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規管理制度”是《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中十大考核內容之一,筆者結合實施安全標準化管理的工作實踐,就危化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的保證運行”這一課題,談談認識和工作體會,請專家們賜教,與同行們交流與商榷。
一、關于法律、法規
國家的法律、法規是危化品生產企業的生產經營法律依據,做為危化品生產企業,必須從相關的法律、法規中明確國家對危化品生產企業的各方面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生產管理體系,才能依法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所以,怎樣及時獲取適用的法律法規這一問題,就擺在了危化品生產企業的面前。
㈠及時獲取適用的法規法律
為了及時獲取本企業適用的法律法規,并把這項工作做為企業正常開展的工作之一,企業就必須立法——制定《識別、獲取安全生產法規管理制度》。該制度中明確了及時獲取法律法規的目的、原則、范圍及相關部門的責任。通過我們的工作,覺得有以下幾點應該引起我們企業的注意。
對于國家的法規、法律,危化品生產企業應該首先進行識別。這里有兩方面的意思,其一:是對是否適用于本企業的工藝安全等進行識別;其二:適用于本企業的法規、法律,是否在有效期內,換句話說,就是過期沒過期的問題。
如何獲取國家法律、法規?據筆者了解,有的非公有制企業,特別是私營企業,很少參加或者不參加政府職能部門召集的會議,手中沒有適合于企業的法律法規,即使是有也是過期的標準、法律和法規。當問到企業為什么不執行新法規、新標準時,企業很有理由地回答說“不知道有新法規”等。這就提出了一個法律、法規的獲取途徑和渠道的問題。筆者認為,不外乎以下幾方面:
(1)國家、省、市政府職能部門宣貫或下發文件,這是獲取國家法律、法規的主渠道。
(2)國家、省、市各級學會、協會等專業技術組織召開研討會、技術交流會時的宣貫和下發,這是獲取國家法律法規的主要輔助途徑和渠道。
(3)在現代的通訊手段中,還可以在安全網等專業網站上下載相關的法規和法律標準等。
㈡適用于企業的法律、法規等的宣貫和培訓
法律、法規、標準等獲取之后,必須要在企業內開展三個層次的宣貫和培訓(廠級管理者、專業部門技術人員、生產部門的負責人及其員工),法律、法規中相關的內容,應納入員工的培訓教材中。企業的職能部門、專業部門,是以法律、法規標準等為編制和修改企業管理標準的依據,因此,根據國家法律、法規、標準等的修改、修訂周期,企業應該規律性地開展相關標準的修訂、修改和編制工作。這部分的相關制度和規定,要納入企業《質量手冊》中的《控制文件》中。
二、關于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是安全生產管理體系中的主要內容之一,又是安全生產管理體系正常運轉的重要保證。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項:
㈠管理制度
所謂“管”,即負責之意;“理”,即為“從事、辦理”;“度”,可以理解為“范圍、內容、尺度”;“制度”,可理解為“歸納、提煉而編寫的強化執行”的條文。這樣我們就給出了如下管理制度的定義:
為某類事件(事件、工作等),由企業(事業)的一定職能部門或群體,按規定的職責范圍和有關國家的法令、法規,通過部門與部門、群體與群體的聯系處理事件而編寫的、必須執行的、具有企業內部法規性質的條文。一句話,是為企業職能部門編寫的“管理標準”。如《危險物品管理制度》、《承包商施工現場管理制度》等。
㈡崗位責任制
什么是崗位責任制?與管理制度有什么區別?做為危化品生產企業應該明確這個問題。
崗位責任制是指某項工作由某人進行辦理,講的是“誰去做?做什么?怎么做?”。崗位責任制是一種細化的管理制度,反映企業管理工作中微觀的側面。由于崗位責任制是針對崗位和職能部門的人員而言,所以又將崗位責任制稱為“工作標準”。
㈢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作為危化品生產企業,各個崗位上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是員工保證安全生產的安全技術操作行為規范,又可稱為企業安全管理的“技術標準”。即要有定性的闡述,還要有定量的數據要求。要細化到每一道工序、工步的操作,做到易掌握和可操作性強。
《規范》中指出了危化品生產企業十九方面的安全生產規章,筆者結合一個私營氧氣廠的情況和國家標準、法規、法律的要求編寫了一個《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匯編》,其中安全生產責任制(工作標準)11個、管理制度(管理標準)40個、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技術標準)19個,這三部分構成了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制度體系(目錄附后)。
三、關于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的建立與運轉
