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嘯而過的警車,神色凝重的武警戰士,汗流浹背的醫務人員……這是22日凌晨在廣西百色那讀礦透水事故現場看到的一幕。
21日15時30分,那讀礦發生嚴重透水事故,有49名礦工被困井下。到22日8時,已經有13名礦工獲救,還有36名礦工下落不明。
“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22日凌晨2時,記者緊急趕往那讀礦現場,沿途不斷看到大量救護車閃著急救燈,呼嘯前行。靠近那讀礦現場,交警在公路上疏導車輛,身穿黑色制服的特警和身穿迷彩服的武警在重要地段守衛。
凌晨2時45分,記者來到那讀礦辦公區二樓緊急救援小組辦公室時,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自治區主席馬飚和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副局長彭建勛都在認真了解目前的搶險救援狀況。
“工作面情況如何,透水面標高多少?”彭建勛一個接著一個問題地問。
右江礦務局那讀礦搶險救援負責人介紹,通過緊張的抽排水過程,水位已經開始下降,已經有醫務人員在巷口對受困人員實施緊急救援。由于巷口距離井口較遠,需要通過通風管道加大輸送氧氣力度;巷道狹小,受困人員需要從近2000米的工作面步行到井口自救,但由于長時間體力不支,救援人員正在努力為他們運送礦泉水、粥等便于吸收、能夠補充體力的食品和飲料。
“通風、送氣,這些都是當務之急最為重要的事情。”彭建勛說。
21日21時30分,郭聲琨來到事故現場:“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全力以赴搶救被困礦工。”
百色、貴港、南寧的緊急救援隊伍紛紛趕赴田東那讀現場。
“沒時間休息,再苦再累也要想盡辦法多救人!”
7月22日2時55分,記者趕到田東縣人民醫院時,一輛救護車恰好匆匆開至醫院診樓前。一位滿身煤灰、頭發被泥漿水濕透的礦工被醫護人員抬下救護車,迅速送往搶救室進行急救。
“能講話嗎?”“動一下腿吧!”“身上哪里痛?”“有沒有喝水進去?”
醫院急救室里,10多位醫務人員正在為已經送到醫院的韋明輝等礦工進行急救。
兩名礦工都在進行輸液和吸氧治療,看起來身體十分虛弱,滿身煤灰,基本不能講話,眼睛充血。
量血壓、摸脈搏、看瞳孔,輸鹽水……醫護人員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搶救。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胸心血管外科副主任溫昭科從21日22時就趕赴百色,這已經是他救治的第6位送到田東縣人民醫院礦工。
22日零時30分左右,隨著第一位傷員救出礦井。溫昭科進行了緊急救治,隨后護送幾名首批獲救礦工一起趕往田東縣人民醫院。
長期在一線從事救死扶傷工作的溫昭科說,目前進入醫院的礦工中,除韋明輝等兩名礦工傷情較重外,其他6名傷員生命跡象比較穩定,但是還需要進一步住院觀察。
22日凌晨,右江礦務局醫院內科主任韋育準備再次進入巷口,救助受困人員。渾身濕透的韋育從巷口出來不到半個小時,一口氣喝了兩瓶礦泉水。
“你好好休息吧,換人下去!”
“沒時間休息,再苦再累也要想盡辦法多救人!”
陸崇建、譚青、羅科善……不斷有新的被救礦工被送來醫院治療。
截至7月22日8時48分,記者離開田東縣人民醫院時,已經有13名受傷礦工被送來接受治療。
“我們相信家人等著我們,我們一定能獲救”
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剛剛獲救的受困礦工羅科善請旁邊的醫護人員打聽,在自己之后被送來救治的礦工是不是和自己一起逃生的鄧姓工友。
羅科善說:“事故發生后,我和另外3個工友一起拼命逃生,但只有其中一名姓鄧的工友一起到達了礦井的巷口。”
羅科善已經在礦上工作了21年,井下作業經驗豐富。正在井下工作的他突然聽到工友呼喊說:“透水了!快撤!”
羅科善立即和幾位工友一起往通往井外的巷道跑,但巷道卻有大量的水迎面涌來,由于作業區已經被水淹了,他們只能選擇游泳的方式再次往外逃。羅科善等4名礦工,拼著力氣游過了一個個混合著煤漿的污水坑。因為已經經過了差不多一天作業的勞累和游水的辛苦,四個人很快就沒有力氣了。
“我每次拼命找到一個能休息一下的高處,四肢都是一動都不能動了,要用盡力氣。”羅科善說,“沒有力氣,我們只能靠喝自己的尿水來增強體力。后來,連尿也沒有了,就摘下自己的安全帽直接舀污水喝。一直到最后耗盡力氣爬到巷口。”
經過10多個小時艱難歷程,羅科善看到了巷口的燈光,他知道自己應該獲救了。接過等在巷口的醫護人員遞過來的礦泉水,羅科善連續喝了三瓶。
“最艱難的時候,我們始終在互相鼓勵,家里親人在等著我們,外面還有人在努力救援我們,我們一定能獲救!”羅科善說。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