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掃雪、解牛、安全生產這三個概念放在一起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而我卻在勞動過程中、思緒飛揚時,發現了三者之間異曲同工之妙。
日前,一場大雪預期而至,紛紛揚揚鋪滿了車站四周。為了方便旅客候車和乘降,車站組織了掃雪。我們爭先恐后地拿起鐵鍬和掃帚從站臺中間向兩邊清除。男同胞因為力氣大負責用鐵鍬撮雪,然后堆積在一起;女同胞在身后清掃“漏網之魚”。然而,站臺面經過反復建設,站臺上開挖埋線溝后使用規格不一的水泥板蓋著,很不平整,撮雪時經常碰到蓋板翹起的邊沿,使清雪并不順利。因此,撮雪男士有的快有的慢。推進快者是順著蓋板的沿向前撮,很輕巧并且速度較快;而推進慢者不得要領,行動受蓋板阻礙總是“慢半拍”。隨后,慢者學著快者的方法,進步“神速”,一會就追了上來。原來,掃雪也有訣竅,掌握了規律,才能既省力又快速。
哦!如此,掃雪與成語庖丁解牛的道理恰恰是一脈相乘。庖丁堪稱宰牛“專家”,是因為其喜歡探究事物規律性,了解牛的身體構造。解牛時能找準骨節空隙運刀,技術嫻熟自如,比一般屠戶技高一籌,怪不得文惠君驚稱他神乎其技呢!
由此,我不禁想到安全生產何尚不是如此呢?掃雪、解牛與安全生產的道理是相通的。從庖丁解牛的故事中我們可以清醒地認識到,搞好安全生產沒有什么“靈丹妙藥”也不在于“臨門一腳”這些短期行為,缺的是從長期實踐中摸索和掌控安全生產規律。長期以來,為什么性質相同的行車和勞動安全事故層出不窮,就是因為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安全“防線”和安全執行力不強的原因,而根本地還是掌控安全生產規律不夠。我們從事安全管理工作時,就要細致研究和解決安全工作中出現的傾向性問題,善于從安全生產實踐中不斷總結和提高,善于把別人的事故當成自己的教訓,采取措施不讓事故重演。特別是當前,面對鐵路新設備、新技術的大量運用,許多管理人員顯得“內存”不足。這更需要我們適應新形勢,提高駕御安全生產局面的能力,做到苦干、實干加巧干,狠抓不落實的事和不落實的人。
只有深刻認識和理解安全規律的重要性,我們才會“通絡活血”,才能找準工作的重心、抓住安全的關鍵,實現鐵路安全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的目標。
上一篇:安全生產要敢于揭“短”亮“丑”
下一篇:安全生產需要“婆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