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并指出了湖北某化工廠離子膜燒堿工程項目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險有害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編制應急預案的具體內容。
0 引 言
當前我國安全生產形勢嚴重,各類事故死亡人數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不斷發生,給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都造成了重大影響。導致我國事故頻發、傷亡后果嚴重的原因之一就是應急體系不夠完善。海寧“2.15”火災事故及北京密云的元宵事件等假如有很好的應急預案和救援系統,人員和財產的損失會降得更低。國外的有關事故統計表明,事故緊急救援預案可以將事故損失降低到沒有預案的6%。在生產安全領域,應急預案編制與應急標準工作已具備較堅實的法律依據,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危險化學品安全治理條例》、《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等,這些法規和文件為應急體系建設和應急預案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法制基礎和指導。
湖北省某化工廠本著“安全第一,以人為本”的原則,辨識離子膜燒堿工程中的危險有害因素,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應急預案,從而減少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 離子膜燒堿工程危險因素的辨識
1.1湖北某化工廠離子膜燒堿工程的工藝流程
湖北某化工廠離子膜法生產燒堿裝置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工段:一次鹽水工段,二次鹽水精制工段,離子膜電解工段,淡鹽水脫氯工段,燒堿蒸發工段,高純鹽酸工段以及液氯工段。
1.2 危險因素的辨識
1.2. 1中毒
離子膜電解、高純鹽酸、淡鹽水脫氯以及液氯工段都存在著大量的氯氣,氯氣是一種有毒氣體,這種氣體一旦被人吸入,稍微中毒者會出現頭疼、惡心、胸悶等癥狀;重度中毒者會出現肺積水、肺水種,還有可能危及人們的生命。在《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TJ36-1979)中規定氯氣車間衛生標準為1mg/m3,《常用危險化品的分類及標志》(GB13690-1992)中將其歸為第2.3類有毒氣體,《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GB5044-1985)中將其歸為高度危害類,《居毒物品分級、分類與品名編號》(GB6944-1986)中,該物質屬于第一類A級無機劇毒品,一旦發生泄漏,后果將十分嚴重。作為一種工業原料,液體氯氣一般是在管道中流通,但是一旦管道發生破裂或者泄漏,液氯就會以氣體的方式向外擴散,對人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因此,中毒是整個離子膜燒堿裝置中是大的危險有害因素。
1.2.2灼傷
在離子膜電解裝置中存在大量的鹽酸、燒堿及濃硫酸,一旦泄漏,則有可能造成化學性灼傷。從高純鹽酸合成爐中出來的氯化氫氣體溫度較高,并且裝置中有蒸發順、加熱器,所以假如保溫做得不好,或者發生高溫氣體泄漏時,就有可能造成人員的灼傷。
1.2.3火災和爆炸
在離子膜電解裝置中,會產生氫氣。氫氣是易燃易爆物質,其爆炸下限為(體積比)4.1%,爆炸上限為(體積比)74.2%。此外在高純鹽酸工段中用氫氣和氯氣合成氯化氫氣體,假如氯氣和氫氣的配比不當或出現其他異常情況,空氣或氧氣與氫氣混合達到爆炸上限,則有可能發生火災爆炸。同時又由于裝置中存在氯氣和氯化氫氣體,一旦發生火災爆炸,則可能會連帶發生有毒氣體的泄漏。除此之外,在液氯工段,由于三氯化氮的存在,也有可能發生爆炸。
表1 離了膜燒堿裝置各單元的火災危險分類
1.2.4其他
通過應用事故易發性評價方法、道(DOW)化學火災及爆炸毒性指數評價方法、事故后果易發性評價方法等,對離子膜燒堿裝置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進行分析,得到其他的主要危險危害因素還有觸電、噪聲、高處墜落和機械傷害等。
