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焦化苯類等化工產品在突然泄漏,操作失控或自然災害情況下,存在火災、爆炸、人員中毒、窒息等嚴重事故的潛在危險。
焦化廠二級生產單位,總公司設有專職消防隊,焦化廠有義務消防隊員70名,緊急檢修人員40名。
二.危險化學品目標的確定
根據焦化廠生產、使用、儲存化學危險物品的品種、數量、危險性質以及可能引起危險化學品事故的特點,確定以下4個危險場所(設備)為應急救援危險目標。
1號目標:精制苯類產品生產區域
2號目標:精制焦油類產品生產區域
3號目標:回收粗苯生產區域
4號目標:煤氣輸送設備及設施
三.應急救援指揮部的組成、職責分工
1.指揮機構
焦化廠成立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由廠長、有關生產、安全、設備、作業區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組成,應急救援辦公室(設在綜合部安全辦公室)日常工作由廠安全主管管理,發生重大事故時,以指揮領導小組為核心,廠長任總指揮,負責全廠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指揮部設在焦爐煤氣組。
注:若廠長不在時,由指揮控制中心主任助理為臨時總指揮和副總指揮,全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
2.職責
指揮領導小組:
負責本單位“預案”的制訂和修訂。
組建兼職應急救援隊伍,并負責“預案”的實施和演練。
檢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
指揮部:
發生事故時,由指揮部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
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
向上級和有關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
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經驗教訓。
指揮部人員分工:
總指揮:組織、指揮全廠的應急救援工作。(由廠長擔任)
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負責全廠應急救援工作的具體指揮。(由指揮控制中心主任助理擔任)
指揮部成員:工程師室各成員、 各作業區域作業長。
安全主管: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警戒、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工程師室:負責事故處置時生產系統開、停工調度工作;事故現場通訊聯絡和對外聯系;必要時代表指揮部發布有關信息。
設備主管:協助總指揮負責工程搶修的現場指揮。組織機、電修等搶修人員(鉚工、電工、鉗工、起重工)。
鐵前黨委:負責現場醫療救護指揮及中毒、受傷人員分類搶救和護送轉院工作。
資材小組:負責搶修救援物資的供應和運輸工作。
四.苯類產品、焦油類產品、煤氣泄漏事故的處置
焦化廠生產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苯類產品、焦油類產品、煤氣泄漏事故,苯類產品、焦油類產品泄漏主要部位在輸送管道和儲槽上,煤氣泄漏事故主要部位在煤氣管線上和焦爐地下室,泄漏量視其漏點設備的腐蝕程度,工作壓力等條件而不同。泄漏時又可因季節風向等因素,波及范圍也不一樣。事故的起因也是多樣的,如操作失誤、設備失修、腐蝕、工藝失控等原因。
苯類、焦油類產品、煤氣泄漏一般事故,可因設備的微量泄漏,由安全報警系統、崗位操作人員巡檢等方式及早的發現,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處理。
苯類、焦油類產品、煤氣泄漏重大事故,可因設備事故、管道儲槽破裂而大量的泄漏,報警系統或操作人員雖能及時發現,但一時難以控制。
苯類、焦油類產品、煤氣泄漏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傷害,波及周邊范圍,無風向20米左右。當發生苯類、焦油類產品、煤氣泄漏事故時,應采取以下救援措施:
1、最早發現者應立即向焦爐煤氣組、作業長、班長匯報,并在安全的情況下切斷事故源。
2、焦爐煤氣組接到報警后,應迅速通知生產指揮控制中心總調度室和有關部門,通知指揮成員和各專業救援隊迅速趕往事故現場;作業區立即查明苯類、焦油類產品、煤氣外泄部位(裝置)和原因,下達按應急救援預案處置的指令,同時發出警報。
3、指揮部成員按專業對口迅速向主管上級消防、安全、生產、設備等領導機關報告事故情況。
4、發生事故作業區的救援人員,配帶好防護面具,應迅速查明事故發生源點、泄漏部位和原因,凡能切斷的物質來源或減少壓力等處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則以自救為主。如泄漏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應向指揮部報告并提出堵漏或搶修的具體方案和措施。并檢查現場有無中毒人員,以最快速度將中毒者脫離現場,嚴重者應盡快送往醫院搶救。
5、指揮部成員到達現場后,根據事故狀態即危險程度作出相應的應急決定,并命令各應急隊立即開展救援。如事故擴大時,應立即請求支援。
