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安全文化的實質在于明確的表達一種企業管理“人文”力量,把一種深厚的人文精神融化安全生產管理之中,從而創造了企業的活力與合力,給企業的技術、設備、信息、規章、人員嫁接了一個高大寬廣的平臺,使各種生產要素得到最佳組合,對創造最佳效益,推動供電企業持續、健康、和諧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
一、企業安全文化的現狀
企業安全文化是指企業文化的安全意識、安全目標、安全責任、安全設施、安全技術、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及其預案的演練、安全監察和各種安全法律、法規、技術標準以及規章制度的總和。
作為一個新的管理策略,供電企業現有的安全文化還不能真正成為保障企業安全的有效手段,在現實的建設和應用上還處于萌芽狀態,主要問題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 對安全文化內涵的誤解,將安全管理措施當成安全文化。
目前企業在安全文化的認識上仍沉浸于傳統企業安全文化中,即對“物”和“事”的局限,把安全總是只局限于生產之中,文化建設僅涉及到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沒有對其進行深層次的提煉,使企業安全文化上升為一種全體員工共同自覺遵守和認同的價值理念、行為準則、道德觀念。
(二)對安全文化內涵的片面理解,將標語當作安全文化的核心。
同將安全文化建設局限于“物”和“事”相同,將標語、口號等同于安全文化的全部,或將未經整體考量和思考的標語、口號當作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企業在安全文化建設上的誤區,企業大量而紛繁的標語口號無法承載安全文化對企業安全的促進和保障作用。
(三)對安全文化實施方式的片面理解,采取灌輸和強制手段實施安全文化的落地。
采取灌輸和強制手段來實施安全文化的落地,是企業將安全文化內容局限于“物”和“事”的片面認識的延續,將安全管理手段作為安全文化建設的全部,背離了文化認同的心理因素和自覺性,使企業安全文化空有其名,成為安全管理的又一代名詞,而無法體現其真正的價值和作用。
(四)安全文化的建設缺乏整體性思考,缺乏橫向和縱向的統一。
企業在安全文化的建設過程中缺乏整體性思考,經常造成不同時間的文化建設思想內容不一致,不協調,甚至相沖突,造成的企業員工思想和行為上的混亂和無所適從,不僅無法推動企業的安全工作的進程,甚至會對企業的安全造成傷害和破壞。
(五)安全文化的實施缺乏整體性管理,造成認識和理解上的混亂、模糊。
企業在安全文化的實施過程中,對安全文化的傳播和應用沒有統一的管理和制度化的約束,員工對企業安全文化的認識、理解不透,甚至曲解和誤解,造成思想和行為上的混亂,一旦形成文化氛圍,它將是難以改變且危害巨大的。
二、建設安全文化的作用意義
供電企業安全文化,這是一種全新的企業文化理論和理念,這種管理理論和管理理念的出現是供電企業管理理論的創新和發展,認真探析供電企業安全文化對強化安全管理的作用,對促進企業和諧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構建安全文化是糾正員工的麻痹思想的需要。
在安全文化中,既有積極的認識,也有消極的觀念。通過發揮安全文化的教育功能,能有力地糾正類似認識上的誤區,樹立起正確的安全思想意識,極大地拓寬人的視野,提高我們正確認識安全問題的能力。
(二)構建安全文化是增強員工安全意識的需要。
電力企業的安全管理經歷了一個漫長而卓有成效的歷程,積累了很多經驗,并轉化成了規程、標準、制度等有形的東西,用來規范參與電力生產的人的行為,形成了大量的規范人行為的無形的東西即安全意識。通過企業安全文化的規范引導功能可以使職工克服不良的習慣,養成良好的安全意識。
(三)構建安全文化是實現人本管理的需要。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機制再完善也需要靠人來落實,設備再先進也需要用人來控制,所以“以人為本”才是我們抓安全最根本的定位基點。安全文化講到底就是“人本文化”,是滲透在人們一切生產生活當中的,并以無形或有形的渠道,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傳遞給每一名成員,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質量。
(四)構建安全文化是推進跨越式發展的需要。
構建安全文化的目的就是要使干部職工認識到,安全生產就是對生命的尊重,明確對自己、對他人和社會在安全上應承擔的責任。我們用安全文化來引導、培育和規范職工的行為,使職工具有現代安全素質,從而不斷提高安全生產的保障能力,最終以良好的安全環境保證跨越式發展目標的實現。
(五)構建安全文化是促進企業和諧發展的需要。
