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總則
1.1編制的目的
制定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是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規范生產經營單位應急管理工作,提高應對和防范風險與事故的能力,保證職工安全健康和公眾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財產損失、環境損害和社會影響的重要措施,為了及時有效地組織對本單位突發的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采取應急救援行動,根據《安全生產法》、《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3、《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4、《浙江省安全生產條例》
5、《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6、《勞動保護用品監督管理條例》
1.3適應范圍
本應急預案適用于本單位內一般機械制造行業突發事故(IV級),較大機械制造行業突發事故(III級)。
1.4應急預案體系
本單位生產規模小危險因素相對較少,因此將綜合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合并編寫。本預案針對本單位內發生的生產傷亡等重大事故制訂了應急措施和應急處置方案,并明確了事件整個過程中相關部門與有關人員的職責。
1.5應急工作的原則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在充分發揮機械從業人員和專業救援力量的主觀能動性的同時加強安全防護,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北侖區事故應急辦統一領導下,根據各自的職責和權限,認真履行安全生產責任主體的職責,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應急工作機制。
3、預防為主、平戰結合。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做好預防預測和預警工作。做好常態下的風險評估、物質儲備、隊伍建設、裝備完善、預案演練等工作。
2生產單位的危險性分析
2.1本單位概況
主要包括單位地址、從業人數、隸屬關系、主要原材料、主要產品、產量、設備等內容,以及周邊重大危險源、重要設施、目標、場所和周邊布局情況。必要時,可附平面圖說明
2.2危險源與風險分析
一、物質的危險危害因素
(1)有毒有害氣體的泄漏與空氣混合遇明火易燃爆,有的可致人中毒、凍傷、窒息直至死亡。
(2)易燃液體(如柴油、油漆等)引發的事故。
(3)腐蝕品(酸、堿類)如泄漏與人體接觸可引起化學灼傷。
二、設備設施的固有危險危害
(1)油罐氣瓶等安全裝置失效引發的火災、爆炸等
(2)觸電與電氣火災
(3)交通事故等
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組織體系(用結構圖表示出來)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3.2指揮機構與職責
明確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總指揮、副總指揮、組長、副組長及各應急小組的職責
1、組長職責:負責宣布應急狀態的啟動和解除,指揮調動應急組織,調配應急資源,按應急程序組織實施應急搶險。
2、副組長職責:負責應急狀態下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及信息傳遞;保障物資供應、交通運輸、醫療救護、通訊消防等各項應急措施的落實;執行組長命令。
3、搶險搶修組職責:應急狀態下組織維修、設備復位,制定安全措施,監督檢查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
4、物質供應組職責:負責應急狀態下應急物資的供應保障,如設備另配件、工具、沙袋、鐵鍬、消防泡沫、水泥、防護用品等。
5、交通運輸組職責:負責交通車輛的保障。
6、安全警戒疏散組職責:負責布置安全警戒,保證現場井然有序;實行交通管制,保證現場道路暢通;加強保衛工作,禁止無關人員、車輛通行;緊急情況下的人員疏散。
7、醫療救護組職責:負責聯系醫療機構;組織救護車輛及醫務人員、器材進入指定地點;組織現場搶救傷員。
8、通訊聯絡協調組職責:負責應急搶險過程中的通訊聯絡,保證通訊暢通,負責各小組之間的協調以及與外部機構的聯系、協調。
4、預防與預警
4.1對危險源的監控措施
(1)建立健全危險源管理制度,明確責任。
(2)加強教育培訓,定期檢查,做好日常管理。
(3)抓好信息反饋,及時整改隱患。
4.2對各種事故的預防措施
(1)做好防火、防爆工作,加強明火管理,廠區內不準吸煙
(2)做好防觸電及電氣火災管理工作,對電器設備及時檢查維修,加強變配電室的管理
(3)防車輛傷害對策及措施:禁止于關車輛入內,加強對駕駛員的教育和管理,遵守交通規則,正確裝卸貨物,不超速行駛。廠區內限速10—15公里。職工在廠內行走注意動行車輛,防止碰撞。
5、應急響應
5.1響應分級
一般機械突發事故(IV級,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為突發事故)
(1)造成3人以下死亡
(2)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重傷
(3)造成1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
較大機械制造行業突發事故(III級)
(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2)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
(3)造成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
5.2基本響應
機械制造企業突發事故一旦發生,事故責任單位和現場人員必須立即向企業事故應急小組報告,啟動施工現場應急預案,搶救傷員保護現場設置警戒標志。具體為:
1、事故發生后,警戒疏散組建立警戒區,設置警示標識、實行交通管制。
2、除消防應急處理人員崗位人員應急救援車輛外其它人員及車輛禁止進入警戒區。
3、警戒疏散組迅速將警戒區內與事故處理無關人員撤離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4、事故無法控制時,年有人員應撤離事故現場。
5、通訊聯絡小組向北侖交警隊110指揮中心通報事故險情狀況。
6、保護好事故現場。
7、對傷員進行現場救護。
5.3應急結束
當事故處置工作已基本完成,次生、衍生和事故危害被基本消除時,應急響應工作即結束。
5.4事故總結與調查評估
企業應急救援小組負責收集有關資料,并在事故處置結束后4天內,將事故應對工作情況的總結報告報區應急辦。
6、信息發布
(1)對于一般機械突發事故的信息事故單位應在1小時內將詳細情況上報區政府和市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2)應急領導小組通信聯系方式
7、保障措施
7.1應急隊伍保障
機械制造單位根據人員的變動情況,每年適時調整應急救援隊(領導小組成員)確保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的落實,應急救援小組不少于6人。
7.2經費保障
(1)企業應做好必要的事故應急救援資金準備,應急急救援資金由事故責任單位承擔。
(2)為機械企業工人購買工傷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
8、培訓與演習
8.1機械企業應進行突發事故的應急業務培訓內容包括: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個人防護知識、突發事故的預防、搶險及配合等。
8.2單位每年組織1—2次應急救援演習活動,每月組織一次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與評估,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
9、責任追究
在事故應對過程中有下列形為之一的,對責任人由相應機關依法追究責任:
(1)不按規定制定應急預案,拒絕履行應急準備義務的。
(2)不按信息所告有關規定,遲報、漏報、謊報或者瞞報信息的。
(3)拒不執行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不服從命令和指揮,或者在應急響應時臨陣脫逃的。
(4)盜竊挪用貪污工作資金或者物資的
(5)阻礙應急工作人員依法執行任務或者進行契約壞活動的。
(6)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
(7)有其他危害應急工作行為的。
10、附則
10.1應急預案備案
機械制造單位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報北侖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備案。
10.2制定與解釋
本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由****公司制定,解釋權歸****公司。
10.3應急預案實施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下一篇:鍋爐房突發事故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