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向老家打電話問夏忙收麥的事,家人說老家小麥現在已經基本收割完了,產量相比較于往年減產不少,主要是今年雨水不足的原因造成的。
我老家在河南省南部,現在已經告別了靠天吃飯的農耕年代。形狀規整的土地中每隔幾十米,地頭就會有一眼機井,旁邊就是混凝土電纜接線樁,專門讓村民澆灌土地使用,十分方便。今年因雨水不足而減產讓我有點不理解。
了解后才知道,今年天氣持續干旱,莊稼嚴重缺水。我老家大部分家庭成員現在老幼,青壯年勞力幾乎都出去打工了,只在農忙時才回來幾天。有能力的家庭澆了一遍水,稍微緩解但杯水車薪;干不動的家庭坐等壯勞力回來;有樂觀些的總以為明天就該下雨了。這樣一來,糧食減產就再也正常不過。
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可想,要摒棄樂觀想法不等不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結對子、搞聯合澆灌等方法解決干旱問題。
由此聯想到我們鐵路上的安全生產。很多工作不能坐而論道,要起而行之。安全生產要未雨綢繆,采取多種方法,扎實地將安全生產工作做在最前面,不要等到安全大檢查、安全考核等工作開展后,才想起這兒有漏洞、那兒有缺陷,那時才開始著手完善補漏。如果是那樣的話,安全保障從何而來?安全工作要做到平時,做到基礎,常態化卡控安全,這樣安全才能真正有序可控。
上一篇:安全檢查應多殺“回馬槍”
下一篇:安全管理不妨“有情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