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物資處油庫一個汽油和二個柴油貯罐位于本公司西部,其東邊是長化總廠鋼材庫房,西邊是長化運輸公司起重隊,南邊是空地,北邊靠山巖。三個貯罐均于1981年投入使用,汽油貯罐基本尺寸:ф3350×10000,容積:90m3;柴油貯罐基本尺寸:Φ2100×3200,容積:24m3。操作溫度:常溫;操作壓力:常壓;正常情況下,汽油貯罐貯量為62m3,柴油貯罐單個貯量為18m3(其中一個為備用罐)。
二、潛在的污染
(一)汽油
1.汽油的理化特性:低閃點易燃,無色或淡黃色易揮發液體,具有特殊臭味。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脂肪。熔點:﹤-60℃;沸點:40—200℃;閃點:-50℃;相對密度(水=1):0.70—0.79;相對密度(空氣=1):3.5;爆炸范圍1.3—6.0(V%)。
2.汽油的危害特性:其蒸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極易燃燒爆炸。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其蒸汽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引著回燃。汽油大量外泄,將造成環境污染事故
(二)柴油
1.柴油的理化特性:高閃點易燃,稍有粘性的棕色液體。熔點:-18℃;沸點:282—338℃;閃點:38℃;相對密度(水=1):0.87—0.9。
2.柴油的危害特性:遇明火、高熱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力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將造成火災爆炸、人員傷亡,若柴油大量外泄,將造成環境污染事故。
(三)污染的來源:物資處油庫在進、貯、輸出汽油、柴油的過程中有可能發生汽油、柴油泄漏,其泄漏量視其漏點、設備、管道的腐蝕程度、工作壓力等條件而不同,泄漏時又可因氣候、流量、風向等因素波及范圍也不一樣。污染事故起因是多樣的,如:操作失誤、設備失修、設備腐蝕等原因。都可能造成汽油、柴油泄漏,污染環境。
三、防范管理措施
(一)嚴格執行油庫的安全操作規程及安全防火規定;
(二)加強對貯罐及閥門、降溫設施和防護圍堤、排水閥、安全水封的定時巡回檢查;
(三)定期對所配置的消防設施、器材進行檢查,確保其完好;
(四)對貯罐的安全附件(阻火器、液位計等)進行定期檢驗。
(五)成立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對應急處理人員應在每年年初根據人員變化進行組織調整,確保應急處理組織的落實。
(六)生產處、消防隊、長化醫院均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夜間由生產處調度室負責,遇有問題按應急預案處理。
四、油庫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理
汽油、柴油一般泄漏事故:當油庫的貯罐發生少量泄漏時,由當班人員佩戴好防護器具,采取相應措施予以處理。若伴有火災發生時,當班人員應立即啟動泡沫滅火裝置或用手提式滅火器撲滅初期火災。
汽油、柴油重大事故:因設備事故而發生大量汽油、柴油外泄并伴有燃爆,當班人員難以控制時,應采取下列應急救援措施:
(一)當班人員應立即向公司生產處調度室或環保處報警,并立即用泡沫滅火裝置滅火,采取一切辦法切斷事故源。
(二)在事故周圍設崗、劃分禁區(整個油庫范圍內)并加強警戒和巡邏檢查。在統一指揮下,組織泄漏污染區與事故應急處理無關人員向安全地帶進行緊急疏散,嚴格限制出入。
(三)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按照堵漏和搶修的具體方案迅速進行堵漏和設備搶修,控制汽油、柴油的外泄,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對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或在保證安全情況下,就地燃燒,以防事故擴大。
(四)消防人員進入現場佩戴好個人防護器具后,立即按已制定的滅火預案滅火;
環保處應與物資處一起查明污染物泄漏范圍,監測站負責對泄漏下風向擴散區域進行監測,并將監測情況及時向有關領導報。
(五)發生事故的物資處應迅速查明汽油、柴油外泄發生的源點、泄漏部位和原因,將發生泄漏的貯罐內的汽油、柴油轉至備用貯槽內,組織人員對泄漏出的被封在安全水封內的汽油、柴油進行回收。同時應提出堵漏或搶修的具體措施。
(六)如事故擴大,本公司搶險、處理力量不足或有可能危及社會安全時,必須立即向上級和友鄰單位通報作相應預防措施,必要時請求社會力量援助。
(七)夜間發生事故,由公司生產處調度室按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指揮事故處置和落實搶修任務。
(八)當事故得到控制后,成立由環保處、安技處、保衛處、生產處、技術中心、機動處和物資處組成的事故調查小組,調查事故發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成立搶修小組,研究制定汽油、柴油貯槽搶修的具體方案,并立即組織搶修,盡早恢復生產。
五、汽油、柴油應急處理小組名單
組長:李文成
副組長:劉昌岳、馬克利
成員:王俊明、陳波、甘敏、劉碧容、朱華、黎仁建
、陳俊德
六、應急處理聯絡電話號碼
生產處調度室:
環保處辦公室:
環安處辦公室:
保衛部值班室:
公司辦公室:
長化醫院院辦:
消防隊值班室:
長化醫院保健站:
長化醫院救護車:
物資處生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