駕駛員規范化操作規程》、《公民道德實施綱要》等課程在教育培訓中的比重,促使他們嚴格執行《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履行操作規程。
加強對基層安全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堅持安全員每周對線路安全狀態評估制度,定期聘請省市道路交通安全專家、交警給安全員上課,分析案例,培養安全管理人員注重思考,注重細節,注重能力,工作不斷創新。
四、以人為本 共同參與 實現行車安全文化目標
安全重在成效。“以人為本”是企業文化管理的本質,企業與乘客之間的關系已上升為公交企業核心的管理內容,只有把行車安全文化深深扎根在員工腦海中,落實到日常行為上,才能取得成效。對安全工作,黨、政必須統一認識,齊抓共管,共同參與。工會、團組織以及家屬密切配合,建立黨員、青年團員安全責任制、家屬安全協管等多種形式、多種渠道,教育、提醒職工遵章守紀,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廣大黨員要始終站在安全營運生產的前列,幫助職工群眾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為安全營運生產獻計獻策,體現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各級管理人員要改進工作作風,深入一線,深入員工,密切與員工關系,及時把握駕駛員的心理和思想動態,注重優化駕駛員心理環境,加強溝通疏導和教育,尊重和保護駕駛員的利益,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關心他們的生活,在工作中,堅持以理曉之,以理服之,以情感之,以情化之,營造融洽和諧的氛圍。
作為行車安全文化主體的駕駛員,須培養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職業素養,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在行駛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清醒的頭腦,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練就一副規范操作、處事不驚、臨危不亂、反應敏銳、訓練有素的真本領,安全駕駛、文明行車。
以創“雙達標”、勞動競賽、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等活動為載體,提高員工的安全知識水平和安全技能素質。為了達到“管理無漏洞、現場無隱患、行為無‘三違’、安全無事故”的“四無”目標,堅持定期進行安全大檢查;利用各種文化宣傳陣地,堅持不懈地開展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如安全報道、安全演講、安全經驗交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教育等寓教于樂的安全文化活動,形成“領導抓安全、全員促安全”的局面,實現公交企業持久、穩定的行車安全文化目標。
問題止于責任,細節決定成敗。通過安全理念的滲透、安全行為規范管理的落實,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舉安全使命之旗,鑄安全理念之魂,強安全行為規范之基,構筑公交行車安全文化,推進行車安全管理走向文化管理更高境界。
上一篇:鐵路企業安全文化建設
下一篇:關于煤礦安全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