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塔式起重機事故(包括人員傷害)應急救援預案

2011-06-22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1.編制的依據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

  1.2《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0號);

  1.3《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與安全評價及重大事故處理的法律規范與應急程序》

  1.4《國務院設備管理條例》

  1.5《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令第373號);

  1.6建設部《全民所有制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管理規定》

  川建總(1991)材設工字18號

  1.7《起重機械安全規程》(GB6067);

  1.8《四川省建筑施工起重機械設備安全管理暫行規定》川建質發[2003]333號文;

  1.9《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

  1.10《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GB6721);

  1.11總公司《機械設備管理實施辦法》川建總(1989)材字12號;

  1.12《四川省第十五建筑有限公司建筑機械設備管理辦法》;

  1.13公司程序文件《應急準備與響應控制程序》(SCJ15/E.0-B17-2003)。

  2.組織機構(框圖)及職責

  2.1應急救援系統的組織機構(略)

  2.2應急救援系統的組織機構的職能及職責

  2.2.1應急預案總指揮的職能及職責

  2.2.1.1分析緊急狀態確定相應報警級別,根據相關危險類型、潛在后果、現有資源控制緊急情況的行動類型;

  2.2.1.2指揮、協調應急反應行動;

  2.2.1.3與企業外應急反應人員、部門、組織和機構進行聯絡;

  2.2.1.4直接監察應急操作人員行動;

  2.2.1.5最大限度地保證現場人員和外援人員及相關人員的安全;

  2.2.1.6協調后勤方面以支援應急反應組織;

  2.2.1.7應急反應組織的啟動;

  2.2.1.8應急評估、確定升高或降低應急警報級別;

  2.2.1.9通報外部機構,決定請求外部援助;

  2.2.1.10決定應急撤離,決定事故現場外影響區域的安全性。

  2.2.2.應急預案常務副總指揮的職能及職責

  2.2.2.1協助應急總指揮組織和指揮應急操作任務;

  2.2.2.2向應急總指揮提出采取的減緩事故后果行動的應急反應對策和建議;

  2.2.2.3保持與事故現場副總指揮的直接聯絡;

  2.2.2.4協調、組織和獲取應急所需的其它資源及設備以支援現場

  的應急操作;

  2.2.2.5組織公司總部的相關技術和管理人員對施工現場以起重機械為主的各類建筑施工機械運行的各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

  2.2.2.6定期檢查各常設應急反應組織和部門的日常工作和應急反應準備狀態;

  2.2.2.7根據各單位、各施工現場的實際條件,努力與周邊有條件的企業為在事故應急處理中共享資源、相互幫助、建立共同應急救援網絡和制定應急救援協議。

  2.2.3應急預案現場副總指揮的職能及職責

  2.2.3.1協助應急總指揮和常務副總指揮組織和指揮應急操作任務;

  2.2.3.2向應急總指揮和常務副總指揮提出采取的減緩事故后果行動的應急反應對策和建議;

  2.2.3.3保持與常務副總指揮的直接聯絡;

  2.2.3.4在現場協調、組織和獲取應急所需的其它資源,設備以解決現場的應急操作;

  2.2.3.5具體負責組織公司總部的相關技術和管理人員對施工現場以起重機械為主的各類建筑施工機械運行的各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

  2.2.3.6具體負責按職能要求檢查各常設應急反應組織和部門的日常工作和應急反應準備狀態;

  2.2.3.7根據事故施工現場的實際條件,在現場協調好各種應急救援中遇到的各種具體問題,并隨時和常務副總指揮的保持聯絡。

  2.2.4現場搶救組的職能及職責

  2.2.4.1搶救現場傷員;

  2.2.4.2搶救現場物資;

  2.2.4.3保證現場救援通道的暢通。

  2.2.5安全技術組的職能和職責

  2.2.5.1對各施工現場以起重機械為主的各類建筑施工機械運行過程的危險源進行科學的風險評估;

