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煤礦安全生產中,經常看到用黃土塊兒代替粉筆在安全帽或者固定設備上面記錄相關數據或簡單繪制線路圖。現在,仍然保留著這種“風俗習慣”。
無論干部還是職工,下井前,總是習慣性的在上衣口袋里裝上筆和小冊子,以便及時記錄下當班工作中出現的各類隱患,更好的為下一步工作進度提供第一手生產資料。當到達工作地點,依然看到安全隱患排查記錄、找頂記錄本和現場交接班記錄等,更好的為安全管理夯實基礎。可是,部分干部員工沒有真正意識到記錄重要性,應付差事,靠強制性命令才推推轉轉,說說填填。
殊不知,一項簡單的筆下記錄并不僅僅代表個人簽名,而是記錄著一份平安,體現著一種責任。每一份原始的記錄來源于廣大干部職工奮戰一線心血和汗水。當看到“泵房當班實現安全運轉”、“某采區注意上余角的瓦斯濃度不超限,吊好風帳、開開水炮彈”等等,數行印有黑手指的“柴火棍”文字,不但凝聚了一線員工的智慧結晶,更是留下了一線工人踐行安全承諾的印痕。一點點安全因素記載,一條條隱患排查信息,一日日安全交接匯報匯集成“高高興興上班來,平平安安回家去”的平安話語。
平安就是福,記錄平安,承載幸福。
上一篇:安全工作需要“婆婆嘴”
下一篇:安全帽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