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彼得在研究木桶效應時指出:一只水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只桶就無法盛滿水。其實,他的核心意思就是說,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決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板,而恰恰取決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塊。
如果把彼得先生的“木桶效應”同煤礦的安全生產聯系在一起,我們會發現兩者之間有著驚人的吻合之處。木桶盛水的多少,正如我們煤礦安全生產的周期長短;木桶盛水依賴的是制作木桶的木板的高低和每塊木板的質量,如果木桶有一塊木板損壞或者是破裂,則會影響整個木桶的盛水的能力;煤礦安全生產依賴的是企業基層的每個班組和每個員工,無論是哪一個班組或哪一個員工出現問題、發生違章、引發事故,都會影響煤礦的安全生產秩序,打破整個企業安全生產的周期。
從國內外發生過的很多煤礦生產事故來看,有一些煤礦安全工作整體上并不是很差,發生事故主要還是因為少數職工或者是個別員工安全意識不強掉了隊,也就是在最短最薄弱的的那塊“木板”身上出了問題。一起事故可能就是因為某個員工的一根香煙、一次打盹、一個誤操作,也可能是某個班組少上了一堂安全課、少做了一道操作工序,甚至是一些更細小的失誤,但引發的事故,卻給工友們帶來了嚴重的傷害,給企業帶來了難以彌補的損失,影響了整個礦井的安全生產。
應該說,一個企業安全工作的好壞,事故的發生,并不是取決于大多數人,而是取決于數量極少的那些“三違”人物、危險人物和事故苗子。每個員工都是安全這個木桶中的一根木條,在煤炭生產過程中都應該自覺地遵章守紀、竭盡全力做好安全工作,盡最大可能的延長安全生產的周期,卻千萬別做那塊最短的、質地最差的木板!
上一篇:事故往往于“習慣成自然中”發生
下一篇:切忌安全工作中的“黃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