6、工程師室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后,會同發生事故的作業區,查明泄漏的部位和范圍后視能否控制,作出局部或全部停工(停止加熱)的決定。若需緊急停工則按停工程序迅速執行。
7、安全部門到達事故現場后,在事故現場劃分禁區并加強警戒和巡邏檢查。在指揮部的協調下向上側風方向安全地帶疏散。
8、搶修隊到達現場后,根據指揮部下達的搶修指令,迅速進行搶修設備,控制事故以防事故擴大化。
五.信號規定
廠救援信號主要使用電話報警聯絡。
六.有關規定和要求
為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準確、有條不紊地處理事故,盡可能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平時必須做好應急救援的準備工作,落實崗位責任制和各項制度。具體措施有:
1、落實應急救援組織,救援指揮部成員和救援人員應按專業分工,本著專業分工、便于領導、便于組織、便于指揮和開展救援的原則,建立組織,落實人員,每年根據人員的變動進行組織調整,確保救援組織的落實。
2、按照任務分工做好物資器材準備,如:必要的指揮通訊、報警、消防器材、搶修器具。上述各種器材應指定專人保管,并定期檢查和保養,使其處于良好狀態,各重點目標設器材救援專柜,專人保管。
3、定期組織救援訓練和學習,各隊專業隊伍每年訓練兩次,提高指揮水平和救援能力。
4、對職工進行經常性的自救常識的學習和演練。
附 件:
1.煤氣泄漏事故處理
煤氣管道設備因破損或腐蝕泄漏時,可采取臨時堵漏措施。
a.用錐形木楔子堵漏,適用于洞;用木楔子堵漏快速、簡便、有效。但不能長期使用,應及時補焊。
對于腐蝕嚴重的堵漏慎用,以防打木楔子時孔洞擴大。
b.打卡子。對于管道裂縫的泄漏,較好的辦法是制作緊貼管道的環向鋼板覆蓋管道裂口內襯橡膠軟墊。外面用帶鋼卡子固定。
c.應急堵漏,必須使用銅制工具,嚴禁一切可能發生火花的活動,并佩戴好防毒面具。
2.苯類、焦油類產品泄漏事故的處理
a、發生苯類、焦油類產品泄漏時,救援人員必須佩帶好防毒面具方可進行事故處理。
b、在苯類、焦油類產品泄漏區域劃出警戒線,警戒線內嚴禁明火,切斷必要的電源。
c、必須在易燃、易爆產品槽區設置防護墻,以防泄漏的液體擴散。
d、迅速控制危險源,立即用沙土等堵住泄漏的苯類和焦油類液體,防止進入集合井;用泵倒入相應的儲槽;接臨時支管將泄漏槽中液體倒入空槽或采取臨時措施堵住泄漏口;
e、事故發生后,公安保衛部門負責維護現場秩序,防止其它人員進入危險區域,安全環保部門對水源、空氣質量進行監測處理,直至符合國家標準。
f、泄漏的苯類、焦油類液體處理完后,地面必須用清水沖洗干凈,沖洗水排入酚水系統。
g、處理泄漏苯類、焦油類液體必須服從統一指揮,非工作人員嚴禁靠近現場。
3.著火事故的處理
煤氣設施著火時,處理正確能迅速滅火。處理錯誤,可能造成爆炸事故。
煤氣滅火的要點是:
a.降低煤氣壓力,減少火勢。
b.通入大量的水蒸汽(或氮氣),蒸汽濃度達35%以上時火自熄。蒸汽(或氮氣)閥門應專人監護。
c.用水保護周圍設備不被燒紅、燒壞。
d.直徑100毫米及以下的煤氣管道著火,可以直接關閉閥門滅火,閥門關死火即滅。
e.直徑150毫米以上的管道設備著火時,禁止突然關閥門,以防回火爆炸。應逐漸關閉閥門降低煤氣壓力,壓力最小時不得低于100Pa。
f.煤氣壓力下降以后,可用黃泥堵滅,用濕麻袋、石棉布等物品捂滅,用蒸汽或其他滅火器撲滅。在通風不良的場所,在煤氣壓力降低以前不要急于滅火。否則,滅火后煤氣仍會大量的泄漏,形成爆炸氣體,遇燒紅的設備或未熄的火花,有可能引起爆炸。
g.滅火后不要立即停蒸汽(或氮氣)以防設備內硫化鐵自燃引起爆炸,滅火后應立即堵漏,然后在充有蒸氣(或氮氣)的條件下充煤氣保壓。否則應切斷煤氣來源,堵上盲板,清掃置換干凈。
4.爆炸事故處理
發生事故后。應立即關閥門切斷煤氣來源,迅速將殘余煤氣處理干凈,以防二次爆炸。
爆炸后著火的按著火事故處理。
5.苯類、煤氣中毒預防和急救
從自我防護的角度,從安全操作、安全檢修入手,提出預防中毒的對策。預防中毒的對策有以下幾項:
a.苯類、煤氣泄漏時要選擇上風側。
b.在苯類、煤氣泄漏的場所,禁止單獨工作,要有人監護,并有應急后備措施,禁止在這種場所休息和逗留。
c.在有可能苯類、煤氣泄漏場所設置固定式報警儀,巡檢時攜帶便攜式報警儀。
d.在煤氣、苯類等有毒區域備有隔離式防毒面具。
e.焦爐煤氣倒換高爐煤氣時,特別是放散管低或陰雨、霧天時,事先應通知有關人員躲避。
f.對于有可能泄漏苯類、煤氣的地方加強巡檢。
及時有效地搶救中毒者,是使事故控制在最小限度、避免傷亡的關鍵。搶救要點如下:
a.將中毒者救出危險區域,轉移到有新鮮空氣的地方。只要中毒者仍在呼吸,一接觸到新鮮空氣,人體生物化學修復作用就立即開始。
b.如果中毒輕微,如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可以直接送往醫務部門急救。
c.對于中毒較深,出現失去知覺、口吐白沫等癥狀,應盡量避免搬動、顛簸。應通知附近衛生所醫務人員趕到現場急救。
d.中毒者已停止呼吸,應在現場立即做人工呼吸,同時應通知附近衛生所醫務人員趕到現場急救。
e.中毒者未恢復知覺前,不得用急救車送往較遠醫院急救。應近送往醫院搶救時,途中應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應有醫務人員護送。
附:焦化廠應急救援組織人員名單(略)
上一篇:筑路工程重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下一篇:危險化學品泄漏中毒事故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