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噪聲應從聲源、傳聲途徑和人耳這三個環節采取技術措施。
(一)控制和消除噪聲聲源是一項根本性措施。通過工藝改革以無聲或產生低聲的設備和工藝代替高聲設備。如以焊代鉚,以液壓代替鍛造,以無梭織機代替有梭織機;加強機器維修或減掉不必要的部件,消除機器磨擦、碰撞等引起的噪聲;機器碰撞處有彈性材料代替金屬以緩沖撞擊力,如球磨機內以橡膠襯板代替鋼襯扳,機械撞擊處加橡膠襯墊或加銅錳合金。加工軋制件落地,可落入水池等。
(二)合理進行廠區規劃和廠房設計。即在產生強噪聲車間與非噪聲車間及居民區間應有一定的距離或設防護帶,噪聲車間的窗戶應與非噪聲車間及居民區呈90設計,噪聲車間內應盡可能將噪聲源集中并采取隔聲措施,室內裝設吸聲材料,墻壁表面裝設或涂抹吸聲材料以降低車間內的反射聲。
(三)對局部噪聲源采取防噪聲措施,采用消聲裝置以隔離和封閉噪聲源;采用隔振裝置以防止噪聲通過固體向外傳播;采用環氧樹脂充填電機的轉子槽和定子之間的空隙,降低電磁性噪聲。
(四)控制噪聲的傳播和反射
1吸聲:作用多孔材料如玻璃棉、礦渣棉、泡沫塑料、毛氈棉絮等,裝飾在室內墻壁上或懸掛在空間,或制成吸聲屏;
2消聲:適用于降低空氣動力性噪聲,如各種風機、空壓機、內燃機等進、排氣噪聲。根據噪聲的頻譜特點設計的消聲器有三類:阻性消聲器、抗性消聲器和阻抗復合式消聲器。
3隔聲:用一定材料、結構和裝置將聲源封閉起來,如隔聲墻、隔聲室、隔聲罩、隔聲門窗地板等。
4阻尼、隔振—阻尼是用瀝清、涂料等涂沫在風管的管壁上,減少管壁的振動,隔振是在噪聲源安裝的基礎、地面及墻壁等處裝設減振裝置和防振結構。如在鍛錘地座上安裝防振橡膠墊,在立柱的管內充填沙子等。
(五)個體防護:由于技術上或經濟上的原因,崗位噪聲超過國家衛生標準的職工,多采用個人佩戴的耳塞、耳罩或頭盔來保護聽力。耳塞、耳罩由軟塑料、軟橡膠或纖維棉制成。佩戴合適型號的耳塞、耳罩、隔聲效果可達20—40dB(A)。
(六)定期對接觸噪聲的工人進行聽力及全身的健康檢查,如發現高頻段聽力持久性下降并超過了正常波動范圍(15—20dB),應及早調離噪聲作業崗位。新工人就業前體檢,凡有感音性耳聾及明顯心血管、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者,不宜從事噪聲作業。
(七)建立合理的勞動休息制度,如實現工間休息或隔聲室休息,盡量縮短在高噪聲環境的工作時間。定期對車間噪聲進行監測,并對產生嚴重噪聲危害的廠礦、車間進行衛生監督,促其積極采取措施降低噪聲,以符合噪聲衛生標準的要求。
上一篇:弧焊作業中放射性傷害的來源及防護
下一篇:物理職業危害因素及其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