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福建省關于開展全省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工作的通知

2008-05-20   來源:福建省    |   瀏覽:    評論: 0    收藏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 為了建立比較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和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實施林業分類經營,省廳決定開展全省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工作。現根據今年第二次全省林業經濟分析會議的有關精神,將具體安排和要求通知如下:
  一、全省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的指導思想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按照江澤民總書記“三個代表”思想要求,根據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全國林業“分類經營,分區突破”的要求,以及我省生態環境狀況和現有森林資源特點,以建立比較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和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為目標,對全省林業用地進行合理區劃,劃分為生態公益林經營區和商品林經營區兩大類。生態公益林經營區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為目的,把天然林保護、江河流域生態公益林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沿海防護林體系等工程有機地統一起來,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力度,進一步改善和優化我省生態環境。
二、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原則
(一)統一規劃,分步實施,講求實效原則。
  (二)因害設防、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點、適度規模、相對集中原則。
  (三)生態公益林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原則。
  (四)尊重林權所有者、經營者意愿原則。
  三、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單位和主要任務
 (一)工作單位
  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以縣、市、區,國有林場、國有林業采育場、國有經營所、自然保護區等林業企事業為工作單位。
 (二)主要任務
  1.逐級控制確定各地市、縣(區)、鄉(鎮)、場的生態公益林規模。
  2.界定生態公益林小班范圍,調查生態公益林小班狀況。
  3.統計生態公益林資源現況和發展指標,建立生態公益林數據庫。
  4.規劃生態公益林保護建設措施,分期保護建設規模與投資估算。
  5.編寫工作單位的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及有關統計數表。
  四、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的分區布局
根據全省生態環境、森林資源、地貌特征以及林業生態體系和林業產業體系的總體框架,全省規劃生態公益林面積4200萬畝。劃分為四個保護和治理區。
  (一)閩西北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區。包括南平市、三明市。規劃:南平市生態公益林經營區林地面積837萬畝,占林地總面積的26%;三明市生態公益林經營區林地面積729萬畝,占林地總面積的26%。
  (二)閩西南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區。包括龍巖市。規劃:龍巖市生態公益林經營區林地面積645萬畝,占林地總面積的27%。
  (三)閩東北沿海防護林和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區。包括寧德地區。規劃:寧德地區生態公益林經營區林地面積511萬畝,占林地總面積的34%。
  (四)閩中南沿海防護林和生態環境保護區。包括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廈門市、漳州市。規劃:福州市生態公益林經營區林地面積461萬畝,占林地總面積的40%;莆田市生態公益林經營區林地面積128萬畝,占林地總面積的36%;泉州市生態公益林經營區林地面積390萬畝,占林地總面積的37%;廈門市生態公益林經營區林地面積46萬畝,占林地總面積的40%;漳州市生態公益林經營區林地面積453萬畝,占林地總面積的34%。
  五、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的組織實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實施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是我省林業建設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要工作。由于這項工作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屬于政策性強的綜合性工程。因此,各地、市、縣(區)林業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把思想統一到全省第二次林業經濟分析會有關精神上來。應及時向當地政府匯報,在當地政府領導下,充分發揮政府決策作用,促使職能部門更有效地開展規劃工作。
