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總則
本《預案》是根據尿素生產裝置的實際情況,為了防止突發性重大事故的發生后能夠迅速有效的控制處理,本《預案》由總則,尿素生產基本情況,危險目標及其危險特性、對周圍的影響、危險目標周圍可利用的安全、消防、個體防護的設備、器材及其分布,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和職責劃分,報警、通訊聯絡方式,氨泄漏事故處理措施,人員緊急疏散、撤離,危險區的隔離,受傷人員現場救護與醫院救治,現場保護與現場洗消,應急救援保障,預案分級響應條件,事故救援終止程序,應急培訓計劃,應急演練計劃,附件等項目組成,規定了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的基本要求。
本預案適用于股份公司尿素車間
2、尿素生產基本情況
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尿素車間現有兩套尿素生產裝置(二氧化碳氣提法和氨氣提法尿素生產裝置),同時還建有大顆粒尿素生產裝置,并裝有現代可視生產電視監視系統,設計年生產尿素63萬噸,工藝流程復雜,生產過程連續性強,自動化程度高,生產具有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易中毒等特點;車間現有員工98人;并組建有義務應急救援隊隊員有20名,由書記主任任隊長,各化工班長為成員的救援班子。
在尿素界區共有3個工作單位;其中,尿素車間98人,正泰公司合成檢修班18人、正泰公司尿素檢修班20人,電儀公司尿素班24人,合計160人。此外;相鄰單位還有,東南有合成車間氮氧站,南面有合成車間、水汽快鍋崗位、中化室合成分析班、尿素分析班,西南有天鑫、天陽公司,西面有水汽小涼水塔崗位,西北有天永公司裝卸組,北面有綜合庫,北面有大榮拉絲車間,成品大庫崗位。
3、危險目標及其危險特性、對周圍的影響
3.1氨設備分布表:
表一:
序號 |
設 備 名 稱 |
介 質 |
地 點 |
1 |
氨馳放槽及管道 |
液氨 |
老尿素一樓 |
2 |
3104-J/JS及管道 |
液氨 |
老尿素框架 |
3 |
P-9101A/B及管道 |
液氨 |
新尿素一樓 |
4 |
C-9105/V-9105及管道 |
液氨 |
新尿素二樓 |
3.2液氨泄漏危險目標及對周邊的影響
表二:
序號 |
危 險 目 標 |
危險介質 |
波及范圍 | |
一般事故 |
重大事故 | |||
1 |
氨馳放槽及管道 |
液氨 |
生產區域 |
周邊區域 |
2 |
3104-J/JS及管道 |
液氨 |
生產區域 |
周邊區域 |
3 |
P-9101A/B及管道 |
液氨 |
生產區域 |
周邊區域 |
4 |
C-9105/V-9105及管道 |
液氨 |
生產區域 |
周邊區域 |
4、危險目標周圍可利用的安全、消防、個體防護的設備、器材及其分布
4.1、尿素車間界區在重點部位配備有消防水箱、洗眼器(噴淋水),以確保事故發生后能迅速、準確、有條不紊的處理,將事故降低到最低,避免重大事故的發生。
4.2、尿素區域配備有氧氣呼吸器事故柜共14個(見附錄四),柜內有呼吸器32臺,中央控制室還配備有新型空氣呼吸器5臺,空氣逃生器10臺,車間每個員工配有個人適用的過慮式防毒面具,均經過三級安全教育,基本熟悉個人防護知識。界區南北向公路兩條,東西向公路兩條,各安全通道暢通。
5、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和職責劃分
5.1、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組成
5.1.1、領導小組:
組長:車間主任
副組長:車間副主任
成員:技術人員及各化工班班長為成員組成。
5.2、應急救援辦公室設立
5.2.1、應急救援隊辦公室:發生事故時,設在尿素總控交接班室并處理日常工作;發生事故時,以車間應急救援小組為基礎,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救援工作。
5.3、應急救援隊組成
5.3.1、當班化工班組、技術組及未當班班組人員
5.4、職責分工
5.4.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職責