一個企業,特別是危化品生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體系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以計算機術語來闡述,即軟件部分和硬件部分;以資源類別來闡述,也是兩大部分:即人力資源和物資資源。筆者將這兩部分歸納為一個體系,以文件化的方式做為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建立的體現,分述為以下五點:
1.安全管理體系的概述部分;
2.安全管理體系的機構設置與人員配制部分;
3.安全管理體系運轉的工序控制的說明及相關控制圖;
4.安全管理體系的物資、資源部分;廠房、設備及相關操作人員的技術要求等;
5.安全管理體系運轉的保證部分——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文件化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只能表示體系的建立,要使體系正常運轉起來,必須進行宣貫、培訓、執行、檢查。只有這樣,才能使管理機制正常運轉起來。為了使其不失控,主要采取以下技術措施:
⒈各崗位特別是生產崗位,必須執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使其成為良好的操作行為;
⒉認真填寫各種設施、設備、裝置的運行、運轉記錄;
⒊各級安全管理部門要定期、不定期地深入生產車間、崗位,檢查各種安全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為修改相關安全管理制度提供第一手的實踐依據。
⒋及時發現不安全因素、隱患,并及時進行處理、解決,將所有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⒌加強對各級人員的培訓,特別是兩頭人員(領導層、崗位層)。
《規范》中所提出的十大考核指標和內容,實質上就是危化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體系所應具備的內容,只要按《規范》去做,安全生產體系就能正常運轉,失控處就能得以及時解決,進而保證危化品生產企業的安全生產,長治久安是不會有問題的。
附件:北方某私營氧氣廠《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匯編》的目錄如下:
一、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部分(管理標準)
1.安全管理制度;2.安全生產會例會制度;3.安全活動制度;4.車間(班組)安全活動管理制度;5.安全教育制度;6.外來人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7.消防制度;8.消防設施和器材管理制度;9.事故調查分析處理制度;10.安全工作獎懲制度;11.值班值宿制度;12.事故隱患整改制度;13.員工健康體檢制度;14.職業衛生管理制度;15.勞動保護用品管理制度;16.安全投入保障制度;17.安全檢修維修管理制度;18.安全作業管理制度;19.倉庫、罐區安全管理制度;20.禁煙、禁火管理制度;21.特種作業人員管理制度22.危險物品管理制度;23.動火等作業許可證管理制度;24.承包商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制度;25.風險評價工作管理制度;26.識別、獲取安全生產法規工作管理制度;27.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的評審與修訂的規定;28.生產設施建設變更管理制度;29.安全管理績效考核制度;30.發生崗位防火防爆制度;31.壓縮崗位防火防爆制度;32.乙炔充裝崗位防火防爆制度;33.液氧汽化崗位防火防爆制度;34.機動車輛出入管理制度;35.安全檢查制度;36.設備管理制度;37.計量器具管理制度;38.壓力容器管理制度;39.氣瓶管理制度;40.儀表儀器管理制度。
二、安全工作崗位責任部分(工作標準)
1.廠務委員會安全責任;2.廠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安全責任;3.技術部門安全責任;4.供應部門(含銷售運輸)安全責任;5.生產車間安全責任;6.廠長安全生產責任制;7.副廠長安全生產責任制;8.安全員崗位責任制;9.技術負責人安全生產責任制;10.車間負責人安全生產責任制;11.各崗位員工安全生產責任制。
三、安全技術操作規程部分(技術標準)
1.XYYY-15A-00型低溫貯罐(液氧)安全技術操作規程;2.BPO-250/165A液氧泵安全技術操作規程;3.V300型空氣汽化器安全技術操作規程;4.氧氣充裝安全技術操作規程;5.工業用氧質量檢驗規程;6.工業用氧氣瓶運輸、裝卸規程;7.工業用氧氣瓶儲存規程;8.電石庫安全技術操作規程;9.乙炔發生器安全技術操作規程;10.乙炔洗滌器安全技術操作規程;11.乙炔凈化裝置安全技術操作規程;12.低壓干燥器安全技術操作規程;13.壓縮機安全技術操作規程;14.高壓干燥器(含油水分離器)安全技術操作規程;15.乙炔充裝安全技術操作規程;16.乙炔質量檢驗規程;17.風險評價指導書;18.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9.對原材料供應方的評價準則。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淺談對空分生產安全監測的認識
下一篇:論油庫儲油罐區的安全及防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