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險源分析
氨為二級毒性,在空氣中濃度達到0.04%,機會感到強烈的刺激性氣味,當氨的濃度在0.5~1%時,人在環境中停留30分鐘就會患重癥或死亡;當氨的濃度達到15.2~27%時,遇著明火即有爆炸的危險。
制冷裝置發生氨泄漏情況大致有兩種,一類屬于輕微漏氨,是由于零部件的磨損和填料墊片老化,以及連接螺栓松動引起的,如密封件、法蘭和氣缸等結合處的漏氨。另一類是屬于嚴重漏氨,即事故性漏氨,主要是操作者違章操作、工作失職(沒有按時巡回檢查)以及維修不當所引起的。如:嚴重的是沖程引起壓縮機損傷破裂;操作調整不當,是制冷系統壓力升高,引起管道或容器爆裂;液面指示器玻璃管受到意外碰撞或其他原因而破裂,造成大量漏氨。
二、應急計劃
1,應急組織指揮組
組長:
成員:
2,報告和聯系程序
報告程序:若遇到泄漏情況,是輕微漏氨,發現人員立即向車間主任和值班技工報告,接報人員要立即組織處理,并于處理結束后及時做好處理情況記錄。如果屬于嚴重泄漏,要立即報告動力設備水電部經理,由動力設備水電部經理組織應急指揮組成員處理,同時報告公司領導。
聯絡部門及電話:
三、預防措施
1,對操作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并取得相關部門發放的特種作業操作證。
2,加強對操作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和專業技能的培養,操作和維護保養過程中嚴格遵守有關安全操作規程,制冷操作工工作責任心不強的員工不得上崗。
3,制冷機房配備氨用防毒面具、橡膠手套急救護用品,并存放在專用位置。
4,配置排風設備,定期對各壓力表和安全閥進行校驗。
5,制冷機房嚴禁抽煙,在制冷機房門口張掛安全警示標識。
6,嚴格危險作業審批制度,凡在制冷機房內進行動火作業,必須經由制冷主管審批后方可實施。
四、響應措施
1,泄漏發生后,根據泄漏點位置,立即采取措施降低泄漏點的壓力,減少泄漏,必要時停止壓縮機運行、切斷機房電源。
2,按照報告程序立即報告,組織搶險人員穿戴好防毒面具、找準部位采取有效方法,防止氨氣大面積擴散。
3,根據實際情況,切斷相關閥門,將其降壓排空。
4,待機房內氨氣濃度降到安全標準以下后再進行修理或補焊。
5,如有人因氨氣中毒,用硼酸水滴鼻、漱口,并給中毒者飲入0.5%的檸檬酸(如無檸檬酸,可用白糖水代替),切勿飲白開水,因氨易溶于水會助長氨的擴散。
6,當氨液濺到皮膚上時,用水或2%硼酸水沖洗皮膚,水溫不得超過35℃,再涂上凡士林或植物油脂。
五、現場保護
1,事故發生后應立即劃定安全警戒區域并組織相關人員認真包護事故現場,繁育事故有關的物體、痕跡、狀態均不得破壞。
2,成立總經理牽頭,由生產、動力、安全等部門人員組成的事故調查組,配合有關部門收集相關證據,分析事故原因。
上一篇:“三寶、四口”應急救援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