5.4.1.1、制訂和修改本化學事故應急救援方案。
5.4.1.2、組織實施和演練,檢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預防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
5.4.1.3、對突發事故發布救援信號,并全面接受上級救援命令和指揮本單位的救援行動。
5.4.1.4、向上級報告事故原因及處理結果。
5.4.1.5、組織本單位的事故調查處理,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預防措施。
5.5、應急隊職責
5.5.1、負責事故處理的工作準備(人員辦公地點、通訊等)。
5.5.2、負責事故現場裝置的搶修清洗和恢復生產的工作處理,事故現場通訊和對外聯系。
5.5.3、組織力量實施救護和對現場安全進行維護及疏散人群。
5.5.4、協助公司事故指揮部調查事故原因。
5.5.5、做好日常隊伍的訓練、演習。
6、報警、通訊聯絡方式
6.1、報警通訊:為移動和固定電話聯系。
6.2、緊急電話:一旦發生氨泄漏事故,有關報警電話如下:
火警 119 救護 116 防護117
氣防站2876800 安環處 2878220
公司調度室: 2878337 2878339
車間書記、主任(辦)2878838
車間副主任(辦)2876847
7、氨泄漏事故處理措施
處理方案:毒物泄漏后,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傷害,波及周邊范圍;當發生氨泄漏事故時應采取以下應急措施。
7.1、車間應迅速組織應急救援隊,迅速查明事故發生源點、泄漏部位和原因,凡能經切斷物料或倒罐等處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則以自救為主。如泄漏部位車間自己能控制的,應向指揮部報告并提出堵漏或搶救的具體措施。
7.2、當班化工班組應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7.2.1、立即向車間和公司調度匯報,并用消防水控制泄漏點。
7.2.2、班組一面組織專人向地溝加水,稀釋污染水,一面組織專人聯系調度,通知合成車間安排人員,迅速開啟公司事故排放池事故閥,關閉對外排放正常閥,將污染水排進事故池。
7.3、車間根據事故狀態及危害程度作出相應的應急決定,并命令應急救援隊立即開展救援,如事故擴大時,應請求公司救援援助;并將現場情況上報公司領導,請公司領導作局部或全部停車的決定;若需緊急停車則按緊急停車程序通過公司生產調度員、車間救援隊值班人員,班長迅速執行。
7.4、指揮消防、氣防隊到達事故現場泄漏位置,消防、氣防隊人員佩戴好防護器材,立即進行現場救護;
7.5、在公司主管領導指揮下,參加公司組成的事故調查小組,調查事故發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7.6、由車間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織調查、分析和總結;事故分析結論由車間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負責向上級部門報告。
8、人員緊急疏散、撤離
8.1、一旦發生泄漏事故,現場人員應迅速查明泄漏點(部位),并通知車間、生產調度室,同時通知界區內其他單位人員撤離。
8.2、一旦發生重大事故時,本單位救援力量不足或可能危急社會安全時,車間事故應急領導小組應迅速向上級和友鄰單位通報并請求支援,同時通知界區相鄰單位人員撤離。
8.3、根據事故處理狀況,及時對本單位人員和界區內友鄰單位人員進行清點,并進行上報。
9、危險區的隔離
9.1、危險區域的劃分:
9.1.1、車間根據發生泄漏事故的危害程度,將發生泄漏點(部位)區域,劃分為危險區。
9.1.2、在危險區域周邊放置警示牌、紅色警示燈,用警示帶將危險區域與安全區域隔離,并安排人員守衛。
10、受傷人員現場救護與醫院救治
10.1車間配合醫療救護隊,現場救護傷員和中毒人員、重傷員及時送往醫院搶救。
11、現場保護與現場洗消
11.1、車間配合現場的治安保衛、交通指揮、組織糾察和在事故現場周圍設崗,劃分禁區等工作。
11.2、車間根據指揮部下達的指令迅速進行搶修設備,控制事故以防事故擴大;當事故得到控制,立即組織人員對裝置進行清洗檢查、搶修消缺和恢復生產等工作。