  (二)組織工作班子。各地、市、縣(區)林業主管部門要成立林業分類經營領導班子指導規劃工作,指定具體部門負責規劃的具體工作。省廳由森林資源管理總站具體負責規劃的組織協調和技術指導。各地、市、縣(區)相應以森林資源管理部門為主,林政、政策法規、計財、營林、生產和規劃隊等部門參與具體負責規劃工作,做到任務明確,職責明確,要求明確,措施明確。
  (三)認真做好規劃落實。各地、市、縣(區)根據上級要求的生態公益林總量控制指標和本轄區內的地貌、資源、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經過領導和有關部門分析研究提出本轄區內各單位的生態公益林宏觀控制指標。生態公益林經營區界定,以1999年度森林資源變化統計資料為基礎,以控制總量和區劃條件為依據,逐一落實界定,把生態公益林按小班落實到山頭地塊。現場落實重點放在規劃設計調查后有變化,調查中有差錯以及竹林、疏林地、灌木林地、無林地按生態公益林建設類型區劃標準可劃為生態公益林或林地的小班情況落實。做到如實反映情況,科學合理劃分。
  (四)國有林場在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中應起示范帶頭作用。國有林場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組織領導工作由省國有林場管理局負責。規劃工作必須先行一步,采取統一領導,分場規劃,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法進行。各國有林場應根據國有林場分類經營、分類管理的總體要求,將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與分類經營、分類管理中的森林區劃、界定以及林種類型的劃分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國有林場生態公益林控制指標由省國有林場管理局會同省森林資源管理總站因地因場逐個確定。各林場規劃工作情況應及時向當地林業主管部門通氣匯報,接受指導,規劃結果經地(市)林業主管部門審查后納入所在縣(市、區)總體規劃。
  (五)確保規劃工作按期完成。要求8月中旬全省各縣、市、區、場全面展開區劃工作。10月初完成生態公益林小班調整并建立縣級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小班數據庫。10月上旬完成地(市)級匯總。10月中旬完成全省匯總出數工作。10月底完成各級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成果上報工作和生態公益林省級建設規劃報告。各工作單位對工作時間安排要留有余地,配備足夠力量。各編制單位必須提供財力和物力支持,所需經費應爭取財政支持或從育林基金中開支。以確保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按期保質完成,為全省林業工作會議提供有關資料。
  六、逐級報送與審批規劃成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規定,各地、市、縣(區)規劃成果必須逐級由林業主管部門匯總上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后,由地、市人民政府上報省林業廳匯總,再報省人民政府批準。
  以上通知,請各地認真貫徹執行。
 
附:福建省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有關技術標準和方法。
附件:
福建省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有關技術標準和方法

  一、 生態公益林規劃對象
包括建設區域內所有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無林地(荒山、荒地、荒沙等)和規劃用于林業建設的其它土地。有林地、灌木林地區劃為生態公益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無林地(荒山、荒地、荒沙、跡地等)和規劃用于林業建設的其它土地區劃為生態公益林地,用于發展生態公益林。
  二、生態公益林建設類型區劃技術標準
  1.特種用途林
  (1)自然保護區林:經各級政府批準劃入自然保護區、保護小區、保護點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2)環境保護林:鎮以上城區、城鄉結合部和廠礦周圍等以美化環境、凈化空氣、防止污染、減低噪聲等作用的森林、林木、林地。
  (3)風景林:經各級政府部門批準劃入各級城鎮公園、風景游覽區、旅游度假區、森林公園等游憩場所范圍內的森林和林木、綠地。
  (4)國防林:軍事禁區內保護和屏障國防設施以及作軍事屏障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
  (5)實驗林:用于教學或科學實驗場所的森林、林木、林地。
  (6)母樹林 (種質資源林):根據林業生產需要建設或劃定的專門保存遺傳和物種基因,繁育良種、培育新品種的基因庫、植物園、母樹林、測定林、采穗圃和用于生態公益林的圃地。
  (7)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林:位于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以及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森林、林木。