  2.2.5.2指導各單位和各施工現場以起重機械為主的各類建筑施工機械安全措施落實和監控工作,減少和避免各類機械事故的發生;

  2.2.5.3完善以起重機械為主的各類建筑施工機械運行各環節的危險源風險評估資料信息,為應急反應的評估提供科學的合理的、準確的依據;

  2.2.5.4落實周邊協議應急反應共享資源及應急反應最快捷有效的社會公共資源的報警聯絡方式,為應急反應提供及時的應急反應支援措施;

  2.2.5.5確定各種可能發生事故的應急反應現場指揮中心位置以使應急反應及時啟用;

  2.2.5.6科學合理地制定應急反應物資器材、人力計劃。

  2.2.5.7根據各項目經理部施工生產內容及特點,制訂其可能出現而必須運用建筑工程技術解決的應急反應方案,整理歸檔,為事故現場提供有效的工程技術服務做好技術儲備;

  2.2.5.8應急預案啟動后,根據事故現場特點,及時向應急總指揮提供科學的工程(相關建筑機械內容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支持,有效地指導應急反應行動中的工程(相關建筑機械內容的)技術工作。

  2.2.6后勤供應組的職能及職責

  2.2.6.1協助制訂施工項目應急反應物資資源的儲備計劃,按已制訂的項目施工生產現場的應急反應物資儲備計劃,檢查、監督、落實應急反應物資的儲備數量,收集和建立并歸檔;

  2.2.6.2定期檢查、監督、落實應急反應物資資源管理人員的到位和變更情況及時調整應急反應物資資源的更新和達標;

  2.2.6.3定期收集和整理各項目經理部施工場區的應急反應物資資源信息、建立檔案并歸檔,為應急反應行動的啟動,做好物資源數據儲備;

  2.2.6.4應急預案啟動后,按應急總指揮的部署,有效地組織應急反應物資資源到施工現場,并及時對事故現場進行增援,同時提供后勤服務。

  2.2.7善后工作組的職能和職責

  2.2.7.1做好傷亡人員及家屬的穩定工作,確保事故發生后傷亡人員及家屬思想能夠穩定,大災之后不發生大亂;

  2.2.7.2做好受傷人員醫療救護的跟蹤工作,協調處理醫療救護單位的相關矛盾;

  2.2.7.3與保險部門一起做好傷亡人員及財產損失的理賠工作;

  2.2.7.4慰問有關傷員及家屬。

  2.2.8事故調查組的職能及職責

  2.2.8.1保護事故現場;

  2.2.8.2對現場的有關實物資料進行取樣封存;

  2.2.8.3調查了解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及相關人員的責任;

  2.2.8.4按“四不放過”的原則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罰、教育和總結。

  3.應急策劃

  3.1對以起重機械為主的各類建筑施工機械運行各環節潛在的危險性進行分析及評估

  3.1.1機械設備事故范圍

  項目部可能在施工中涉及到的機械設備事故(主要指起重機械)大致有:

  3.1.1.1塔機機械設備傾翻及拆臂事故;

  3.1.1.2砼機械因違章作業導致的事故;

  3.1.1.3鋼筋機械因違章作業導致的事故;

  3.1.1.4木作機械因違章作業導致的事故;

  3.1.1.5其它機械因違章作業導致的事故;

  3.1.2機械設備事故的發生伴隨的人員傷亡事故;

  3.1.2.1塔機機械設備傾翻及拆臂事故引發的人員高處墜落或機械打擊導致的人員傷亡;

  3.1.2.2砼機械因違章作業導致的人員傷亡事故;

  3.1.2.3鋼筋機械因違章作業導致的人員傷亡事故;

  3.1.2.4木作機械因違章作業導致的人員傷亡事故;

  3.1.2.5其它機械因違章作業導致的人員傷亡事故;

  3.2資源分析

  3.2.1物質資源具體內容詳見4.2;