12、應急救援保障
聯系電話:
安環處 2878220 公司調度室: 2878337 2878339
13、預案分級響應條件
13.1一般事故:可因設備管道的微量泄漏,由安全報警系統,崗位人員巡檢發現,一旦發生事故,當班班長立即組織人員查明泄漏點,采取措施控制或切斷泄漏點,并向車間、公司調度室、安環處、消防隊進行通訊聯系,由車間組織相關單位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處理。
13.2、較大事故:設備管道的大量泄漏而發生事故,報警系統和崗位人員雖能發現,但一時難以控制,當班班長應組織人員迅速查明泄漏點,立即向車間、公司調度室、安環處、消防隊,公司醫院進行通訊聯系,并采取控制、搶救、人員疏散(包括界區工作單位和相鄰單位及人員)、生產裝置指揮、上報車間主任、公司相關單位和領導等措施。
13.3、重大事故:在事故發生后,經公司緊急處理后,事故不能有效的得到控制,有危急生產區外周邊人員時,由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按照公司《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進行處理。
14、事故救援終止程序
14.1、一般事故:當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后,由車間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確認,并通報公司和通知周邊友鄰單位事故危險已解除。
14.2、較大事故:當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后,經車間確認,并上報公司指揮部由公司應急救援領導辦公室確認后,由公司應急救援領導辦公室通報周邊友鄰單位事故危險已解除。
14.3、重大事故:當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后,由車間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確認,并通報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經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確認報當地政府,由當地政府通知周邊社區及人員事故危險已解除。
15、應急培訓計劃
為更好地實施《預案》的各項措施,車間要求全體員工經常開展應急救援常識教育和事故演習,貫徹車間管理標準,落實崗位責任制和各項規章制度,并做好以下工作:
15.1、各化工班組認真巡檢,消除事故隱患,每月組織一次事故預想、崗位練兵活動。
15.2、每月由車間領導小組結合生產安全情況,檢查工作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15.3、每周開一次中心小組安全會議,檢查、落實、布置各項工作,并針對存在的問題,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整改。
15.4、建立毒物周知卡。見附錄三
16、應急演練計劃
16.1、加強員工隊伍的日常培訓,從實際出發,針對性的開展訓練和演習,把車間行政人員和化工班組成員訓練成一支思想好、技術精、作風硬的員工隊伍;每季度應急隊開展一次有計劃性的事故預想和事故演習活動,不斷提高事故的應變和處理能力。
16.2、車間各化工班組及車間成員必須服從車間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和公司指揮部的統一安排,并相互配合,協調統一。
16.3、每月由車間將月檢查情況與經濟責任制掛鉤
16.4、。對在事故中造成嚴重損失的,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處理
17、附件
附錄一、尿素車間氨泄漏應急指揮系統示意圖
附件二、主要化學危險品
附件三、氨毒物周知卡
附件四、車間氧呼吸器位置圖
附錄一
赤天化尿素車間氨泄漏應急指揮系統示意圖
附錄二、
主要化學危險品
氨:主要狀態為液氨(NH3)
