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資料統計,電力搶修、搶險、施工工地發生的傷亡事故,高處墜落、觸電、物體打擊、機械傷害和電桿鐵塔銹塌等5個方面占總數的80%以上,其成因主要是作業層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因素。由此可見,電力施工一線是安全生產的主戰場,班組是守護安全的主力軍,其作用和責任尤為重要。
“您已進入施工現場,請佩戴好安全帽、穿好反光衣、佩戴好口罩”“上下樓梯請抓好扶手、注意腳下、避免摔倒”……這個新來的“安全員”不是項目員工,而是一套工地綜合監控系統。該項目通過在行吊、工程車輛、施工人員進入現場等以上的安全提醒系統,在工地入工地、登高上桿、臨邊防護等重要關卡安裝的警示系統,可第一時間播報設備狀態,篩查警示違規行為,解決了傳統人力盯控中存在的覆蓋面不足、工作效率低下等問題。
國網基層縣供電公司每年都有過萬個項目,有數以百萬計的從業人員,活躍著眾多班組。雖然各單位始終將安全管理重點放在基層,但因班組存在變數大、盲點多、倦意濃等弊端,施工一線仍是各類隱患的聚集地和事故的高發區。所以,應在突出問題導向上發全力、見真章、求實效。
有應“變”之策。人員流動、任務更替、工序轉換……皆屬班組的工作常態,特點是“變”,尤其是與我們合作的勞務隊,人員進出頻繁,新上崗的班組員工在防范意識、識別能力、操作技能等方面均可能處于“小白”階段,加上短期內需要學習掌握不同的作業方法,更為安全管理增加了難度。作為班組的直接監管單位,須拿出應“變”之策,補齊班組安全管理短板。一方面,要“固化”一線作業人員,按照“專業培養、技藝優良、相對固定、長期合作”的原則,以工種“專”、崗位“穩”成為企業相對固定的合作伙伴,從而規避人員結構“變”的弊端。另一方面,要“硬化”一線作業條件,按照“培訓先行、持證上崗、素質達標、能力勝任”的要求,以技能“精”、操作“強”筑起現場安全管理的堅實屏障,以其應對復雜工序的考驗。
有除“盲”之力。管理盲動、指揮盲目、作業盲干……“盲”是班組安全管理的頭號殺手,其“痼疾性”經常顯現,需下大氣力消除。其一,消除觀念與意識的淡漠。任何憑僥幸、圖省事、走捷徑的做法,都可能埋下隱患或釀成事故。班組人員較長時間日復一日地從事一項作業,難免進入麻痹狀態,容易把必須嚴格遵守的規范變通執行,甚至觸碰“紅線”。比如,隧道初期支護的鋼拱架,有的施工人員覺得兩榀的間距超幾厘米不是大問題,但后果是輕則變形,重則坍塌,等于自埋隱患。其二,消除方案與責任的“兩缺”。方案缺陷、責任缺失是積累隱患和釀成事故的根源之一,班組安全管理應把照圖紙、按方案、用標準組織施工作為“基本定式”,一以貫之抓好,防止“盲”中出錯。其三,消除識別與操作的錯誤。安全知識缺乏的人看不到隱患,也不懂得如何操作才能規避危險。要針對班組人員文化程度偏低、安全“盲點”較多的特點,強化安全知識灌輸、安全技能培訓,達到想得到、辨得出、干得好的境地。
有祛“倦”之功。高溫下、深隧里、繁雜中……艱苦的環境難免讓人身心疲倦,從而滋生隱患。班組安全管理要有“明察秋毫之末”的細心,超前制定應對措施。當前,應當從提升本質安全的角度,創新作業方法、工裝。比如“機械化換人、智能化減人”可以防止群死群傷;運用BIM技術進行方案模擬和三維可視化技術交底可以進行操作示范,高空作業平臺可有效預防墜落事故等同樣具有祛“倦”之功,為班組安全管理提供了可靠保證。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對于班組來說,時刻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謹慎心態抓安全管理,才能蹄疾步穩,既“不蹶于山”也“不蹶于垤”,在千山萬壑間安全前行。
“現在通過平臺每月每天生成的安全監控報告,直方圖表、隱患熱點圖表一目了然,我能馬上發現項目施工人員安全管理缺陷和漏洞,及時改進管理措施。”曾經在每月每天施工前安全例會上做安全分析報告頭疼的事,如今他的安全報告里沒有了以往安全隱患的簡單羅列,而是變成了定量、定性的隱患分析與風險評估,管理材料越來越少,整改速度越來越快。
支撐系統運營的是一套平臺監控管理,對施工安全教育培訓的工人實行“一人一檔”管理,通過該平臺實時記錄工人違規信息,對建檔撤檔進行動態調整。“只有建檔人員才能通過人臉識別閘機進入電力工地,有效確保進場電力施工人員安全閉環管理。”該縣供電公司安監部主任說。
在“互聯網+”風潮之下,更高效安全的電力施工管理是現代施工安全管理不斷追求的目標。該系統高效運用物聯網、傳感器、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集電力管理、施工安全、應用管理、智能硬件管理及數據分析等功能于一體,為電力施工安全提供包括線上施工維修文明服務、在線安全提醒、現場人員、現場管理者、訴說表揚等現場在內的多種監督服務,并聯安監部管理硬件系統,實現了施工服務全覆蓋和全公司施工一線可視化智能管理。
據統計,國網蒙城縣供電公司安監部綜合監控系統搭建以來,工人習慣性違章等不安全行為發生率降低了15%。(王帥)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下一篇:檢查與下級迎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