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鍍行業是國民經濟中十分渺小卻必不可少的基礎工藝性行業,33.8%的電鍍企業分布在機械制造、印染業,20.2%在輕工業,5%-10%在電子行業,其余主要分布在航空、航天及儀器儀表工業。據粗略估計,全國現有16000家電鍍生產廠,行業職工總數超過50萬人,現有5000多條生產線和2.5-3億㎡電鍍面積生產能力。常規電鍍屬傳統加工工藝,易于土法上馬,因此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工藝和設備簡單,環境條件相對較差,屬高毒高污行業。據統計,本行業每年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包括4億噸含重金屬廢水、5000噸固體廢物和3000億立方米酸性氣體。環保治理壓力大,職業病發生頻率高,職業健康保障體系普遍被忽視。
目前,在這個行業中,少數外資、合資企業和正規專業化企業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設備和管理,自動化程度高、裝備精良,在三廢治理、節能減排、職業危害防治、循環再利用等項工作上能夠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要求。但是大多數中小企業仍在使用許多過時的技術和設備,大量的生產線為半機械化,一些甚至為手工操作。廠房破舊,設備簡陋,地面污水橫流,車間煙霧彌漫、氣味刺鼻,據有關資料記載:鍍鉻車間空氣樣品超標率為16.7%,而大多數企業在新建、擴建和改建上并未執行GBZ1-2002《工業企業設計健康標準》等相關標準的規定,更不知道要對工作場所職業危害因素進行檢測、評價,有的不法業主甚至不為勞動者提供完善的個人防護用品。帶有原始積累時期的野蠻和無序,構成了電鍍行業普遍特性。
一、電鍍基本工藝及各工序的作用
1、 基本工序
(磨光→拋光)→上掛→脫脂除油→水洗→(電解拋光或化學拋光)→酸洗活化→(預鍍)→電鍍→水洗→(后處理)→水洗→乾燥→下掛→檢驗包裝
2、 各工序的作用
⑴、前處理:施鍍前的所有工序稱為前處理,其目的是修整工件表面,除掉工件表面的油脂、銹皮、氧化膜等,為后續鍍層的沉積提供所需的電鍍表面。
①、噴砂:除去零件表面的銹蝕、焊渣、積碳、舊油漆層和其它干燥的油污;除去鑄件、鍛件或熱處理后零件表面的型砂和氧化皮;除去零件表面的毛刺和方向性磨痕;降低零件表明的粗糙度,以提高油漆和其它涂層的附著力。
②、磨光:除掉零件表明的毛刺、銹蝕、劃痕、焊縫、焊瘤、砂眼、氧化皮等各種宏觀缺陷,以提高零件的平整度和電鍍質量。
③、拋光: 拋光的目的是進一步降低零件表面的粗糙度,獲得光亮的外觀:有機械拋光、化學拋光、電化學拋光等方式。
④、脫脂除油: 除掉工件表面油脂,有有機溶劑除油、化學除油、電化學除油、擦拭除油、滾筒除油等手段。
⑤、酸洗: 除掉工件表面銹和氧化膜:有化學酸洗和電化學酸洗。
二、電鍍行業存在的職業危害及易引發的職業病
1、電鍍常用化學物質:
⑴、氰化物;包括含氰根的鹽類。劇毒品,抑制呼吸酶,造成細胞內窒息。短時間內吸入高濃度氰化氫氣體,可立即呼吸停止而死亡。可通過呼吸道、食道及皮膚浸入而引起中毒。輕者有粘膜刺激癥狀,唇舌麻木、氣喘、惡心、嘔吐、心悸。重者,呼吸不規則、意識逐漸昏迷、大小便失禁、可迅速發生呼吸障礙而死亡。氰化物中毒治愈后還可能發生神經系統后遺癥,
⑵、硫酸、鹽酸、硝酸、氫氟酸、氨水、氫氧化鈉等化學藥品:以相對應的氣體和酸(堿)霧形式存在于工作場所的空氣中,主要通過呼吸道、消化道進入人體。吸入后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胸悶、咽喉鼻腔充血、鼻中隔潰瘍穿孔、喉痙攣、咽部糜爛潰瘍、支氣管炎、引起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肺炎、肺水腫等癥狀。體外接觸可引起灼傷、皮膚過敏、眼角膜穿孔。
⑶、鋅、銅、鎳、鉻酸鹽等金屬鹽類:吸入氣霧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穿孔、鼻潰瘍、皮膚接觸后引起接觸性皮炎和過敏性皮炎濕疹。進入人體內引起急性中毒如:氣急、呼吸困難、紫紺、休克、腹瀉、腹絞痛、肝功能損害、腎功能衰竭。鉻鹽還是致癌物質。
