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某石化煉油廠工業噪聲對120名作業工人聽力的影響情況,我們對1999年噪聲作業場所的噪聲測定結果和2000年噪聲作業工人職業性體檢結果進行了分析。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某煉油廠從事噪聲作業工人120名,其中女16人,男104人。年齡25~52歲,平均40歲。接觸噪聲工齡5~32年,平均19年。根據各車間噪聲強度不同分成4組:A組26人(加氫車間),B組24人(排水車間),C組31人(催化車間),D組37人(油品車間)。
1.2 內容和方法
(1)對作業環境進行現場勞動衛生學調查,使用美國FA-18聽力檢測儀。
為排除非噪聲因素影響,在測試前對調查對象進行耳鼻喉科及內科的身體檢查。為保證電測聽數據可靠,要求調查對象在停止噪聲接觸12~48小時后進行測試。如兩耳聽力相差較大,測病耳聽力時,要對健耳做噪聲掩蔽。氣導測試頻率的次序為1,1.5,2,3,4,6,8,0.125,0.25,0.5 kHZ;骨導為0.25,0.5,1,1.5,2,3,4,6,8 kHZ。用上升和下降法相結合的方法操作,直到兩次測試結果相差不超過5dB為止。記錄被測試者聽閾數據,繪制聽力曲線圖。
(2)評定標準:根據我國“職業性噪聲聾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GB16152—1996),正常情況下,雙耳在各頻率聽力損失均≤25 dB。觀察對象依據聽力損失程度分Ⅰ~Ⅴ級。凡高頻(3 000,4 000,6 000 Hz)任一頻率聽力下降≥30 dB,或一耳聽力損失達V級者,直接計算雙耳平均聽閾,評定聽力損傷及噪聲聾。按下降程度分為輕度聽力損傷(26~40 dB)、中度聽力損傷(41~55 dB)、重度聽力損傷(56~70 dB)、和噪聲聾(71~90 dB)。
2 結果
2.1 現場調查
該石化煉油廠主要煉制原油,其中加氫、排水、催化、油品等車間里都有泵房,泵機起動后噪聲很大。經測定各車間噪聲以高頻為主,噪聲強度(見表1)均在國家允許標準內,均未超標。
表1 各崗位噪聲強度均值dB(A)
組別 |
強度均值 |
最高限值* |
A(加氫) |
84 |
85 |
B(排水) |
85 |
85 |
C(催化) |
78 |
85 |
D(油品) |
94(2h) |
96 |
* 最高限值采用國家規定的噪聲衛生標準
表2 聽力損傷檢出率(%)
組別 |
測耳數 |
損耳數 |
檢出率 |
A |
56 |
9 |
16.1 |
B |
48 |
10 |
20.8 |
C |
62 |
17 |
27.4 |
D |
74 |
14 |
18.9 |
2.2 聽力檢測
120例電測聽檢查結果和聽力曲線提示:聽力損傷檢出率(見表2)以C組最高,但與A組、B組、D組相比,其差異經χ2檢驗沒有顯著性意義(χ2=1.08 P>0.05)。聽力損傷具體情況見表3。
表3 聽力損傷情況
組別 |
輕損耳數 |
中損耳數 |
重損耳數 |
噪聲聾數 |
A |
2 |
6 |
1 |
0 |
B |
5 |
5 |
0 |
0 |
C |
7 |
7 |
3 |
0 |
D |
8 |
2 |
4 |
0 |
3 討論
噪聲對機體各系統都有影響,其中對聽覺系統作用具有特異性。噪聲可引起聽力損傷及噪聲聾。其特征是聽力曲線在3 000~6 000Hz處出現“V”型下降。本組調查中具有此特征的耳數50只,檢出率41.4%。由此可見,本組聽力損傷是由噪聲引起的,與噪聲作業有關。應當引起重視,須對作業工人加強聽力保護。
據調查,這些工人每天工作8小時,平均每月工作18天。盡管在國家允許強度下工作,但由于接觸噪聲時間相對較長且個人防護較差,仍造成一定的聽力損傷,應當適當縮短工人每天的工作時間,或根據不同強度制定輪換周期,采取多崗位輪換操作方法,預防或減少噪聲對工人的聽力損害。
噪聲性聽力損傷是噪聲聾的前驅信號,對噪聲聾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故早期發現噪聲性聽力損傷病人,給予及早處理,是預防噪聲聾的有效措施,如暫時調離、治療、強制佩戴護耳器等。
因此,對噪聲作業工人,應做好就業前及作業中的定期體格檢查,并把電測聽檢查作為必要的檢查項目,進行健康監護。
上一篇:高溫作業預防中暑措施
下一篇:噪聲危害及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