  2.防護林
  (1)水源涵養林:以涵養水源、改善水文狀況、調節水的小循環和防止河流、湖泊、水庫淤塞以及保護居民點的飲水水源為主要目的,具有下列條件之一者規劃水源涵養林或水源涵養林地。
  ①流程在500公里以上的江河發源地(即江河上游主流和一級、二級支流匯水區)森林、林木、林地。
  ②流程在500公里以下的河流,但所處地域雨水集中,對下游工農業生產有重要影響,其河流發源地(即江河上游主流和一級支流匯水區)森林、林木、林地。
  ③海撥高在沿海800米、內地900米以上的森林、林木、林地。
  ④庫容量0.01億m3以上大、中型水庫和湖泊周圍山地自然地形的第一層山脊以內的森林、林木、林地,或其周圍平地250米以內的森林及林木、林地。
  (2)水土保持林:以減緩地表徑流,減少土壤沖刷,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和恢復土地肥力為主要目的,具有下列條件之一者應劃為水土保持林或水土保持林地。
  ①坡度45度以上(含45度,下同)或懸崖峭壁的森林、林木、林地。
  ②采伐以后將引起嚴重水土流失的森林。
  ③坡度45度以下,但土壤瘠薄、巖石裸露或粗骨性土壤,采伐后難以更新的森林、林地。
  (3)防風固沙林:以降低風速,防止風蝕,固定沙地,保護農田、果園免受風沙蝕襲為主要目的,具有下列條件者應劃為防風固沙林或防風固沙林地。
  ①流動、半流動沙丘、沙崗以及雖有草本植物生長,但仍不穩定的沙質地區的森林。
  ②海岸基質為沙質、泥質地區,順臺風盛行登陸方向離固定海岸線500-1000米范圍,其它方向200米以內森林、林木、林地。
  ③與沙地交界250米以內的森林。
  ④風沙危害嚴重地區的森林林木。
  (4)農田防護林:以保護農田減免自然災害、改善農田環境、保障農業生產條件為主要目的,具有下列條件之一者應區劃為農田防護林。
  ①為防止自然災害設置的林帶或林網。
  ②農田中獨立的小塊森林。
  (5)護岸林:以防止岸坡被水沖刷崩塌、固定河床為主要目的,具有下列條件之一者為護岸林。
  ①主要河流及其主要支流兩岸各50米范圍內的林木。
  ②堤岸(包括防洪堤)、干渠兩側各2-3行的林木。
  ③海岸100米范圍內的森林及林木。
  (6)護路林:以保護鐵路、公路為主要目的森林和林木。
  三、生態公益林規劃調整技術方法
  生態公益林規劃以林業用地為對象。根據因害設防、因地制宜、相對集中的原則,按照生態公益林建設類型區劃技術標準區劃生態公益林或林地。生態公益林規劃調查技術要求和方法按照《福建省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和森林經營方案編制技術規定》執行。數據處理統一采用省廳開發的軟件。生態公益林規劃調整按下列方法進行:
  1.以1999年度森林資源建檔數據為生態公益林規劃基礎數據。
  2.以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和森林經營方案編制規劃的生態公益林為基礎,按生態公益林建設類型區劃技術標準進行補充規劃,二類調查小班區劃和小班因子差錯應實事求是地予以更正。
  3. 凡新區劃為生態公益林的林分小班,按《福建省森林資源年度變化調查技術規定》要求,按林種調整填寫小班變化調查記錄卡。
  4. 凡竹林、疏林地、灌木林、無林地小班規劃為生態公益林或林地,要求填寫非林分林地生態公益林林種規劃登記表,在規劃林種欄上,填寫規劃亞林種及代碼。
  四、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內容
  根據規劃的生態公益林資源現狀,在封山管護前提下,針對性采取造、補、封等建設措施,對宜林無林地規劃營造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采用補植、套種、人工更新方式改造不適地適樹、生態功能差的針葉小老頭純針葉林和郁閉度0.1-0.3殘次林,以及過熟林、病蟲害嚴重的林分;對林分質量較差,但立地條件尚可,適地適樹的林分主要采取撫育管護,封山育林等措施,促進林木生長。
  五、規劃成果要求
  各規劃單位必須編寫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報告。內容包括:
  (一)生態公益林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二)生態公益林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三)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依據和遵循原則。
  (四)生態公益林建設規模和區域分布。
  (五)生態公益林建設內容和分期安排。
  (六)生態公益林建設的投資估算和預期效益。
(七)生態公益林建設實施和保障措施。
(八) 附表:
  1.生態公益林規劃面積統計表。
  2.2001-2010年生態公益林建設面積規劃表。
  3.2001-2010年生態公益林建設投資概算表。
六、附表 1.生態公益林規劃面積統計表。
  2.2001-2010年生態公益林建設面積規劃表。
  3.2001-2010年生態公益林建設投資概算表。
  4.非林分林地生態公益林林種規劃登記表。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和县| 宜川县| 江门市| 威海市| 庄河市| 西盟| 洛阳市| 隆德县| 东丽区| 克什克腾旗| 太白县| 伊宁市| 黔南| 库伦旗| 濮阳市| 宾阳县| 洛隆县| 三原县| 施秉县| 礼泉县| 饶平县| 象州县| 陆丰市| 高要市| 安福县| 贵溪市| 启东市| 抚顺县| 江华| 平果县| 浠水县| 翼城县| 乐至县| 沙洋县| 扎兰屯市| 阿合奇县| 定日县| 闽侯县| 阿巴嘎旗| 安岳县| 公主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