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濟南2月1日訊盡管我省三令五申,不得為一時經濟效益而超核定能力開采煤炭而影響煤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但仍有部分煤礦超能力組織生產。今天,省煤炭工業局按照省政府規定,對2004年度超能力生產的53處煤礦通報批評。
省煤炭局負責人介紹,去年對全省煤礦按核定能力組織生產檢查及全省煤礦安全大檢查的情況發現,這53處礦井“超生”現象十分嚴重。而且,我省的主要產煤市幾乎都存在著超核定能力組織和安排生產的情況。其中,超核定能力20%以上的煤礦達33處,棗莊市一處煤礦甚至超核定能力112%;超核定能力10%至20%的煤礦20處,最低的臨沂市一處煤礦也超過核定能力11%,給礦井的安全生產和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很大影響。
據省煤炭局對全省58對省屬煤礦生產礦井的統計,目前全省可采儲量僅為35億噸,扣除“三下”壓煤造成的暫不可采儲量,按目前的開采進度和煤炭產量,多數礦井將在20年內報廢,超核定能力生產嚴重影響了山東煤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煤炭是“工業糧食”,煤炭資源一旦枯竭,對山東工業經濟運行的影響不言而喻。
根據《煤炭法》、《煤礦生產能力核定的若干規定》、《山東省煤礦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責任追究規定》等有關規定,省煤炭局決定對53處礦井給予通報批評,要求它們暫停生產,立即限期整改。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