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機務段為保證汛期行車安全,專門制作行車安全提示卡,卡片正面標注了不同行車區間水害關鍵點,背面則是機車常見故障應急處理辦法。此舉深受“大車”們稱贊:“危險看得見,辦法卡上講,行車自然心里有底。”筆者不禁為這個段把隱患擺在“明面上”的做法叫好。
有句格言說得好:“絆人的樁不在高,違章的事不在小。”安全管理工作要做的,就是指明“樁”在哪里,在標準化作業和違章行為間拉起“警戒線”,讓職工心中有數,才能確保安全生產。有不少職工對于日常聽多了、見慣了的違章行為,心中早已建起安全堡壘,都知道那樣做危險!可對那些講得少或者是尚未造成事故的行為卻見怪不怪,別人都沒出事,自己當然也沒關系。長此以往,職工就會產生麻痹思想,埋下了安全事故的種子,終將釀成大禍。試想,如果安全員能夠及時對安全隱患進行深挖細查,對職工違章行為提早制止,把正確、規范的作業行為教授給職工,就不會有安全隱患生根的土壤。
有道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安全和隱患本就是孿生兄弟,只是安全喜歡赤身裸體,人們顯而易見,隱患卻穿著安全的外衣,迷惑人的眼球。這就要求我們的安全員必須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及時發現“暗箭”射來的方向,讓職工早預防;剝去披在隱患身上的“外衣”,讓隱患“暴露”在職工眼前。
只有把隱患擺在“明面上”,讓安全風險可見,讓職工心中有數,方能從根本上確保安全生產長治久安。
上一篇:安全生產是電力工作的頭等大事
下一篇:莫讓違章產生“耐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