電力企業安全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在所有的人、組織及各環節、各要素之間充滿著矛盾,會出現摩擦,可以通過遵循一定的安全文化準則和精神、價值來協調各種關系,解決各類矛盾,使安全管理系統的各方面都能處于有序運行、和諧配合、協調發展的狀態,實現安全目標。
三、構建安全文化的途徑
安全文化不僅有著豐富的內涵,還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獨特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征,所以構建安全文化應結合安全生產和文化建設的實際,堅持不斷繼承與創新。
(一)要精心培育安全文化的新理念。
1、牢固確立“安全第一、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安全關系到人的生命與家庭幸福,關系到社會穩定與和諧。要突破就安全抓安全的傳統思維,從人本思想入手,始終把員工的人身安全、切身利益作為頭等大事來認識對待,有了這種理念和和諧氛圍,才能更有效地激發廣大員工的創業熱情和鑄造昂揚向上的團隊精神。
2、牢固樹立“安全即效益”的理念。安全是經濟效益的基礎,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企業以追求最大經濟利益為目標,但不應以忽略或輕視安全生產為代價。只有生產安全了,才能減少事故帶來的經濟、信譽損失和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才能讓員工在人身安全有保障的最佳狀態下發揮最佳工作效率,企業才可以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牢固樹立有諾必踐的理念。世界大型跨國公司的創業歷程,無不是依靠一流的產品質量、可靠的安全保障、良好的社會信譽、先進的管理理念實現跨越的。作為我們供電企業,在安全理念上要借鑒德國人對待安全規范循規蹈矩,執行制度毫不含糊的人文態度,凡對社會、對客戶做出的安全承諾,都要不折不扣、毫不含糊地去踐行、去兌現。
(二)要構建安全文化的新體系。
安全文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構建安全文化體系就必須按照系統工程的要求進行總體規劃。
1、健全安全文化的領導體制。要按照黨委統籌、行政牽頭、工會配合、全員參與的工作思路落實分工負責制,健全組織網絡,統籌運作,共同推進。
2、拓展安全文化的內涵。構建安全文化必須堅持多方培育,集思廣益,深度挖掘,不斷創新的原則,總結、歸納和提煉安全行為理念,形成具有鮮明特點的安全文化內涵,構筑起“人企合一”的安全文化境界。
3、增強安全文化的底蘊。構建安全文化,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質、提升保安全的能力。職工的綜合素質是保安全的根本,是安全文化之源。所以,必須始終堅持健全職工教育體系,加大培訓教育力度。同時,還要積極研究開發新技術、新設備,為安全文化建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三)要實現安全文化的創新發展。
在推進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上,要始終本著貼近職工生產生活的實際、貼近職工思想的實際,用文化的視角精心設計和規劃企業的全面工作。
1、在安全管理上要體現人本化。要從維護職工群眾根本利益的角度,從人的需求出發,把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作為安全文化建設的基本出發點,使安全文化直接融入到企業管理之中,引導和啟發職工在安全管理中體會到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性,進而增強安全文化建設的親和力和親切感。
2、在行為規范上要體現人性化。在規范職工的安全行為上,不僅要用具體的、物化的、量化的行政管理手段來規范職工行為,更要注重從職工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出發,體現管理的人格化、人性化,用無形的力量去影響職工,用非正式的約束去激勵職工,進而激發職工的自我約束意識和自主管理覺悟,以此達到管理的最佳境界。
3、在環境建設上要體現人文化。在環境建設中,加大硬件環境建設力度,努力改善職工生產生活條件,積極組織開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不斷為職工的生產工作注入文化氣息。
建設良好的安全文化體系,可以使干部職工保安全的意識明顯增強、保安全的素質明顯提高、保安全的積極性充分調動。安全文化既是一種管理藝術,又是一種管理文化,在安全文化這種精神力量的感召下,一定能激發供電企業員工為建設和諧企業做出不同凡響的貢獻。一句話:安全是生產的靈魂,安全生產的靈魂來自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