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發生鹽酸泄漏事故,確保污水處理廠安全運行,《江都沿江匯同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鹽酸泄漏應急預案》注明了需要防范的重點,同時為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以熊利波為組長的污水廠漏酸應急處理領導和搶險小組以應對突發事件。該預案提出了用酸的安全要求,以及漏酸后的詳細的應急處理方法。
一、用酸的安全要求(預防措施)
健康危害:接觸其蒸氣或煙霧,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現眼結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燒灼感,鼻衄、齒齦出血,氣管炎等。誤服可引起消化道灼傷、潰瘍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膚接觸可致灼傷。對環境有危害,對水體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操作注意事項:
密閉操作,注意通風。操作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膠耐酸堿服,戴橡膠耐酸堿手套。遠離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堿類、胺類、堿金屬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二、漏酸后的應急處理
1、搶險堵漏人員:
1.1應急處理領導和搶險小組:
組長:熊利波
成員:童治國、馬蘭、朱亞東、陳林生、田安平、張靜民、當班人員
1.2人員分工:
熊利波主要負責總指揮搶險,童治國主要負責對外協調和堵漏過程中的安全防范;馬蘭主要負責搶險堵漏的實施以及搶險過程中協調生產運行和搶險綜合保障;陳林生、田安平主要負責堵漏過程中的電氣設備、搶險器材的到位及偶合故障的處理,朱亞東主要負責搶險人員的安全防范;張靜民主要負責危險區堵漏;當班人員主要負責搶險過程中的運行崗位協調,本崗位設備、工具服務搶險的需要;當遇到復雜的情況時,現場開會解決。
2、搶險堵漏物資:
2.1、搶修器材:專用扳手、活動扳手、六角銅帽、專用堵漏卡子1個,快捷堵漏器具; 放置地點:脫水機房值班室
2.2、有效防護器材:空氣呼吸器2套、防酸手套2付、防化服2套、漏酸吸收池1套; 放置地點:脫水機房值班室
2.3、消防器材:滅火器1組; 安裝地點:脫水機房值班室
2.4、其它相關器材或條件:強堿(生石灰)、排風扇、照明。另外需工具(在電工、機修處),另外需物品(倉庫)。
3、目標:保證無人員傷亡,最大限度降低損失,事故發生后3~5小時內恢復正常。
4、儲罐發生少量泄漏時的應急處理
(1)當事者或最先發現者要立即戴好空氣呼吸器,首先關閉主閥,開啟鹽酸泄漏回收裝置,打開排風扇、立即向廠領導及中心調度室匯報,然后進行處理。
(2)現場負責人應立即組織搶修,禁止無關人員進入現
場。搶修救護人員必須佩帶防護面具(空氣呼吸器)方可進入泄漏現場進行搶修。
(3)搶險時,可采取如下應急措施:使泄漏部擰緊六角螺母或專用堵漏卡子堵死;罐體泄漏時,直接投入生石灰進行中和反應。
(4)如無法處理或漏量較大則進行預案的下一步。
(5)是否進行預案的下一步由帶班領導判斷。
5、發生大量漏酸時的應急處理
5.1、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組長
①、第一時間報告上級主管同時請求兄弟單位和供貨商前來支援。
②、組織搶險。
③、請示主管領導是否請求市公安、環保、消防、搶險、救護部門的支援。
④、請求其他部門、單位在物資、技術、人員上的支援。
5.2、搶險堵漏小組
①、搶險人員戴好空氣呼吸器、防護手套,進入險區作業(雙人作業)。
②、關閉事故鹽酸管道主閥,開啟鹽酸泄漏回收裝置。
③、打開排風扇,切斷與搶險現場無關的系統電源。
④、判斷漏酸部位,準備堵漏器具和決定堵漏措施。
⑤、而后搶險人員戴好空氣呼吸器、防護服、防護手套、攜帶堵漏器具,進行堵漏。
⑥、在處理泄酸中,如搶險人員被熏倒,一起作業的同伴應迅速將其帶離險區,實施人員搶救,并設法通知無關人員離開危險區。
5.3、綜合保障組
①、隨時準備制作應急所需工具。
②、廠區內巡視鹽酸的擴散范圍和擴散的鹽酸濃度。
③、隨時準備運送急需工具、物資、人員。
④、隨時準備領取急需物資如堿、鐵絲、膠皮等等。
⑤、清通交通障礙,引領110、120、119、12369的進出。
⑥、與110共同組織緊急疏散人群到上風口,遠離危險區域。
⑦、與120共同搶救中毒者。
⑧、配合環保局12369進行環境監測。
⑨、引領119參與搶險,尋找水源(消火栓、二沉池)。
⑩、隨時準備斷電后的照明保障。積極協助堵漏搶險工作,完成搶險時領導隨時安排的緊急任務。
三、漏酸應急處理的善后工作
1、恢復供水生產
2、事故現場的保護
3、事故發現人或當事人情況說明
4、事故報告
上一篇:氫氟酸泄漏事故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