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積極主動消除安全事故,嚴格遵循“以人為本,快速有效”的應急搶險原則,為消除險情,減少傷害,特制定本預案。
一、預案使用范圍。
根據公司液氯使用地點、單位分布,確定公司高村水廠、孟營水廠、新區水廠為本應急預案的使用范圍。
二、事故發生地點、后果。
(一)地點:公司高村水廠、孟營水廠、新區水廠的液氯加氯間、氯庫。
(二)后果:液氯為劇毒化學有害用品,一旦發生泄漏,尤其是大劑量泄露,必將對生產廠區及其周邊社會環境造成極大危害,后果十分嚴重。
三、事故應急救援組織機構、職責分工。
(一)液氯泄漏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組 長:公司總經理
副組長:分管副總經理(生產、安全)
成 員:高村水廠、孟營水廠、新區水廠廠長、生產管理部經理、設備技術部經理、材料供應部經理、安全保衛部經理
(二)液氯泄漏事故應急救援小組職責分工
組 長:對該項工作負有全面領導責任。負有進行領導監督、檢查、貫徹職責。
副組長:負責對該項工作的決策、決定的貫徹、落實、執行。
成 員:高村水廠、孟營水廠、新區水廠廠長負責本項工作在各自生產單位內的貫徹、執行。負有具體組織、實施本預案各項工作內容的職責;安全保衛部經理負責本預案各項工作的組織協調及日常監督、檢查職責;生產管理部經理、設備技術部經理、材料供應部經理負有本預案在各自工作職責范圍內的落實、執行、檢查職責。
四、事故報告程序。
(一)液氯事故發生后,由當班人員或發現者應立即向單位領導報告的同時采取有效措施搶修,然后由單位用快速方法以逐級報告形式,向公司主管部門(安全保衛部、生產管理部、設備技術部、行政事務部)、公司領導(總經理、主管副總經理)報告。
(二)如發生大劑量液氯泄漏事故,公司必須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并用快速方法逐級向市建委、市安監局、公安部門、生產廠區所在地政府報告。
五、應急行動和措施。
(一)本預案所涉及到的人員、設備、物資等,均應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工作人員熟悉預案各項要求,救援設備(回收裝置、防毒面具、氧氣呼吸機等)保持良好應急狀態,應急物資充足有效。
(二)當接到液氯泄漏事故報告后,各級領導及相關應急救援人員應迅速到達各自工作崗位,在應急領導小組統一指揮下,開展迅速有效救援行動,建立警戒線,禁止無關人員進入,需要時應斷絕交通。
(三)事故發生后首先應立即組織搶位時,在打開排風扇,開啟泄氯回收裝置后,戴上防毒面具或氧氣呼吸機方可進入現場,關閉出氯閥, 排除室內氯氣,再將氯瓶出氯閥開少許,用氨水查出漏氯部位和原因,再關閉出氯閥進行維修。
5、如遇氯瓶大量漏氯的特殊情況,而又無法制止時,首先要保持鎮靜。要立即戴上防毒面具,人居上風進行搶修,直至不漏。經過暫時處理的氯瓶要及時將剩余液氯轉移到完好的空瓶中去。
(五)如發生大劑量液氯泄漏,短期內無法修復,事故將危及周邊社會環境時,應由應急領導小組立即通知當地政府組織事故發生地群眾撤離、疏散、轉移。
(六)事故處理完畢,應由應急救援小組指定相關單位及人員,組成事故調查組進行事故調查及善后工作,以查明事故發生原因、過程及人員傷亡、經濟損失情況;同時確定事故發生性質及事故相關責任人,并提出事故處理意見和防范類似事故發生所應采取措施的建議。
(七)為杜絕液氯泄漏事故的發生,有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各單位應強化氯氣、氯瓶安全生產使用日常管理。具體規定應依照新水[1999]46號《氯氣氯瓶安全生產使用管理規定》文件貫徹執行。
(八)對本預案、應急行動及搶救措施,各氯氣使用單位應組織職工認真學習、領會、掌握直至使用。并定期組織職工進行檢查、演練,做到有備無患,常抓不懈。
六、事故報告應急救援通信聯絡方式。
(一)公司內部報告應利用公司內部固定電話及小靈通網絡進行通信聯系。
(二)與上級有關職能部門通信聯絡方式應采取電話告知或直接與市110、119、120等相關部門報警聯系。
七、保障應急預案貫徹執行的措施、要求。
(一)本應急預案得到批準實施后,相關人員、單位,應認真學習、熟悉內容,對照檢查,以確保本預案得到完全貫徹執行。
(二)本預案所涉及到的資金、設備、器材,應由相關單位及時以報告形式送達公司,經應急領導小組審核后批準落實。
(三)公司高村水廠、孟營水廠、新區水廠應根據各自生產特點、安全工作需要,制訂切實可行的本單位液氯泄漏安全生產應急方案。上報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確保落實、執行。
(四)本應急預案公布實施后,相關單位人員必須落實執行。因工作不力,執行不夠,導致事故發生、擴大,造成國家財產損失,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危害時,除依照有關規定嚴厲懲處,涉及法律時送交司法部門處理。
上一篇:燃氣熱力公司應急搶險預案
下一篇:安全生產消防工作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