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才幾天,浙江溫州樂清市北白象鎮第九小學就有19名學生出現了流鼻血、頭痛嘔吐等癥狀,9月6日學校被迫停課。溫州樂清市環保局在學校內部和周邊進行廢氣排放檢測,發現空氣中有毒物質超標。
19名學生相繼流鼻血
事發小學為樂清市北白象鎮第九小學,位于北白象鎮磐石社區,全校有1200多名學生和60多名教職員工。據記者了解,9月4日起,該校陸續有19名學生突流鼻血,其中有些還伴有嘔吐、頭疼、胸悶等癥狀。一位家長稱,他女兒在該校讀二年級,9月5日10時許,正在上語文課的孩子突然流出鼻血,之后被緊急送往當地醫院檢查。醫院對部分學生簡單處理病情后并未發現直接誘發原因,而部分家長和當地群眾則質疑是學校及周邊環境惡劣導致。
家長王女士手里拿著兒子小陳的檢查報告單。在家長們看來,這份報告單是目前為止最有力的證據。報告單顯示,小陳血液中白細胞數量比正常參考值要少,相應的,血小板數量多于正常值。“醫生還看了胸透X光片,說我兒子肺部很渾濁,結合他胸悶現象,確診他是吸入了有毒氣體”。小陳是這所學校四年級的學生。9月3日,小陳和同學們一樣,迎來新學期的第一天。“那天晚上,他跟我說,胸口很疼。”王女士回憶說,當時她不信,以為是兒子貪玩,想編造一個逃課的理由。在王女士的堅持下,小陳第二天依然被送到了學校,“當時,我就在學校門口聞到了刺鼻的氣味。晚上兒子回到家,臉色很差,吃不下飯,還不時惡心、嘔吐”。
9月5日是學校開課的第三天,學校附近的氣味更大了。隨后,有19名學生陸續出現流鼻血等癥狀,校方在向上級部門緊急反映這件事后,當即作出停課的決定。
方圓1公里有36家工廠
此事件引起溫州、樂清兩級政府、教育及環保部門的重視。5日下午,樂清市環保部門即組織執法人員進入校園內外開展污染源調查。
執法人員發現,學校方圓1公里內有近36家化工、熱處理、電鍍、鑄造、噴塑注塑等企業及地下作坊,其中有28家企業廢氣排放未經環保部門審批,兩家企業的廢氣排放雖經審批但廢氣處理未達標,6家屬非法無證作坊。
執法人員也發現,該學校剛投入使用,教桌椅和一些墻壁都是新粉刷過的,塑膠跑道也是新的。在該校東側一角,一基礎設施還在施工噴漆、澆瀝青。
執法人員在學校內外分9個點采取了氣體樣本送檢測機構檢測。但是,對其結果一些家長表示質疑:執法人員采樣時,那6家地下作坊已被政府關停,附近一些企業聽到風聲已停產,學校內的噴漆、瀝青施工也已停止,檢測的結果難以反映真實情況。
在家長們看來,污染周邊空氣環境最大的企業就是位于學校東側的“東方電鍍基地”。6日,當記者趕到這個化工基地時,恰巧碰到一名20來歲的員工在生產過程中,突然出現流鼻血、昏迷,被工友抬出廠區。據當地居民介紹,這個基地有數家電鍍企業,“每天晚上向外排廢氣,已持續好多年了”。
全校學生異地復課
關于學生迫在眉睫的上課問題,樂清市教育部門和北白象鎮經協商并作決定,9月9日安排全校學生暫時先到老小區就讀。但一些家長提出,老校區是危房很不安全。北白象鎮有關領導證實,老校區確實有校舍是危房,級別為“C”級。當地政府及教育部門告知記者,采取加固和搭建臨時板房解決。
記者7日晚從樂清環保部門了解到,在學校內部及周邊選擇的9個檢測點檢測結果顯示,學校旁邊的樂清市東方電鍍公司排放的“鉻酸霧”略有超標;磐石西村和北白象鎮第九小學內油漆后的鋼架堆放點空氣中有“鉻酸霧”檢出。
樂清市環保局總工程師陳加強表示,現在發現有兩種污染的因子,一個是“鉻酸霧”,一個是“苯”,具體造成學生流鼻血的污染源還需要進一步監測確定。
與此同時,環保部門對即將復課的老校區周邊企業也進行了排查,發現12家企業未經審批,偷排廢氣。
9月7日深夜,樂清市政府稱,樂清市環保局正委托溫州市級專業檢測機構對學校內部及周邊大氣環境進行持續監測,將會同北白象鎮對學校周邊涉及違法建筑的排污企業一律予以拆除,要對未經環保審批的排污企業一律予以斷電斷水、停產整治,對違法排污行為依法嚴厲打擊。
綜合新華社、央廣、《錢江晚報》報道
■新聞鏈接
鉻酸霧
由于鍍鉻過程中產生大量氧氣、氫氣、鉻酸也就被帶出形成鉻酸霧。鉻酸霧可能引起過敏性皮炎或濕疹,對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蝕作用,引起鼻炎、咽炎、支氣管炎,嚴重時使鼻中隔糜爛,甚至穿孔。
苯
在常溫下為一種無色、有甜味的透明液體,并具有強烈的芳香氣味。苯可燃,有毒,是一種致癌物質。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