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期間正值北京最炎熱的盛夏,市衛生局在應對異常氣候對公眾健康影響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其中包括制定了北京市群發性高溫中暑事件應急預案。
WHO總干事陳馮富珍日前指出,氣候變化是全球公共健康面臨的一個主要威脅,國際社會應對此予以重視并采取應對行動。氣候變化將會更頻繁地對公共衛生施加壓力,這就需要把改善公共衛生放在氣候變化議程的核心位置。
日前,市衛生局協調市環保局、市氣象局,成立了2008年第29屆夏季奧運會和第13屆殘奧會氣候變化與公眾健康專家委員會,包括國家氣候中心、北京氣象學會、北京氣候中心、軍事醫學科學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朝陽醫院、安貞醫院、人民醫院、兒童醫院、佑安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等多家單位的專家共20名,他們從事的領域有大氣物理與環境、氣象、氣候、流行病、媒介生物、公共衛生、疫情統計、呼吸、消化、兒童內科、急診、心血管、傳染病等。
本市組織召開了氣候變化對公共衛生的影響研討會。2008年7月11日,市衛生局邀請了17名氣候變化與公眾健康專家委員會的成員,交流了當前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了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期間的氣象預測情況,提出了要加強公共衛生保障工作、防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尤其是要不失時機的把因為天氣變化而引發和影響大眾健康的危險因素詳盡地告知大眾。專家在研討時指出,全球氣候變化常導致局地氣候和天氣的劇烈變化,對人類健康產生廣泛的直接影響和潛在影響,環境溫度、濕度、風速等直接影響著人體的舒適程度,天氣炎熱時人容易出現中暑、熱衰竭、熱疲勞乃至心腦血管性疾病,天氣寒冷時人容易患感冒、支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心血管病,大雨、暴風雪或久陰轉晴等天氣突變會誘發偏頭疼,冷熱驟變會引起膽囊代謝紊亂。極端高溫事件則通常引起死亡人數和嚴重疾病增加。
防暑十法
連續幾天的高溫,已經讓一些人嘗到了中暑的滋味。北京市衛生局提醒市民,外出時,尤其是參加大型群眾性集會活動,如奧運會開閉幕式、奧運比賽,要注意防暑。為此,市衛生局向市民提供防暑十法。
1、出門時戴太陽鏡、遮陽帽或使用遮陽傘。
2、長時間騎自行車最好穿長袖襯衫、戴遮陽帽。
3、隨時喝水,不要等口渴了再喝。家庭可以制作一些防暑飲料,如綠豆湯、西瓜汁、菊花茶等。
4、穿透氣性好的、淺色的棉質或真絲面料衣服。
5、室內空調溫度不宜設定過低,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硬化、心肌梗死病人,更不要長時間呆在過冷的房間中。同時,開空調的房間要注意通風換氣。
6、不要過多地吃冷飲,以免胃腸道血管收縮,影響消化功能。
7、高溫環境下,機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增加,因此要及時補充蛋白質。其攝取量應在平時的基礎上增加10%至15%。可以選擇新鮮的魚、蝦、雞肉、鴨肉等脂肪含量少的優質蛋白質食品,還可以吃些豆制品等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
8、出汗過多時,應該適當補充一些鈉和鉀。鈉可以通過食鹽、醬油等補充,含鉀高的食物有香蕉、豆制品、海帶等。
9、室外作業者以及長時間在戶外者,要隨身攜帶防暑品,如十滴水、人丹等。
10、不要飲用烈性酒。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