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險源及事故危險性
電焊、氣割溫度高、金屬高溫融化在電流或火焰的作用下無規律地飛濺,容易造成對員工的燒傷。焊接及切割過后金屬殘若溫度沒有及時冷到較低的溫度,當皮膚接觸到這些金屬的時候就會將皮膚燒傷,甚至粘下皮膚,事故甚至會給員工造成身心上的傷害。乙炔為可燃有毒氣體,若乙炔瓶使用不慎造成泄漏、爆炸、火災將會造成事故演擴大。
2.電焊、氣割事故的預防
2.1非專業起重工不得從事電焊、氣割作業。
2.2操作成員穿戴好防護靴、面具、皮手套、防護眼鏡及防毒口罩及工作帽。
2.3起焊前檢查周圍環境是否滿足安全作業的要求,確認無易燃物品后方可施工。
2.4檢查電源、氧氣瓶和乙炔瓶的氣壓、外觀、導線及氣管有無破損。
2.5作業過程中注意周邊的環境變化,防止電線、氣管的纏擾堆積。
2.6焊接、切割電解槽連接片、下料的焊工,必須按照焊工操作規程部分的要求,經過基本考試和補充考試合格,并持有合格證,方可允許工作。
2.7焊工上衣不準扎在褲子里,口袋須有遮蓋,腳下穿絕緣橡膠鞋,以免焊接時被燒傷。
2.8焊工應帶絕緣手套,不得濕手作業操作,以免焊接時觸電。
2.9禁止使用有缺陷的焊接工具和設備。
2.10嚴格按照相關的操作規程操作,杜絕違規。
2.11在工作區域拉好警戒標志,無關人員不得靠近。
3.應急措施
3.1如發生突然事件,立即向上級領導匯報,同時采取搶救措施。
3.2對輕微燙傷應立即使用燙傷膏進行敷在傷口處。
3.3電焊過程中遭遇人員出縣觸電事故的現場工作組及相關工作成員應依照《觸電事故應急預案》的應急方案進行搶救,必要時撥打“120”急救。
3.4作業過程中由乙炔外泄等因素造成的火災根據事故的程度按照《火災事故應急預案》的應急方案采取措施。
3.5搶救人員立刻將重傷者送往醫院搶治,不能拖延時間。
3.6由乙炔使用不當而造成爆炸的較為嚴重事故,救援人員首先根據傷者受傷部位立即組織搶救,促使傷者快速脫離危險環境,送往醫院救治,并保護現場。察看事故現場周圍有無其它危險源存在。
3.7在搶救傷員的同時迅速向上級報告事故現場情況。
3.8事后成立專門工作組查明事故原因,對事故進行認真的調查、分析、總結、評估和處理。
4.應急物資
4.1常用藥品:消毒用品、急救物品(繃帶、無菌敷料)及各種常用小夾板、擔架、止血袋、氧氣袋。
4.2燙傷藥品:燙傷膏、人丹、風油精、清涼油、創可貼。
4.3消防器材:手提式滅火器以及手推式滅火器、手提式二氧化碳滅火器。
4.4應急救援車一臺。
5.應急狀態的解除
確認現場危機已經解除,確認現場的環境不會再次發生危險,由主要負責人向上級領導匯報,得到同意后終止應急處置程序,危險得到消除時,安全環保等部門驗證現場,當隱患消除后,解除現場警戒。 警戒解除后,應由急救援助隊伍負責恢復現場。主要清理臨時設施、救援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恢復現場辦公、生活等基本功能。
6.培訓要求和演練
6.1 培訓要求:在應急預案中分配應急職能崗位時要結合有關人員以往的經驗、培訓以及日常工作。因此擔任應急反應組織某一職位的資格要符合管理部門分派的職位特點并接受一定的培訓。
6.1.1培訓內容:報警、疏散、防護、急救和搶險。
6.1.2培訓要有針對性、定期性、真實性、全員性,通過培訓,提高全員的應急能力。
6.1.3 滅火器的使用以及滅火步驟的訓練;個人防護措施;對潛在事故的辨識;事故報警;
6.1.4 緊急情況下人員的安全疏散等。
6.2 演練
6.2.1 應急預案演練每半年一次。
6.2.2 通過演練測試預案的有效性,檢驗應急設備、設施的實效性,確保應急人員熟悉他們職責和任務,通過演練修訂預案的不實之處。
6.2.3 對應急救援人員進行培訓,合格者才能上崗。
6.2.4 每月對應急救援人員的手機開通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兩次,一般安排在凌晨2點左右,以檢驗報警總機與反應機構的反應人員聯絡是否暢通。
上一篇:高空作業事故應急預案
下一篇:制水車間鹽酸泄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