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江蘇連續發生兩起和造波游泳池有關的死傷事件,引發了公眾對于造波游泳池和水上樂園安全問題的關注。
所謂造波游泳池又叫人造海岸,實際上就是可以生成波浪的游泳池,目前在多地的水上娛樂項目中頗為流行。
8月1號晚上,江蘇揚州市一男子在當地一家游泳館戲水時,被造波游泳池里的波浪掀翻到池底,造成全身多處軟組織挫傷。就在同一天,13歲的方某到上海奉賢區體育中心的造波游泳池內游泳,不幸溺亡。
接連發生的兩次事故,引發了公眾對造波游泳池安全性的擔憂。常年從事水上樂園設備銷售工作的王經理向記者介紹了其中的原理:
王經理:他有兩種,一種是用風吹的,一種是用真空泵抽空氣的,然后就可以造出很高的浪。
據一位造波游泳池工程師介紹,造波池的設備有一定危險性。最危險的就是位于池壁的進水口和回水口,功率大的話會產生很大的吸力和拉力。
跟普通游泳池相比,造波游泳池對于場地要求比較高,一般都在戶外,水深都是由淺到深,呈斜坡狀,最深近2米,所以危險系數要比普通游泳池大。
檢索發現,近些年與造波游泳池相關的安全事故層出不窮。但王經理表示,現在建造造波游泳池的程序比原來更簡單:
王經理:以前是屬于特種設備,經常要檢查的。現在已經改了,不屬于特種設備,已經誰都可以建了。只要你把地皮拿下來,其他都不用審批。
據了解,因為造波游泳池并非是正規的游泳場所,目前在救生員配備方面并沒有明確的規定。有業內人士呼吁,鑒于造波游泳池有別于室內游泳場所,監管部門應盡快明確相關行業標準,防范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