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編制目的
為提高應對和處置突發性安全事故能力,及時、有序、科學、有效地組織應急救援,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證企業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本著“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制訂本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二:適用范圍
此預案適用于動力車間發生液堿泄露而引起的工作人員及周圍人員的身體傷害及因此可能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
三、液堿泄漏應急指揮組織機構
1、液堿泄漏應急救援工作實行單位統一組織領導和各部門牽頭負責相結合的原則。
2、單位成立事故應急救援指揮小組。
①組長:鄭貴勇
②副組長:馬世才、李德成、高華光、萬志國、左強田、吳吉軍
③成員:趙洪軍、田海偉、張偉、劉江、侯宜呈
四、應急救援機構職責
應急救援指揮小組:
1、在發生液堿泄漏事故時,負責事故現場應急處置和搶險救援以及善后處理的組織指揮工作。
2、根據事態發展,是否啟動應急預案,如需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協助組織行動。
3、組織此類事故應急演練。
應急救援隊伍及職責:
1、搶險搶修組:
組長:檢修車間主任
成員:檢修車間成員
職責:負責現場搶險、搶修或消除事故隱患,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
2、搶險救護組:
組長:化水、電器車間主任
成員:化水、電器車間成員
職責:及時搶救受害人員,負責聯系傷員的現場醫療及運送,負責內部人員疏散、隔離。
3、搶險處理組:
組長:鍋爐車間主任
成員:鍋爐車間成員
職責:搶險救援結束后,處理組人員要保護事故現場,對相關人員進行檢查,防止再生事故的發生。
五、應急預案的啟動:
1、液堿發生泄漏后,被液堿噴灑或者是濺到身上的人員應立即用緊急沖洗裝置沖洗并盡快脫離現場,并向值班室及指揮小組報告事故基本情況。
2、指揮小組成員接到匯報后,迅速做出判斷,是否啟動本預案,如需要,立即啟動。
3、應急救援原則:堅持統一指揮、協同作戰、以人為本的原則,及時有效的實施急救和安全轉移,減少事故損失。
4、必要時要停產及時疏散其它相關人員,避免給周圍人員造成傷害。
5、各應急救援小組要各負其責進行搶險救援行動。
六、應急救援注意事項:
1、救援人員一定要做到自我防護,應穿好防護服,戴好防護用具佩戴好防毒面具等。
2、現場醫療急救要按照先重后輕的原則。
七、應急救援結束后,要將救援工作情況做出總結。
附件:液堿安全救護常識
一、成分/組成信息:
化學品名稱:氫氧化鈉分子式:NaOH有害成分:氫氧化鈉 含量:≥28%
二、危險性概述:
健康危害:液堿有強烈刺激和腐蝕性,粉塵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蝕鼻中隔;皮膚和眼直接接觸可引起灼傷,誤服可造成消化道灼傷,粘膜糜爛、出血和休克。
燃爆危險:本品不燃,具強腐蝕性、強刺激性,可致人體灼傷。
環境危害:對水體可造成污染。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四、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與酸發生中和反應并放熱,遇潮時對鋁、鋅和錫有腐蝕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氫氣,本品不會燃燒,遇水和水蒸氣大量放熱,形成腐蝕性溶液,具有強腐蝕性。
處置方法:用水、砂土撲救,但須防止物品遇水產生飛濺,造成灼傷。
五、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防酸堿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揚塵,用潔凈的鏟子收集于干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下一篇:廢水制酸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