2 離子膜燒堿工程應急預案的制定
應急預案是重大危險源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企業應負責制定現場應急救援預案,并且定期檢驗和評估現場應急救援預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并在必要時進行修訂。其內容主要包括:①重大危險源辨識和分析;②應急預案的編制;③應急預案的培訓和演習。
2.1 重大危險源的辨識和分析
在整個生產裝置中最可能發生氯氣泄漏的地方是離子膜電解及濕氯氣水封處。在離子膜電解工段假如封閉不好,就很有可能發生氯氣的泄漏;在濕氯氣水封處,假如儲氣柜容量不足,壓力波動大,氯氣可能沖破水封造成泄漏。在液氯工段假如發生爆炸泄漏,則可能造成氯氣外逸,導致現場人員中毒。
對于這些重大危險源,應進行后果分析和風險評價。在初始階段,應辨識所有可能發生的事故場景,進行事故模擬分析。另外,要多搜集相關的資料,了解類似企業曾經出現過的事故,從中汲取經驗教訓。
2.2 應急處理預案的編制
2.2.1成立企業應急反應組織,明確職責
企業應當成立應急反應組織,并指定專人負責,總經理擔任應急總指揮。在緊急情況下,企業應急總指揮的主要功能是總體指揮,大量的實際反應和協調任務由生產經理和安全經理負責,車間和班組配有安全員。各級人員的職責要預先明確下來。同時制定出應急計劃與措施檢查表。
表2 應急計劃與措施檢查表
2.2.2應急設備與資源
應急設備與資源是開展應急救援工作不可缺少的條件。為保證應急工作的有效實施,企業平時應做好裝備的保管工作,保證裝備處于良好狀態,一旦發生事故就能立即投入使用。事故應急救援的裝備可分為兩大類:現場應急設備和場外應急設備。現場應急設備包括:滅火裝備、危險品泄漏控制裝置、個人防護設備、通訊設備等。場外應急設備是指不必自備的應急設備,在事故發生現場四周單位和公共安全機構配有這些必需的應急設備。利用這些設備可以提高應急工作效率,節約經費的支出。
在非凡工段安裝報警及安全聯鎖裝置,如在不正常操作時的排出口、取樣口、輸送泵及壓縮機等可能泄漏或聚積有毒氣體的地方,需設置有毒氣體探測器。在各車間,安裝應急電話,用于向應急反應組織報告火災規模、蔓延趨勢等。
2.2.3通告程序
當發生緊急情況時,企業應急反應組織接到報警后,應盡快確定反應級別,并根據應急行動級別啟動相應的應急反應預案。應急組織首先要讓企業內人員知道發生的緊急情況,動員應急人員并提醒其他無關人員采取防護行動。根據應急的類型和嚴重程度,企業應急總指揮或企業有關人員必須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將事故有關情況上報有關部門。
2.2.4恢復和重新進入
在應急和防護性行動已有效控制了緊急情況時,就開始恢復和重新進入階段,這要由總經理決定。恢復計劃要從實用角度出發,應適應于具體的情況。緊急狀態中所出現的各種情況不可能預先全部猜測到,具體的恢復操作的計劃和程序在必要時再編寫。重新進入是需要慎重考慮的過程,它不應該干擾或影響其他應急人員或受傷人員。在進入之前,要配備必要的防護裝備和設備。
2.3 應急預案的培訓和演習
應急培訓是應急救援行動成功的前提和保證。通過培訓可以使事故涉及到的人員包括應急人員、事故當事人都能了解一旦發生事故,他們應該做什么,能夠做什么,如何去做。
預案的演習,其主要作用是檢測應急預備的充分性,包括物資資源、設備及人員的應急水平等。通過演習來測試預案和程序的充分程度、應急人員的熟練性以及現有的緊急裝置、設備和其他資源的充分性,并以此來提高與現場外的事故應急部門的協調能力,從而判別和改正預案和程序中的缺陷。應急演習為真正的事故應急行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應當定期舉行,使得預案不斷完善。
3 結語
編制事故應急預案是法律賦予企業的一項義務和責任,也是企業安全技術治理人員面臨的新任務。一個系統的、有效的、可行的事故應急預案是企業發生事故時減少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的有效保證。另外應急預案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之間的配合支持,從而使得企業一旦發生事故時,能把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
上一篇:煉鐵廠除塵器發生故障超標排放預案
下一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