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企業非常注重安全文化的建設,但疑惑在于,盡管已經構建出非常理想的安全文化體系,卻很難落實下去,很難把體系內容貫徹到所有員工中去。而中冶集團二十冶(以下簡稱二十冶)在這方面摸索出了獨到的經驗,2005年二十冶因安全文化建設成就被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授予“全國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優秀單位”。
二十冶的經驗就是,在安全文化建設過程中,通過全員參與塑造、全員廣泛傳播,全員滲透測評,使安全真正成為全員的一種自覺行為。
安全文化從全員中來
得到群眾支持的第一步,是先為安全文化建設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和環境,讓全體員工都能感受到這種氛圍,從而為后續的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也更有利于后期的安全宣傳與貫徹。
2001年初始,二十冶在全公司范圍內發動了一場“企業文化再造”群眾性大討論活動,重點普及企業文化知識,強化全體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識。這項活動持續開展了將近一年,活動的主要形式是在企業內部報刊上開設專欄論壇,在不同的職能部門之間舉辦“企業文化再造”研討會。其中針對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開展了長達半年的群眾性“安全文化論壇”活動,對征集到的專題論文進行評選,出版發行了《企業安全文化》一書。
雖然論壇征集上來的論文水平參差不齊,但是這種群眾性大討論很大程度調動了職工關心企業、熱愛企業、參與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當然,二十冶并沒有滿足于這樣的氛圍,接下來又開展了由全員參與的“企業識別系統建設方案”征集活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將識別體系的設定過程深入人心。
首先,在全公司范圍內開展識別系統設定的群眾性征文、征稿、問卷和座談討論活動。比如在開展理念設定過程中,組織了由25位各單位代表參加的設定班子,從各種渠道搜集、征集了近千條理念概述,經過了13次反復篩選、問卷、評定和座談。再如在行為識別體系設定過程中,選擇了10多位各單位專職主管交叉撰稿,同時確定了5個重點部門委派本部門業務主管分工執筆,還舉辦了不同規格不同專業的座談會反復推敲。僅僅針對安全識別系統設定,就先后經歷了大量的意見調研和提取以及4次規模較大的現場討論會,最終,現場安全提示識別系統被納入企業視覺識別系統,而行為識別系統也拓展了安全法規系統、文件檔案系統等等內容。
所以,二十冶的整個文化體系包括安全文化體系,并不是領導加幾個專家閉門造出來的,而是從體系建設之初就夯實了深厚的全員基礎,這為以后安全文化的貫徹與實施打開了方便之門。
安全文化到全員中去
二十冶認為,整個文化體系包括安全文化的落實,需要以醒目的形象和有效的傳播途徑向全員傳播、普及、貫徹和強化,因此他們非常重視企業視覺識別系統體系的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成果的總結和展示。
一方面,認真進行企業視覺識別系統的發布。從2002年6月開始,二十冶相繼發布了視覺識別系統、理念識別系統、行為識別系統,逐漸完成了企業CI體系的整體設定。同時集團各單位、各部門根據新的企業形象識別系統,對網頁、網站進行了調整改版,將所有二十冶的窗口形象對內外統一。
在安全文化發布前,二十冶曾先后舉辦了四次安全文化專題會議,慎重確定了安全文化體系基本內容,其主體內容包括:現場安全提示識別系統,電子模式的企業安全文化宣傳系統、安全法規系統、安全文件檔案系統、案例分析系統、文明標化工地建設、教材培訓系統等。這些系統為安全文化體系的實施提供了一個統一行動與規范制約的有效平臺。
另一方面,對于已經取得的企業文化建設成就,二十冶積極進行宣傳和展示,從而以成果和成就促進全員認真踐行企業文化,自然也包括安全文化。
從2001年開始,二十冶與專業廣告技術單位合作,追拍了全部工程業績的圖片資料近600余幅,建立了企業電子圖庫;出版了二十冶多媒體影視光盤;制作并建立了公司業績電子文檔;拍攝和收存了表現企業自身形象的照片,專用于公司對外宣傳,比如廣告設計、網頁制作、標書應用等。在安全文化方面,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發行了《企業安全文化》,對安全文化建設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和展示。
安全文化全員評價
在廣告學界有一句話:“我知道自己的廣告一半沒有起到作用,但不知道是哪一半”,其實企業文化的建設也是一樣的。如何衡量企業文化的作用?如何對已經推行的企業文化建設工作進行評價?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二十冶在企業文化評價體系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通過文化測評體系使安全文化與全員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從而真正使安全成為全員的一種自覺行為——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盡管在整個企業文化評價體系中,沒有安全文化的單獨評選項目,但安全文化已經滲透到其他項目的評價體系之中。如在企業形象文化建設評價中,共有8項指標,其中2項就和安全文化緊密相關。
第1條:按規定對項目部大門及圍墻進行形象宣傳,按照工程項目形象設計管理規定檢查。a.大門:標語4分,材質3分; b.圍墻:標語4分,安全欄4分。第7條:按規定穿戴建設公司統一服裝和安全帽, 按照工程項目形象設計管理規定檢查。a.服裝:5分;b.安全帽:5分。
可以發現,這樣把安全文化滲透進其他項目的測評體系,很好地消除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弊端。同時,二十冶將企業文化建設優秀單位和企業文化建設標兵的評選活動與企業年度總評掛鉤,形成對企業文化建設的有效激勵機制。其它關于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的評價標準,安全文化同樣是一項具有決定作用的指標,也就是說,安全事故對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評選具有一票否決權。此外,“安全生產千人負傷率”等硬性指標也頻繁出現在其他各項評價體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