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煤礦透水事故應急預案

2010-07-21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為加強我公司所屬煤礦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有效控制煤礦透水事故災害程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損失,特編制本應急預案。

    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根據我公司所屬井工煤礦的實際情況,大部分煤礦均受斷層帶水、含水層水、老塘水及地表水的威脅,存在著發生透水事故的可能性。

    1.2.礦井透水事故的危害程度分析:

    1.2.1.短時間內大量水涌入井下作業地點,造成井下作業人員被困或受到傷害。

    1.2.2.涌水可能造成大量設備被淹,沖垮巷道。

    1.3.易發生透水事故的季節:一年四季。

    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2.1.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方針,研究掌握礦井水文地質條件,查清各種水源的分布和對礦井開采的危害,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

    2.2.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煤礦透水事故災難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充分發揮專業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人民群眾的基礎作用。

    2.3.統一領導,協調行動。在公司統一領導下,各礦具體負責本礦透水事故應急工作,各礦屬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和權限,負責煤礦透水事故相關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各礦要認真履行安全生產責任主體的職責,建立安全生產應急預案和應急機制。

    2.4.自救互救,安全搶救。事故發生初期,應積極組織搶救,并迅速組織遇險人員沿避災線路撤離,防止事故擴大。在事故搶救過程中,應采取措施,確保救護人員的安全,嚴防搶救過程中發生事故。

    2.5.依靠科學,規范有序。采用先進技術,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實行科學民主決策。采用先進的救援裝備和技術,增強應急救援能力。堅持事故災難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做好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做好常態下的風險評估、物資準備、隊伍建設、完善裝備、預案演練等工作。

    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組織體系

    公司成立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

    總指揮:董事長 總經理

    副總指揮:各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安監局長、工會主席、紀委書記

    指揮部成員:各副總、安監部、生產管理部、機電管理部、物資部、教衛辦公室、財務部、辦公室、人力資源部、經營管理部、企業文化部、建設管理部、公共協調部、保衛部、技術中心、救護大隊、職工中心醫院、信息中心等主要負責人。

   

   

   

    3.2 組織機構及職責

    1) 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職責:

    ①發生事故時,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

    ②向上級部門、當地政府和友鄰單位通報事故的情況。

    ③必要時向當地政府和有關單位發出緊急救援請求。

    ④負責事故調查的組織工作。

    ⑤負責總結事故的教訓和應急救援經驗。

    ⑥負責建立通信與警報系統,儲備搶險、救援、救護方面的裝備、物資。

    ⑦ 負責督促做好事故的預防工作和安全措施的定期檢查工作。

    2)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職責:

    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是公司事故處理的第一指揮者,在事故現場協同事故單位第一責任者,按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并根據事故實際情況制訂和落實營救遇難人員及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

    3) 事故應急救援副總指揮職責:

    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參與制訂和落實營救遇難人員及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協調、組織和獲取應急救援所需的其他資源、設備,以支援現場的應急救援操作。

    4)總工程師、各副總工程師職責:

    負責事故發生時的技術保障工作,對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進行分頭把關。

    5) 安監部職責:

    協助總指揮負責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和事故處置工作。

    6) 保衛部職責:

    負責滅火、警戒、治安保衛、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7) 生產管理部職責:

    事故發生時負責在第一時間按照事故匯報程序進行逐級匯報工作、事故處置時生產系統的調度工作、事故現場通訊聯系和對外聯系。生產管理部地測部門負責做好水文地質預報工作。

    8) 機電管理部職責:

    協助總指揮負責工程搶險、搶修工作,保證各類設備運轉正常。

    9) 教衛辦公室(包括職工中心醫院、防疫站)職責:

    負責現場醫療救護指揮及傷亡、中毒人員搶救和護送轉院工作。

    10) 物資部職責:

    負責搶險救援物資的供應和運輸工作。

    11)技術中心職責:

    負責事故現場及有害有毒物質擴散區域的監測和處理工作。

    12)救護大隊職責:

    負責事故搶險救災工作,根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制定礦山救護大隊的行動計劃,組織各中隊參加事故搶險救災。

