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訊 (記者 夏令 通訊員 符信) 為深刻吸取8月7日梅州興寧市大興煤礦發生特別重大透水事故(以下簡稱“8-7”事故)的慘痛教訓,廣東省政府決定全省煤礦立即依法進行停產整頓,堅決打擊煤礦違法生產活動,用鐵的手腕,堅決遏制我省重特大事故頻繁發生的態勢。
省政府對全省煤礦依法進行停產整頓的決定已經實施大半個月,目前工作進展怎樣?
效果和社會反響如何?帶著上述問題,記者于9月4日采訪了省安全生產監管局負責人。
記者:能否先概括性地介紹一下省政府對全省煤礦依法進行停產整頓以來所取得的工作成果和社會反響情況? 答:經過各級政府的艱苦努力和細致工作,目前,全省所有煤礦已一律依法停產整頓。清遠市51對證照不齊的煤礦已全部關閉,梅州市有5對無證照、證照不全且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非法礦井已關閉炸封,8月27日又公布對39對證照不齊的煤礦實施關閉。韶關市在前期自行關閉9對煤礦的基礎上,又關閉了18家煤礦。三市正按照省政府的部署,繼續深入開展煤礦整治工作。 從各地反映情況看,省委、省政府的決定是正確的,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地方各級政府態度堅決、行動迅速、措施得力,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廣東煤礦規模小質量低 記者:我省為什么要作出煤礦停產整頓并逐步依法關閉的決定?有什么樣的考慮? 答:我省是在對全省煤礦情況進行了全面排查,摸清底細之后,依據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有關政策,作出了煤礦停產整頓并逐步依法關閉的科學決策。通過調查核實,我省現有煤礦共253對,其中韶關市111對、梅州市91對、清遠市51對。經核查,韶關市111對煤礦中,“三證一照”齊全的僅有2對(均為高瓦斯礦);清遠市51對煤礦均為證照不全的煤礦;梅州市91對煤礦中,“三證一照”齊全的有29對,沒有《安全生產許可證》的45對,原撤消《安全生產許可證》后正在重新評審的19對,沒有《煤炭生產許可證》的1對,沒有《采礦許可證》的9對,沒有《工商營業執照》的24對。 考慮到我省煤礦規模小、質量低,屬國家煤礦產業結構調整淘汰的范疇,煤炭產出占我省GDP比例小,且大部分煤礦證照不齊全、開采技術落后,安全生產條件差、環境資源破壞嚴重的特點,本著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精神,我省決定逐步依法關閉煤礦,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六措施減小停產影響 記者:全省253對煤礦的停產整頓及有關煤礦的依法關閉工作牽涉面廣,對一系列相關產業及為數眾多的礦工的生活勢必帶來影響,請問各級政府如何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小這種影響? 答:我用八個字來回答你:積極穩妥,扶持發展。措施有:一是對煤礦停產整頓期間被關閉煤礦已上繳的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爆炸物品使用許可證費、采礦權價款、采礦權使用費、礦產資源開采登記費、企業登記費等收費,要按照“誰收誰負責”的原則,盡快退還給礦主。二是省財政充分考慮煤礦停產整頓對產煤縣(市、區)財政的影響,在年終考核和轉移支付中對其給予適當照顧。三是對證照齊全的煤礦,在停產整頓期間的維簡費用,由韶關、梅州、清遠三市研究給予補償。四是要求各市、縣(市、區)財政要進一步加大對被關閉煤礦所在鄉鎮的扶持力度。五是各市、縣(市、區)要積極扶持各煤礦企業做好轉產工作。六是按照“誰家孩子誰家抱”、分級負責的原則,由各級政府及煤礦妥善安置、遣散礦工,切實兌現礦工被拖欠的工資。 批駁有關不實傳言 記者:采取了上述措施后,社會反響如何?另外,近期曾有媒體報道說部分礦區所在地出現上訪情況,甚至有傳言說上訪過程中發生了流血事件,請問有沒有這種情況發生? 答:據我們了解,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對“8·7”事故的發生反映強烈,對礦主非法生產造成“礦主賺錢、礦工遇難、政府買單”的問題表示極大憤慨;要求政府嚴懲有關責任人,進一步規范煤礦生產經營秩序;對省委、省政府決定立即開展煤礦停產整頓與關閉工作表示理解、支持和擁護。 在停產整頓期間,由于種種原因,特別是部分礦主對國家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理解不夠,個人利益受損,部分礦區確實出現過群體性上訪的情況,但少數媒體關于上訪過程中出現傷人事件的報道是沒有事實依據的。 據我們了解:由于我省和有關部門以及三個產煤市市委、市政府采取了得力的措施,接訪工作是平穩有序的,沒有發生傳言所說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