  3.2.2人力資源

  3.2.2.1應急救援的現場管理人員以公司生技部和設備租賃站為主;

  3.2.2.2應急救援的現場作業人員或輔助人員以設備租賃站的專業塔機安拆隊的專業人員為主;

  3.2.2.3應急救援的現場通訊及新聞報導人員以公司辦公室和黨群部為主;

  3.2.2.4應急救援的現場醫療救護人員以公司的職工醫院為主;

  3.2.2.5應急救援的現場警戒人員以公司的保衛部門為主;

  3.2.2.6應急救援的現場善后工作人員以公司的社保部為主;

  3.2.2.7應急救援的現場其他人員當公司不能滿足時,才在公司勞務合格供方名單中提供;

  3.2.3其他資源如社會資源等,是否啟動應視其情況由應急救援總指揮確定。

  3.3法律法規要求

  詳見“編制依據”中的內容。

  4.應急準備

  4.1組織機構

  4.1.1應急救援總指揮:廖繼榮(電話:13320771887);應急救援常務副總指揮:余志明(電話:13309073058);

  應急救援現場副總指揮:王強(電話:13118271886);

  4.1.2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

  張祥富、唐彬、茍育林、雷建明、張先覺、詹國強、李福明、張廷文、袁正華、郭恒竹、杜建英;

  4.1.3應急救援現場搶救組組長:王強(電話:13118271886);

  組員:班組相關人員;

  4.1.4應急救援安全技術組組長:左康志(電話:13890831675);

  組員:班組相關人員;

  4.1.5應急救援后勤供應組長:張明(電話:13990860909);

  組員:班組相關人員;

  4.1.6應急救援善后工作組組長:張明;

  組員:班組相關人員;

  4.1.7應急救援事故調查組組長:陳之鳳(電話:13002826723);

  組員:班組相關人員;

  4.2應急設備與物質

  4.2.1實現應急救援的運輸設備以公司辦公室和設備租賃站為主;

  4.2.2實現應急救援的通訊設備以公司辦公室和生產技術部為主;

  4.2.3應急救援的吊裝設備以設備合格供方名單中提供;

  4.2.4應急救援的其它設備如氣割等設備以設備租賃站為主;

  4.2.5應急救援的醫療設備以公司的職工醫院為主;

  4.2.6實現應急救援物質設備超過公司的承受能力時才考慮尋求社會資源的幫助;

  4.2.7應急救援的人力資源詳見3.2.2;

  4.3應急人員培訓

  4.3.1應急人員培訓內容:

  4.3.1.1滅火器的使用以及滅火步驟的訓練;

  4.3.1.2施工安全防護;作業區內安全警示設置;個人的防護措施;

  施工用電常識;常用機械的安全使用;

  4.3.1.3對危險源的突顯特性辯識;

  4.3.1.4事故報警;

  4.3.1.5緊急情況下人員的安全疏散;

  4.3.1.6現場搶救的基本知識。

  4.3.2應急救援的管理人員培訓,熟悉本預案的內容和程序,學習本預案涉及的專業知識,醫療救護常識和相關的法律法規認識;熟悉各自在應急救援中的職責內容要求;

  4.3.3應急救援的作業人員培訓側重現場搶救方面的專業知識培訓以及醫療救護常識的學習;

  4.3.4請專業人士對相關人員作機械事故應急救援專業知識的培訓,做到有的放矢,讓人人都知道在機械事故應急救援過程中自已該做些什么,并如何做好;

  5.應急響應(各組在應急救援中和職責與分工)

  5.1報警與接警處置

  5.1.1報警程序;

  5.1.1.1公司內部報警電話:0817-2692844;2692021;2581017;

  5.1.1.2公司職工醫院電話:0817-2696356;

  5.1.1.3社會報警電話:110;

  5.1.1.4火警報警電話:119;

  5.1.1.5醫療救急電話:120;