⑷、有機化學品;溶劑類主要是烷烴類、乙醇、苯類有毒物質。各類添加劑成分比較復雜,主要以環氧氯化烷烴與醇、炔、醚類的縮合、加成反應物。這兩類毒物進入人體后多反映為運動障礙、神經源性損害、血液病如白血病、障礙性貧血等。
2、粉塵:電鍍粉塵主要產生源為拋光、打磨、噴砂、等工序。主要是造成矽肺病的潛在危害。
3、溫度因素:人在高氣溫或同時存在高濕度或熱輻射的不良件下進行勞動,機體發生體溫調節障礙、代謝平衡紊亂、心率加快、血管擴張、心臟負擔增加,對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都有損害,導致作業人員感到熱、頭暈、心慌、煩、渴、無力、疲倦等不適感,工作效率下降、動作協調性差、易發生誤操作,也易于發生中暑事故。
低溫通常指10℃以下的環境溫度,低溫環境對人體的主要影響是使人體深部體溫下降,從而引起一系列保護性或代償性的生理反應,如顫抖、人體表面血管收縮、代謝率升高、心率和呼吸率加速以及血液成分變化等。若深部體溫降至34℃以下,人便會出現健忘、說話結巴和空間定向等障礙、觸覺辨別力下降、手的操作靈活性明顯降低,影響工作效率。
4、噪聲和振動因素:長期在超標噪聲環境中工作,聽力器官會受到損傷,導致神經、消化、心血管等諸系統發生由生理反應到病理改變的病變。主要反應有:頭痛、頭暈、耳鳴、心悸及睡眠障礙等神經衰弱綜合癥。振動因素在電鍍行業中出現的情況不多見。
5、勞動強度因素;指勞動時間定義上(包括不合理的休息制度)和超出個人生理能力的勞動強度過大,0以及局部器官的過度疲勞和長時間用不良體位和姿勢勞動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勞動。這種過大的勞動強度使勞動者工作規律和生活規律遭到破壞,體內疲勞淤積向過勞狀態轉移,使血壓升高、動脈硬化加劇。國際上定義為:慢性疲勞綜合癥。導致出現:體力下降、記憶力減退、頭痛頭暈、精神不振、失眠多夢、煩躁焦慮、心理壓力過大等癥狀,處于筋疲力盡的亞健康狀態。
三、電鍍行業企業職業健康安全和危害防控措施
1、廠區平面布置措施
⑴、廠房和化學品庫房應與職工宿舍、食堂等生活場所分開設置,且保持安全距離。
⑵、高毒有害作業與低毒無害作業相對分離布置。
⑶、含氰鍍槽應與酸性物質保持安全距離,或有效隔離。
⑷、劇毒品庫房應遠離熱源、電源、火源和居民區,宜靠近使用場所。
⑸、噴漆等易燃易爆生產部位宜設置在單層廠房靠外墻或多層廠房的最上一層靠外墻處,與周圍的距離應符合規范要求。
2、防毒對策措施
⑴、劇毒品的儲存和使用場所應設防盜報警裝置,且建筑結構完整,門窗嚴謹,禁止無關人員入內。
⑵、劇毒品的包裝容器和包裝袋不許隨便丟棄,應消毒后由供應商回收,專用的分取容器應存放在庫房內。
⑶、改革工藝,盡量使用低毒無害的工藝和物質,采用低氰或無氰的生產工藝。
⑷、電鍍生產應機械化、自動控制、有毒物質生產裝置應密閉化,以減少人員與有毒物質的接觸,并避免氰化物與酸類物質混合、接觸。
⑸、改善通風狀況,噴漆、電泳和油墨涂敷等崗位采用正壓送風,酸霧、漆霧、有毒氣體和粉塵應吸收處理或高空排放。
⑹、嚴格控制工作溫度和電流密度等。
⑺、配備氰化物的急救藥物,如嚴硝酸異戊酯。
3、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的設置和防護用品的配備
⑴、接觸有毒有害物質、腐蝕品、高溫物質和粉塵應佩戴防塵口罩、防毒口罩、防毒面具、橡膠手套、護目鏡、水鞋、呼吸器和防護服等相應的個體防護用品。
⑵、高溫季節應有防暑降溫措施,除加強通風外,還可采取屋頂噴淋降溫、提供防暑清涼飲料和藥品,并注意防暑知識和臨時急救方法的教育。
⑶、高噪聲設備應合理布局,盡量隔離布置。
⑷、拋光、拉絲和噴砂等崗位應強制通風。
各級政府和安全監管部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大對電鍍企業的日常監管和專項整治行動。必須嚴格落實企業負責人及從業人員職業健康培訓考核、接觸危害職工健康監護、有害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測、設置作業場所職業危害警示標識、改善作業場所職業健康條件、履行職業危害申報等六項整治措施,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去開展工作:
一是建立以責任制為核心的職業健康管理制度。企業法定代表人必須依法履行職業健康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建立健全以責任制為核心的職業健康管理網絡和管理制度,認真落實法定責任和義務,保護從業人員的生命健康安全權益。二是健全職業健康培訓制度和落實告知義務。三是職業健康教育培訓教材內容必須充實,具有針對性,并及時更新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標準規程和政策規定。四是嚴格執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GBZ158-2003)的規定,醒目規范地設置作業場所職業危害警示標志和標識。五是建立職業危害告知和確認制度。企業應當將存在職業危害的崗位可能產生的職業危害及其后果、防護措施和職業病待遇等制作成格式化的《職業危害告知卡》,并經該崗位操作人員本人簽名確認,作為職業安全健康三級教育內容,同時與單位工會組織或職工代表簽訂勞動安全健康專項集體合同,保障職工勞動安全權利。六是建立職業健康體檢報告送閱確認制度。保證當事人的職業健康知情權,體檢報告經其本人簽字后,存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七是監督企業改進職業危害防護設施,提高防護效果。要求企業填報《職業健康情況自檢表》,對造成職業病及職業危害超標原因、已經造成的后果、目前采取的措施、擬進一步采取的措施、目前取得的效果及最終預期的效果等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和檢查。要在防護設施、設備、器材和用品上加大投入,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積極采用無毒或低毒物品替換高毒物品作業,確保作業場所的職業危害濃度(或強度)符合職業健康接觸限值的規定。八是加強職業危害因素監測、檢測。嚴格要求企業努力提高對嚴重職業危害因素的自我檢測條件和能力。配備必要的檢測設備,并由專業人員負責職業危害因素的日常監測,及時向從業人員公布監測結果,預防、控制、消除職業危害因素,并按規定每年進行一次職業危害因素檢測,每三年進行一次職業危害現狀評價,將存在職業危害因素作業點的檢測、評價結果,報當地安全監管部門備案。九是落實職業健康監護。企業應對需實施針對性職業健康體檢(包括崗前、在崗和離崗)的人員進行梳理,制定、落實職業健康體檢計劃,明確體檢對象及崗位職業危害物質名稱、實施的針對性職業健康體檢內容、有資質的職業健康體檢機構、落實時間等內容;在當地安全監管部門指導下,選擇有資質的中介服務機構進行職業健康體檢。對在體檢中發現體征異常的員工,必須由有資質的職業病防治醫療機構實施醫治,采取積極的針對性治療措施,保證其應有的康復治療待遇,幫助恢復健康;對體檢結果應進行認真分析、研究,及時制定改進措施,并載入企業職業健康檔案。最后是監督企業履行職業危害項目申報義務。要求各電鍍企業,對本單位在生產作業過程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項目進行全面辨識,并向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進行申報。
電鍍生產企業屬高毒高污行業,對環境的危害程度大,是職業病多發的企業,只要各級政府和安全監管部門,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加強聯合執法,形成合力,從源頭抓起,加強電鍍企業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的監督管理,強化職業危害防治的主體責任,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保障從業人員生命安全和健康,為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優質安全健康的用工環境而努力。
上一篇:如何識別放射源及其危害
下一篇:開車戴手套少患振動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