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事故,把省煤礦安全監察局和遼源市的各級領導從睡夢中驚醒,火速趕往事故現場。市委書記趙振起在聽取了有關人員的匯報后,明確要求,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作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不惜一切代價,搶救遇險礦工。市長王兆華提出了六條具體要求。
根據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要求,專門成立了以西安區委書記、區長和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為總指揮的“7·13”事故搶救指揮部。針對被困礦工所處位置和現場情況,省、市、區的專家們經過反復論證,迅速制定了三套救援方案。經過大家共同研究,果斷采用第三套方案,即利用鉤機循環作業、遞進式挖掘,每個層面向地下挖掘5米左右,總計送巷道40米。指揮部馬上調來3臺鉤機、8輛鏟車、5輛翻斗車,開始了營救行動。第二天,礦井旁已挖出一個10余米深的大坑。這時下起了大雨,雨水從四面八方流向坑內。事前準備好的水泵全部起動,邊向外排水邊施工作業。但泥水混合在一起,使鉤機和翻斗車的效率打了折扣,工人們只好靠加快速度來提高效率。晚上7時多,鉤機已向下剝到了第三步臺階,再向下挖第四步臺階已沒有場地,第三套方案無法實施。緊急關頭,指揮部迅速研究制定第四套方案:采取人工斜向打巷道的辦法,這樣不但可以少挖一個平臺,還可以搶出寶貴的時間。在開鑿巷道過程中遇到了巖層,每小時只能掘進8厘米。看著搶險進度緩慢,遇險礦工的家屬控制不住情緒,有的開始鬧起來。參加搶險救援的工人們也受到影響,心情急躁,提出冒險啟動豎井,直接向井下挖掘救人。在這種情況下,指揮部及時召開會議,進一步做好家屬工作,統一思想,堅決執行既定方案。礦工們再次全力以赴,投入到搶險工作中,他們蹲在地上用雙手當鐵鍬,一捧一捧地從水里撈起泥石裝在車上。在整個救援行動中,工人們共完成了8000立方米土方的作業量,創下了井下施工進度的最高紀錄。
埋在井下的4名礦工牽動了遼源市各級領導以及西安區19萬人民的心。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每天都到事故現場了解救援情況,西安區區委書記和區長寸步不離事故現場,指揮救援。區里公、檢、法等部門抽調大部分警力,24小時奮戰在一線,保證了現場秩序;區醫院的醫務人員守候在事故現場,準備隨時搶救礦工;西安區煤管局、安監局全體干部職工一直工作在搶救工作第一線;區機關干部每天都耐心地做礦工家屬和群眾的思想工作,受了很多委屈,但他們毫無怨言,有的機關干部在現場連續堅持了幾天幾夜;許多礦工得知自己的工友被埋在井下,紛紛從家里跑來參與營救。一位已在家養傷多日的礦工,也主動參加救援工作,雖然他們已極度疲憊,但仍堅持不愿撤下來。區民政局副局長李玉范,把礦工16歲的女兒當做自己的親生女兒,悉心照顧。
6天時間過去了,可4名礦工還是杳無音訊。為了保證搶險人員體力,每班分4個梯隊,半小時輪換一次,人歇機器不歇。
參加救援工作的人們在挑戰身體極限,而井下被困的礦工們也同樣在挑戰極限。剛被困在井下不久,他們就聽到了鉤機掘地的聲音,他們知道這是井上正在進行營救。一天、兩天、三天,餓了就喝點礦井里滲出來的水,巷道里傳來開鑿的聲音越來越近了……這聲音讓他們激動,讓他們興奮。這時,有的礦工開始喊叫,有的用力擊打井壁,試圖讓外面聽到他們的聲音。有著豐富井下作業經驗的班長葛富讓大家少說話,保存體力。他們在漆黑的井下靜靜地等著,但他們的心里是敞亮的,因為他們知道,黨和政府正在竭盡全力地營救他們。
20日零時26分,搶險隊員們仍在不停地向前掘進,在鉆到1.7米深時,發現已與事發井筒貫穿。這時,里面傳來了遇險礦工的喊話聲:“我們4個人都在一起,還行,都挺清醒的,就是太餓了!”這聲音就像一股電流傳到了疲憊不堪的救援人員的身上,人們沸騰了:“他們還活著,他們還活著.……”在場的領導、機關干部、公安干警、工人們以及圍觀的群眾,再也抑制不住喜悅的淚水,他們6天7夜的努力創造了奇跡……
搶險突擊隊接到命令后,立即沖上去搶救遇險礦工。第一個礦工被抬上來了,緊接著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地面上的人們鼓著掌歡呼著:“我們勝利了,我們勝利了……”遇險礦工葛富的妻子感動得淚流滿面,向著黑壓壓的搶險人員長跪不起。
驚心動魄的6天7夜,4名遇險礦工全部獲救生還,無一人受傷。這次救援行動向人們展示了遼源市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實力,也展示了遼源各級黨委和政府視人民群眾生命高于一切的責任感。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下一篇:長壽煤礦受困礦工仍有八成生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