  5.1.2接警處置

  5.1.2.1接到報警后立即通知應急救援總指揮長,由總指揮長確定是否啟動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在總指揮長下達應急救援令之后,常務副指揮長具體實施,各職能組立即進入各自崗位。

  5.1.2.2應急救援指揮部坐陣公司(或在事故現場安全位置)進行全面指揮;常務副指揮長具體負責指揮;

  5.1.2.3現場搶救組及后勤供應組立即趕赴事故現場進行處置;

  5.1.2.4若存在人員傷亡公司職工醫院的醫務人員必須迅速趕往出事現場進行救護;

  5.1.2.5后勤供應組也應立即趕赴事故現場,根據事故現場的情況及時確定提供何種后勤及物質支援;

  5.1.2.6善后工作組也應趕赴事故現場,若存在人員傷亡,妥善安置傷員,接待好傷員家屬,協調好善后事宜;若不存在人員傷亡,就要安頓好事故現場職工人員的情緒,團結好現場人員積極處理好現場的各種善后事宜;

  5.2應急救援的程序和措施

  5.2.1公司范圍內發生機械事故時,由事發地負責人或發現人向機械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進行報告,由機械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根據事故情況決定啟動何種級別的救援以及如何展開救援。只有在情況特別緊急時才可先向社會相關部門進行報告如:出現人員傷亡如不及時救治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時可先向就近的醫務部門進行求援;或事故危險繼續擴大且對周圍繼續造成生命財產危害時可先向110進行報告;或出現火災時應先報119。

  5.2.2報告時先向機械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長報告,總指揮長不在時,向常務副總指揮報告,并按此原則類推;

  5.2.3如果出現人員傷亡,在向公司匯報的同時,先就地進行初步救治,同時立即聯絡事故現場就近的醫院,尋求對傷員的及時救治;

  5.2.4講清楚事故現場的基本情況后,應急救援總指揮長應(總指揮也可委托常務副總指揮長)主持救援的全面工作,迅速的統一意見并制定出大致且切實可行的救治方案,并迅速的加以實施;

  5.2.5若總指揮決定尋求社會部門援助,則應迅速派人到救援單位最先可能到達的路口或者大門口進行接待與引路,主動的與救援單位進行各項相應的配合工作;

  5.2.6各應急職能組應按救援預案規定的要求進入全面的工作狀態,按照各自的分工進入各自的應急救援位置,及時有效的處置救援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

  5.3應急救援的現場處置及疏散組織程序和措施;

  5.3.1安全技術組應制定應急救援疏散的處置預案,繪制出事故現場處置的疏散路線圖;

  5.3.2現場搶救組根據安全技術組繪制路線圖設置警戒線及人員,有效的疏導物質和人員,有序的進行應急救援的各項工作;

  5.3.3現場副指揮應在現場處理各種具體問題,采取有效措,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

  5.3.4各職能組在機械事故出現后,要根據應急救援預案的分工規定進行協調行動,如報110、向醫院求援、進行人員疏散和物資疏散以及布置現場警戒及傷員救治工作等;

  5.3.5在事故現場的救援初期,現場的所有工作人員都要盡最大

  努力先控制住事故現場的局面,避免使局面惡化;盡最大可能為專業隊伍趕到爭取盡可能多的時間;為控制好現場和處理好擅后事宜創造盡可能好的條件,把事故損失降至最低;

  5.3.6在應急救援過程中,盡量因時因地就地取材,使用現場一

  切經濟的辦法和措施來進行救援工作;

  6.現場恢復及事故調查

  6.1現在恢復

  6.1.1如果出機械事故的設備拆除現場及受傷人員都經妥善處置后,在報經應急救援總指揮同意后,就可拆除警戒線,迅速恢復現場的生產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把機械事故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把事故造成的不良社會影響控制在最小。

  6.1.2善后工作組要按職責要求做完事故現場相關方的善后工作,穩定好職工的情緒,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投入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去。