    13)工會:協助事故單位做好事故傷亡人員的善后處理工作。

    14)辦公室:負責事故搶救所需車輛的調配。

    15)信息中心:負責提供通訊設施,保障通訊暢通。

    16)財務部: 保證搶險資金及時到位。

    17)經營管理部:做好搶險物資及設備的計劃工作。

    18)人力資源部:做好應急隊伍的人力資源配置工作。

    19)建設管理部:負責提供基礎設施建設現場的技術資料。

    20)公共協調部:事故發生后,做好與外界的協調工作。

    21)企業文化部(包括新聞中心):負責事故的新聞發布工作。

    22)紀委審計部:參與事故的調查、處理。

    23)事故單位:負責配合搶救、事故調查。

    4.預防與預警

    4.1.危險源監控

    4.1.1.針對強含水層,富含水區域和存在積水的采空區,應采取選擇合理的開拓,開采方法,減少礦井涌水量和留設防水煤柱。

    4.1.2.對承壓強含水層,可采取專項工程在地面或井下打專門鉆孔和利用專門疏水巷道進行疏放排水,以降低含水層的水位和水壓,或疏干局部區域。

    4.1.3.利用井下截水措施, 在井下適當地點修筑堵水建筑物,如水閘門、水閘墻等,當井下局部發生涌水時,將其截住,使其不致危及其他地區;或用水閘墻、水閘門使煤層開采區與水源隔開,以保證開采安全。

    4.1.4.做好各水平排水工作,加強設備檢查維修工作,保證排水設備系統完好。及時清挖井下各處水倉,保證其有效容積。排水溝要加強檢查修復,保證水流暢通。

    4.1.5.做好水情水害分析預測預報工作,對可能有水害威脅的采掘工作面在進行采掘工作時,必須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對穿越、打透或鄰近老巷、老空區時,必須做好探放水工作。探、放水時,必須事先編制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4.1.6.完善水采區的無壓煤水自溜系統,加強煤溜系統的檢查、管理,預防水采面迎頭窩水事故和煤溜系統的煤水淤堵事故。

    4.1.7.加強水文觀測工作,定期對各觀測點、孔進行監測,發現異常及時匯報,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4.1.8.布置工作面時,要充分考慮工作面影響范圍內鉆孔的情況,對于封孔不好、不可靠的鉆孔要編制專門措施。

    4.1.9.采掘工作面施工過程中要有暢通可靠的排水系統,以防水流進入煤倉, 防止竄倉事故。

    4.1.10.加強水采水運系統管理,減少煤水堵塞管路事故,提高排水、排煤水設備運行的可靠性。加強對所有煤水管路的檢查和管理,特別是動壓區、礦壓顯觀比較明顯段,嚴防因巷道擠壓造成爆管事故。

    4.1.11.加強培訓和學習,讓有關人員熟知透水事故的預兆,人人都有防范意識。

    4.2.預警行動

    公司調度室接到所屬礦井發生透水事故的信息后,必須立即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及時研究確定應對方案,并通知有關部門、單位采取相應行動預防事故發生或采取措施防止災害進一步擴大。

    5.信息報告程序

    5.1.公司所屬所有煤礦在發生透水事故時應按照如下程序進行報告:

    5.1.1.事故發生后,當事人或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匯報礦調度室或礦長,并采取自救、互救措施和撤人準備工作。

    5.1.2.礦調度室接到事故匯報后,立即匯報礦值班領導、礦長,礦長和礦調度室立即向公司主要領導、公司調度室報告,并啟用應急預案,成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進行救災。

    5.1.3.公司主要領導和調度室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向中煤能源集團、徐州安全監察局和省級政府職能部門匯報,并立即前往受災事故單位,組織搶救,并任救災現場總指揮。

    5.1.4.公司有關部門領導應帶領有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組織開展搶救等事故處理工作。

    5.2.現場報警方式:采用電話報警。

    5.3.相關部門的通訊、聯絡方式表(略)

     5.4.通告、報警形式均采用電話。

    5.5.應急反應人員向外求援方式:

    5.5.1.電話;

    5.5.2.敲打管路;

    6.應急處置

    6.1.響應分級

    按照事故災難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將事故應急響應級別分為Ⅰ級(特別重大事故)響應、Ⅱ級(重大事故)響應、Ⅲ級(較大事故)響應、Ⅳ級(一般事故)響應等。

    出現下列情況時啟動Ⅰ級響應:造成或可能造成 30 人以上死亡,或造成 100人以上中毒、重傷,或造成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或特別重大社會影響等。

    出現下列情況時啟動Ⅱ級響應:造成或可能造成 10~29人死亡,或造成 50~100人中毒、重傷,或造成 5000~10000萬元直接經濟損失,或重大社會影響等。

    出現下列情況時啟動Ⅲ級響應:造成或可能造成 3~9 人死亡,或造成 30~50 人中毒、重傷,或直接經濟損失較大、或較大社會影響等。

    出現下列情況時啟動Ⅳ級響應:造成或可能造成 1~3 人死亡,或造成 30人以下中毒、重傷,或一定社會影響等。

    6.2 響應程序

    當進行Ⅰ、Ⅱ、Ⅲ級響應行動時,公司應當按照相應的預案全力以赴組織救援,并及時向中煤能源集團及有關上級部門報告救援工作進展情況。 當進行Ⅳ級響應行動時,事故發單位應當按照相應的預案全力以赴組織救援,超出其應急救護援處置能力時,及時報請上一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啟動上一級應急預案實施救援。

