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日前,記者從環保部在長春舉行的北方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物多樣性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培訓研討會上獲悉,吉林省生態環境與資源具有比較優勢,生物多樣性豐富,可恢復性較好。
幾年來,吉林省在加快經濟發展,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等經濟指標實現較大幅度增長的同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啟動實施了松花江和東遼河水污染防治、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引嫩入白、哈達山水利樞紐工程,東部天然林保護、東中部水土保持、中部平原黑土地保護、西部草原“三化”治理等一批生態系統修復工程,不斷改善全省生態環境。采取有力措施保護生物多樣性,建立了各類自然保護區網,通過法律手段永遠禁獵,開始建立物種基因庫并進行珍稀物種的易地保護。
依托吉林省區域生態狀況和生態環境總體特點,全省初步形成了具有較為合理梯次結構的自然保護區網絡。目前,全省共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35個,面積達223.03萬公頃,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2.5%。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3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3個、市縣級自然保護區9個。這些保護區包括森林生態、草原與草甸生態、濕地與水域生態、野生動物、野生植物、自然遺跡6種類型。
吉林省有發育良好的生物種群,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共有野生植物種類3890種,占我國植物種類的13%。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名錄的有16種。陸生野生動物445種,占我國陸生野生動物種類的17.5%,其中鳥類占全國的30%。魚類140種,我國現存不多的珍稀冷水性魚類我省有24種。我省從1996年在全國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實施野生動物的全面禁獵以來,成效顯著,各類大型野生哺乳動物如野豬、狍子等種群數量不斷增加。
同時,隨著全省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省生物多樣性也面臨著一些威脅,天然物種棲息地不斷減少,生態系統失衡,生態功能下降。
據了解,在過去的幾年里,吉林省環保廳在全省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工作中,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珍稀物種,一直把對物種的保護作為一項主要的生態恢復措施,比如,在興建延邊老龍口水利工程過程中,建設單位就主動按環保部門的要求,撥3000萬元?钚藿舜篑R哈魚回游通道,從工程上起到了保護珍稀物種的目的。
吉林省環保廳副廳長李培在會議講話中說:將生物多樣性納入到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中,充分體現了源頭控制、積極預防的環境管理思路,對保持生態系統穩定,保護生物多樣性,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這次培訓研討會的舉辦,將有力地推動今后的環境管理工作中將生物多樣性納入到規劃環評和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中,提高環評工作者的能力與水平。她還表示:今后,吉林省環保廳將一如既往,繼續把生態保護納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特別對森林砍伐、草原開墾以及水利、交通、礦業、旅游等建設項目,進行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深入分析影響生物多樣性變化的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維護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發展的區域生態平衡。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快速發展的共贏,以良好的生態資源環境為全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參加“全國生物多樣性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培訓研討會”的30多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有關。ㄗ灾螀^、直轄市)環保部門環評工作人員普遍認為:生物多樣性與空氣、水、土地一樣,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保護全球、國家和區域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的共同責任,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