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礦山企業安全文化的現狀、安全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及安全文化建設的模式和建設途徑的闡述,強調礦山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重要性和建設途徑,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過工作,為經濟建設服務,安全搞好了,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搞好了經濟。
關鍵詞:礦山;安全;文化;模式;途徑
1 安全文化的現狀
1.1 安全文化的延革
安全文化初始于人類的生產活動,《天工開物》就記載了礦業開采情況,反映了古代安全管理狀況。我國安全文化的真正形成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確立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制定了“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礦產資源法”、“非煤礦山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實施辦法”、“ 礦山安全監察條例”等一系列政策、法令,管理部門及企業單位做了大量實際工作,使我國的勞動保護和生產條件都有了很大改善與提高,從而保障了勞動者在生產建設中的安全和健康,形成了安全文化理論,促進了社會主義生產建設的發展。
1.2 安全文化的現狀
安全文化是由社會文化(包括政府機構及政令)及企業文化所構成的。形成安全文化需要一個社會環境,安全文化是與經濟相互作用,當安全文化社會環境活躍時,安全狀況好轉;當安全狀況不好時,它又要求社會給予支持。根據礦山安全的變化情況可以說明,要建立一個安全文化,需在各個文化圈內完善,進而形成一個社會的安全文化。但是,由于礦山企業與其他企業差別較大,其安全文化的建設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礦山的安全投入尚顯不足;地方鄉鎮礦山的投入更顯不足。
(2)“三違”現象普遍。
(3)事故責任者被行政處理后沒執行,相關規定需完善。
(4)事故調查組的責任、權力、義務沒有明確的定義,有關部門參加后,各處按照各自的要求進行處理,《礦山安全監察條例》中的規定也不完善。
2 安全文化建設的模式
2.1 安全文化的概念
安全、文化即安全與文化的組成。文化是社會產物,是人在社會化過程中的一種創造,任何新的文化都是社會、人、現有文化之間的交融,結合的結果。安全是在經驗主義管理、科學管理的基礎上逐步產生新管理理論。安全文化作為一種亞文化,是從屬于組織文化的一個子概念。是在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管理思想和理論。
安全文化從管理理論的角度看,有其獨特的核心內容,它強調安全管理機構的執法行為管理,應該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其中人處于管理中心和主導地位。
2.2 安全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建設完善的安全文化理論,其指導思想是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為核心,以培養提高隊伍素質,實現生產安全為目標,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的基本要素:安全價值取向、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管理哲學、指導方針,工作戰略,這幾項基本要素構成了安全文化理論思想體系。
2.3 安全文化的模式
礦山安全文化的模式為兩條線。一條線是國家監察、地區安全監察。涵蓋了組織機構、政策法律、行政執法等完善的監督管理體系。另一條線為市、縣、鄉鎮地方政府和行業管理部門。這兩條線均應各自的工作范疇內建立安全文化體系。兩條線同時作用于企業的安全文化體系和理論體系。
安全文化的構成包括:
(1)目標:礦山安全狀況的根本好轉;
(2)宗旨: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對企業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礦山法律的情況實施監察;
(3)精神:忠于職守,勤奮工作;
(4)風格:求實、嚴謹、認真;
(5)追求:確保職工人身安全和國家財產安全,促進礦山事業健康發展;
(6)信條: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開拓進取,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信譽;
(7)道路:遵紀守法,自我完善;
(8)哲學:以人為本,關心人,尊重人;
(9)價值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10)道德:公正廉潔,克已奉公;
(11)誓言:遵紀守法,廉潔自律,接受群眾監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礦山事業做出貢獻。
3 安全文化建設的基本途徑
安全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由很多系統所構成,需不斷完善錘煉才能形成,并需不斷提高。礦山行業的企業分為國有重點礦山、地方礦山、鄉鎮礦山三種基本類型,其安全文化的建設略有不同。國有重點礦山安全文化建設已基本形成體系,而且有一些成功的經驗。地方及鄉鎮礦山基本屬于一個類型,企業的安全文化基本屬于空白。加強和提高安全文化建設的領導和認識,提高對安全文化建設的認識,把安全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
(1)政府部門的政策、規定的構定是構筑安全文化的決定因素,也是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安全文化的領導者和參與者。
(2)科學預測安全管理目標。各級政府要建立一套安全管理機制,按照責任,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使安全文化建設在一個良好的基礎和環境之上。
(3)提高各級政府領導的安全意識,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和統領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領導的示范激勵是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一環,領導者的精神狀態、思想作風無時無刻不在下級和企業中產生巨大影響。因此,黨風建設是安全文化建設的首要條件,領導干部堅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堅持原則、克已奉公,為政清廉是重要組成部分。
4)領導機關的重要職責是指導企業的制定。目標決定著企業發展的方向,每個企業的安全文化內容是有一定差異的,但是目標應是一致的,它是一種精神力量,人有了精神和目標,就會為之拼搏和奮斗。
3.1 強化職業道德建設,規范企業和職工行為。
(1)建立行業道德規范。
(2)道德規范由于工作部門和工作性質不同,其要求略差異,但總體是一致的。其主要內容是:①熱愛自己的工作和集體;②樹立主人翁的工作態度;③遵守職業紀律;④努力學習科學文化;⑤遵章守紀;⑥團結協作。
3.2 建立礦山安全文化網絡
安全文化的建立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和企業共同構建,按照各自工作業務管理范圍健全制度,形成安全文化網絡。
(1)樹立企業安全文化目標;(2)塑造企業安全精神;(3)樹立企業安全形象;(4)建立企業安全風尚和道德規范;(5)提高職工文化素質、增強自我保護意識;(6)安全心理和安全行為教育;(7)企業安全保障網絡;(8)班組安全生產教育;(9)安全工作技術教育;(10)職業衛生工作技術推廣;(11)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教育;(12)安全隱患評估與整潔改;(13)安全事故應急保安措施與教育;(14)防“三違”基本素質訓練與教育;(15)事故防范與搶救;(16)安全生產信息數據處理。
3.3 安全文化的培育
安全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源泉,建設安全文化必須重視企業安全精神的培育和發揚。安全文化并非是一朝一夕自然形成的,而是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精心培育起來的,企業領導應成為安全文化的直接體現者,這是倡導安全文化最有力的榜樣作用,也是安全文化樹立鮮明的旗幟。
(1)黨政工團各部門齊抓共管,共同努力,建設安全文化;
(2)把安全文化建設納入各項工作之中,明確其方針、目標、任務和內容;
(3)指導安全文化建設,培育企業安全文化精神,發揮各部門的職能作用和自身的安全文化建設;
(4)在實踐中鍛煉培養。實踐是培育安全文化的沃土,沒有實踐安全文化精神就無法樹立,不僅要抓好宏觀建設,更重要的是在日常工作中從細微之處抓起。職工群眾是實踐和認識的主體,把職工個人作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統一體,逐步形成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保安的良好機制。
上一篇:建立完善機制 促進安全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