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生產中,經常有這樣的現象,一些三令五申的習慣性違章總是屢屢發生。究其原因,不是規章制度不夠健全完善,而是大家遵守制度的不連貫性和不一致性造成的,大致表現在三個方面。
白班和夜班不一樣。夜班時,人身體疲勞易打瞌睡,也易產生偷懶心理。許多員工在白班能遵守的規章制度到了夜班卻打了折扣,巡回檢查能省則省,遇到復雜的操作,也圖省事簡化操作步驟。甚至有員工認為夜班沒有領導監督,應該放松一下。為此,夜班成了思想麻痹、紀律松散的違紀高發期。
檢查和平時不一樣。在迎接上級檢查時,大家都爭取順利過關,因此操作起來認真精心,執行安全生產的各項細則也面面俱到。但檢查過后,就思想松懈。這種兩面派的做法容易掩蓋存在的問題,讓檢查蒙混過關。
領導在場和不在場不一樣。因為有領導在現場,員工能嚴格按規程操作,生怕出現差錯被領導發現。但領導不在場時,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工作降低標準,違章操作行為不斷出現。
在監管力度相對薄弱的環節,員工們抱著僥幸心理,采取“你嚴他就嚴,你松他就松”的彈性做法,會給企業帶來紀律渙散、令行禁不止的惡性循環,也會讓安全管理降低了實效。
事實上,安全生產來不得半點形式主義和花架子。在日常工作中,無論白班還是夜班,檢查還是平時,領導在與不在場,每個人都應保持“一個樣”的工作狀態,善始善終、不折不扣的按章行事。只有這種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才能掃除安全意識上的“盲區”,為企業的安全生產夯實基礎。
上一篇:安全生產拒絕“差不多”
下一篇:安全理念故事:忘記關門等于沒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