    6.2.1應急指揮

    煤礦發生重大煤塵爆炸事故,指揮部啟動并實施本預案,組織實施應急救援,需要上級部門或地方政府應急力量支援的,通知相關部門,現場應急指揮部負責現場應急救援的指揮,全力控制事故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的發生。

    6.2.2應急行動

    事發單位和應急救援隊伍,必須有效的實施先期處置、救助傷員、組織撤離。

    6.2.3資源調配

    指揮部全力調動相關救援隊伍、物資。

    6.2.4應急避險

    現場應急救援人員應根據需要攜帶相應的專業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調集相應的安全防護裝備。

    相應醫療機構開展醫療救護和現場衛生處置,提供緊急救護裝備、特種藥品并派專家和醫防人員進行支援。

    6.2.5擴大應急

    超出公司處置能力時,應向地方政府申請組織救援。

    事故發生影響群眾時,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與地方政府組織群眾的撤離、疏散的安全防護。

    6.3.處置措施(應急處置)

    6.3.1.礦井發生透水事故,迅猛而瀉的水流可以將水流所經過巷道中的人員沖倒,沖垮淹沒巷道,造成無可挽回的重大傷亡和經濟損失,發現事故的現場人員應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

    6.3.2.發現透水事故的人員撤離時要避開水頭壓力和水流方向向上水平或高于透水巷道的地點撤離,在斜巷行走或作業的人員聽到來自上方的水聲或看見水流應迅速就近找躲避硐室或交叉巷道,避過水頭再行撤離或者等待求援,無處躲避時應迅速靠幫背向來水方向抓牢擁腿管線等固定物,沿平巷上下山巷道撤退時,要用手抓住巷道兩旁的管線,防止被水沖走。

    6.3.3.礦調度室接到災情報告后,應立即啟動搶救事故匯報程序。礦長及指揮部成員接到報告后,立即趕到調度室組織指揮搶救工作。

    6.3.4.迅速查明水源、涌水量、出水地點情況以及受水災影響的區域范圍,調查受災區域的人員名單,為撤離水災區域人員和處理事故提供依據。

    6.3.5.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堵水,加固維修被水沖毀的巷道,引、排積水,組織力量偵察災情和搶救被水圍困的遇險人員。

    6.3.6.上水平涌水盡量通過本水平排水系統排水,本水平排不及時可有計劃地將水引到下一水平再排,指揮部根據災情及時做出井下撤人的地點、范圍,及時通知、組織撤人。

    6.3.7.清查災區人員,組織人員,組織力量搶救可能被水沖走、淤積物埋壓的遇難遇險人員。

    6.3.8.如果涌水短時間內無法堵住時,應積極疏通水道引導水流按人為的路線流動。如果有流砂涌出時應在適應的地點設置濾水槽。

    6.3.9.有瓦斯從老空水涌出時,應采取檢查瓦斯措施。

    6.3.10.水淹區域及因水災停風停電的掘進巷道,應及時制定瓦斯管理措施,和事后的排放瓦斯措施。

    6.3.11.積極采區措施嚴防二次透水。

    6.3.12.根據現場情況在井下適當位置設井下救災指揮部。

    6.3.13.水災控制處理結束后,根據井下破壞情況,積極組織力量盡快恢復正常生產。

    7.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7.1. 公司及各礦按要求配備齊全各種救災物資及裝備。

序號

備用品名稱

單位

數量

 1

潛水泵

16

 2

電纜

500

 3

4寸膠管

500

 4

6寸膠管

500

 5

編織袋

2000

 6

鐵絲

公斤

200

 7

大筐

100

 8

扁擔

100

 9

鏟子

200

 10

手鎬

100

 11

方木

立方

4

    7.2公司救護大隊儲備必備的應急裝備、物資。

    7.3用于事故應急救援物資的資金,公司一律給予確保,任何單位、個人不得阻礙、拖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川县| 天等县| 乌拉特前旗| 阿鲁科尔沁旗| 句容市| 贵阳市| 岳西县| 英山县| 安陆市| 乌鲁木齐市| 合阳县| 兰州市| 泸水县| 贵德县| 天峻县| 大关县| 北海市| 连江县| 敦化市| 闽侯县| 嘉定区| 阳原县| 哈巴河县| 清远市| 遂平县| 铁力市| 偏关县| 盈江县| 武平县| 祁连县| 阿荣旗| 五指山市| 内丘县| 隆子县| 苏州市| 镇远县| 将乐县| 全州县| 柞水县| 张家口市| 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