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新華社電 佛山爆炸、上海踩踏、哈爾濱大火,共計59人死亡、94人受傷。3天3起重大公共安全事故,節日安全之痛頻敲生命警鐘。面對慘痛事故,悲痛悼念的同時,更引深思:假日應如何擰好安全閥?
中國警察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太元表示,節日時出行多、人流大,大型文體活動、集會較多,商場、劇院、景區等公共場所運行負荷增加,使交通、消防、衛生等公共安全隱患暴露,是公共安全事故的易發之時。
遼寧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張思寧指出,這三起公共安全事故都是日常安全隱患在假日前后的集中爆發,反映了社會安全生產監督、應急預案設置、公共安全意識的不足,平日排查整改和監督力度仍需加強。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劉鐵民研究員指出,我國公共安全領域在組織、體系上存在結構性缺陷,對公眾聚集活動風險缺乏認識,人群缺乏有效安全意識,是導致公共安全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表示,公共安全事件的發生還反映出一些地方安全制度和安全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應急預案不完善等問題。
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士林表示,安全意識薄弱對應的是規則意識淡漠,是對生命的不尊重。安全意識的提高一方面與提升民眾自身文明素養,提高法律意識緊密相關,另一方面也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等方面加強懲治力度。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