1、理化特性: 常溫常壓下為無色氣體,具有強烈的催淚性和刺激性及特殊嗅味的氣體(嗅味感覺略為0.007毫克/升)。分子量17.03,比重0.5971,熔點-77.7℃,佛點-33.35℃,高溫時分解為氫和氮,易容于水和酒精,溫度為20℃時在水中的溶解系數為702;在酒精中的溶解度為13.2%,自燃點為651.22℃。
游離的氨在空氣中易變成碳酸銨或被水所吸收。在空氣中不易燃燒,而在氧氣中易于燃燒,火焰稍帶綠色,與空氣混合達一定比例時,遇火星易產生爆炸,爆炸極限為16.0—25.0 %。
工業衛生允許濃度0.02mg/I
2、毒作用
屬低毒類:主要對人體呼吸道,眼、鼻粘膜有刺激和腐蝕作用,高濃度時使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增強,引起痙攣。對皮膚有強烈的刺激,特別是對潤濕皮膚的刺激更重。
1% NH3濃度對潮濕皮膚有輕微刺激作用;
2% NH3濃度有顯著的刺激;
3% NH3濃度時,幾分鐘內可引起灼傷,起泡。
3、中毒癥狀
(1)、輕度中毒:表現有鼻炎、咽炎、氣管炎、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悶和胸骨后疼痛、眼痛、輕度惡心、頭暈,臉部發紅等。
(2)、中度中毒:除影響上部呼吸道使呼吸分泌物增加外,還會影響到肺部,
(3)、重度中毒:可出現喉頭水腫,聲門狹窄,呼吸道粘膜脫落,氣管阻塞、眼痛、流淚,窒息感,頭痛、胃痛、嘔吐、閉尿,血液循環障礙,引起死亡原因是化膿性支氣管炎,支氣管上皮脫落,喉頭水腫或肺水腫。
氨和氨水還可以使眼結膜水腫,角膜潰瘍。虹膜炎,晶體混濁,甚至角膜穿孔等。
4、急救與治療
①、迅速將中毒者移至新鮮空氣處,解開衣扣、褲帶、鞋襪等束縛身體的衣服,并注意防止受涼。
②、進行自動輸氧,較長時間吸入NH3氣時,并注意防止受涼。
③眼,皮膚灼傷可用2%稀醋酸或2%檸檬水沖洗,也可以用大量的清水沖洗,再用硼酸溶液洗滌,眼灼傷用水沖洗后,再使用油膏防止粘連。
④、呼吸衰竭或停止時,給于呼吸興奮劑,必要時氣管插管或切開,并加壓給氧。
⑤、喉頭刺激癥狀可用薄荷,樟腦酒精混合劑噴霧吸入,或與抗菌素噴霧治療交替使用。
⑥、內服2%稀醋酸,2%稀硼酸,酸果汁,檸檬汁或稀鹽酸中和,也可以蛋白水,牛乳,橄欖油口服。
附錄三毒 物 周 知 卡
化學名稱:氨
危害分級 |
Ⅰ |
Ⅱ |
Ⅲ |
Ⅳ |
|
|
|
|
理化性質:外觀氣味;無色氣體,具有很刺激的臭味 熔點:-77.7℃ 沸點:-33.35℃ 溶解性:極易溶于水,在醇中溶解度中等 相對密度:(或比重)蒸汽0.6 閃點:自燃點651.22℃ 蒸汽壓:1013Kpa(25.7℃) 爆炸極限:下限:16%,上限:25%
|
其它特性: 氨或空氣與氨混合物遇火能爆炸,遇熱放出氨和氮氧化物的有毒煙霧。 | |||
接 觸 后 癥 狀 |
現 場 急 救 |
預 防 | ||
吸入: 短期內吸入大量氨氣后可出現上呼吸刺激作用,重者可發生肺水腫或呼吸窘迫征,如誤服氨水可致上消化道灼傷或穿孔。
|
立即脫離現場至空氣新處,急性期應注意臥床休息,維持呼吸循環功能,早期足量短用糖皮質激素防中毒肺水腫。 |
就業前注意職業禁忌癥(慢性鼻炎,咽喉炎,慢支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心臟病及肝病)加強工程控制,防止跑,冒,滴,漏。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加強個人防護(防護服,防毒面具,防護眼鏡及手套等)成立相應的醫療搶救組,工作場所嚴禁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 ||
眼 液氨或高濃度氨氣可致灼傷
|
大量清水清洗 | |||
皮膚 液氨可致灼傷 |
立即脫去污染衣服,大量清水沖洗,后用2%-4%硼酸水濕敷污染部位,注意保溫。
| |||
下一篇:成品車間防洪應急預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溪县| 满城县| 开平市| 宜都市| 宿州市| 衡阳县| 无为县| 舞阳县| 安西县| 正蓝旗| 安陆市| 平陆县| 彭州市| 澜沧| 周口市| 新丰县| 屯留县| 巴马| 芮城县| 凤山县| 靖州| 府谷县| 光山县| 且末县| 板桥市| 绍兴市| 崇阳县| 普洱| 蛟河市| 龙山县| 长阳| 甘肃省| 洞头县| 黄冈市| 北海市| 镇远县| 巨野县| 阿巴嘎旗| 民权县| 宽甸| 化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