  6.2事故調查

  6.2.1事故調查組在事故基本處理就緒后,應及時按應本預案的職責規定要求進行事故調查,并按“四不放過”的原則對所有責任人員及相關人員進行處置。

  6.2.2事故調查組在事故調查的過程中,本著實是求是和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則,準確確定事故相關人員的責任。

  7.管理及評審改進

  7.1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程序

  7.1.1根據應急救援預案的內容和程序要求,組織一次近似實戰的演練,在演練中發現問題,檢驗應急救援預案的內容和程序的有效性;

  7.1.2填報應急演練報審表(詳見公司程序文件《應急準備和響應控制程序》JL-B17-01),確定演練的內容、規模、人數、需要的器材、設備、涉及的部門和相關的社會部門等,這是應急救援預演練的報告審批程序;

  7.1.3機械事故應急演練的主控部門是公司生產技術部,協助部門是辦公室和設備租賃站;

  7.1.4通知相關的人員和部門作好演練準備;

  7.1.5組織、準備好相關演練的演練器材及設備;

  7.1.6協調好相關的社會部門;

  7.1.7機械事故應急救援流程圖(詳見附件即:機械事故應急救援流程圖);

  7.1.8演練完了要對演練全過程進行總結,并形成書面資料上報主管部門,其演練的目的要達到:

  7.1.8.1進一步完善應急救援預案的內容和程序,使之更符合實際,更有力的指導將來應急事故的處理和救治工作;

  7.1.8.2在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過程中還可以發現物質條件的準備情況是否符合實際的需要,檢驗物質條件的具備情況和有效性;在演練后提出物質條件的改進措施;

  7.1.8.3在實際演練中發現機構及人員的設置是否合理;實際運行中是否協調等;

  7.1.8.4在實際演練中檢驗與社會相關單位的配合是否協調,具體運作中還有那些方面需要改進;

  7.1.8.5在實際演練中還要檢驗與內部、外部的所有聯系是否暢通,在實踐中提出具體的改進措施;

  7.1.8.6在演練中檢驗各單位的應急救援工作的準備情況以及在應急救援過程各環節上的應知應會的掌握情況;

  7.1.8.7在演練中檢驗醫療救護組的應變能力和救治能力,最終確定確定自已救護與社會救護的合理分工范圍。

  7.2應急救援預案演練成果的審批程序

  7.2.1應急救援預案演練后,主持部門應將演練的情況加以總結,并書面匯報機械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

  7.2.1機械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應及時召開會議,對應急救援預案演練的成果加以確認;

  7.2.3如果機械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還有新的意見,應及時反饋給應急救援預案演練的主持部門,最終形成我公司的機械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書面意見,呈報上級部門審批。

  7.3應急預案演練

  7.3.1應急救援的管理人員應在預案演練中基本熟悉應急救援的主要過程和本預案各職能組職責要求的內容對相應人員的要求;

  7.3.2應急救援的作業人員應在應急預案演練中熟悉現場救護中的內容和應急預案規定的主要內容;并在演練是發現實際上與應急預案內容不相符的問題,反過來充實和完善應急救援預案;

  7.3.3所有參加應急預案演練的人員都要認真演練,了解和掌握在發生機械事故時如何進行處置,掌握應急救援中要使用的基本設備、工具等的使用要領,把事故現場的損失降至最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康市| 贡嘎县| 汤阴县| 永善县| 兴山县| 罗山县| 贺兰县| 灵武市| 台湾省| 青州市| 肥乡县| 汉寿县| 扶绥县| 永寿县| 北安市| 平阴县| 石棉县| 盐池县| 英吉沙县| 蒙阴县| 长丰县| 揭阳市| 镇安县| 云南省| 石阡县| 马公市| 东乌珠穆沁旗| 贵阳市| 宕昌县| 图片| 平遥县| 四平市| 南华县| 洛南县| 十堰市| 大荔县| 富平县| 洞口县| 泌阳县| 枣强县| 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