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圍
為了減少意外或緊急環境情況對環境造成的重大污染和經濟損失,特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適用于公司環境污染物緊急現場處置。
2 術語、定義或引用標準
3 職責
3.1安技環保部負責緊急情況下的組織協調工作和信息的交流協作。
3.2 固定資產管理處負責環保設備的更新和購置。
3.3 各部門(發生環境緊急狀態單位)負責應急處置。
4應急響應標準
4.1應急準備
4.1.1環保處理設施應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加強維護保養。
4.1.2關鍵設備及配件,如水泵、電機、風機葉輪應有備品、備件。
4.1.3 環保設備操作工應了解設備性能、處理工藝流程,熟練操作。
4.2高濃度廢水的緊急泄露處置
4.2.1可能導致的后果
(1)滲入公司下水道排出,造成水體嚴重污染。
(2)排入廢水處理站,導致處理設備超負荷工作出現超標排
放現象。
4.2.2應急措施
(1)當班員工立即堵塞下水道進口,防止廢水排入,并通知部門領導派人緊急處理。
(2)事故單位立即報告安技環保部。安技環保部接到報告后立即派人到現場組織、聯絡解決應急問題。
(3)檢查泄漏原因,采取堵漏措施
(4)用水沖洗漏液并導入廢水排放管,送廢水處理站處理,如不能排送處理站的應就地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5)當緊急泄漏完全控制,高濃度廢水完全排入廢水調節池并稀釋至一定濃度后,方可啟動處理設備進行處理。
(6)責任部門在安技環保部參與下,制定整改措施,并提出處理意見。
4.3廢水處理過程中,泵損壞(突發事件)處置
4.3.1可能導致的后果
(1)污水自吸泵損壞,導致廢水不能繼續處理,而車間的廢水又不斷排入,致使集水池水滿外溢滲入下水道,造成超標排放。
(2)污水壓漏泵損壞,導致化學反應后污水不能進入板框壓漏機進行污泥脫水,致使處理停止或污泥未經分離就排出,造成二次污染。
4.3.2應急措施
(1)處理站當班員工立即通知部門派人搶修。
(2)水泵確認不能修復后,聯系固定資產管理處外購。
(3)如有備用泵,立即更換,重新啟動;如沒有備用泵,在修復期間,采用其他處理措施處理,如廢水在集水池中人工化學反應,化學反應后的水排入收集池中經污泥自然沉降處理。
4.4除塵及氣體凈化設備故障(突發事件)處置
4.4.1可能出現的故障及后果
(1)風機電機燒壞,使通風系統停止運轉;
(2)風機葉輪破裂并撞破機殼,使通風系統停止運轉;
(3)布袋除塵器布袋脫落或破損引起超標排放;
(4)布袋除塵器供氣管路破裂,使電磁閥失控,引起超標排放;
(5)水浴除塵器供水管路破裂引起超標排放。
4.4.2應急措施
(1)當班員工通知部門調度立即停止生產作業,防止作業環境惡化。
(2)如電機損壞,責任部門通知維護人員搶修,如不能修復立即聯系固定資產管理處外購或換備用電機。
(3)如風機葉輪破裂立即聯系固定資產管理處外購或換上備用品。
(4)如供水管道或供氣管道破裂,當班員工立即關閉水源(或氣源)通知相關部門修復。
(5)如發現布袋除塵器排氣口出現噴灰現象,立即打開除塵器上蓋,檢查布袋是否脫落或破損,如是則立即掛好或更換布袋。
(6)處理設施緊急處置期間,如要生產應為作業人員配置必
要的防塵防毒用具。
4.5危險化學品緊急泄露處置
4.5.1可能導致的后果
(1)流入下水道,污染周邊水體,揮發氣體污染空氣。
(2)易燃品可引起火災、爆炸事故。
(3)腐蝕性化學品可對地面、設施、樹木、人體、等引起腐蝕傷害。
4.5.2泄露預防
(1)物資供應部應經常對化學品庫和儲油罐進行檢查,保證儲油罐、管道、接口、排氣口等無泄露,并將檢查結果記錄在《危險化學品每日例行檢查記錄表》中。
(2)物資供應部和有關制造部門應確保危險化學品和油品在搬運和使用過程中無泄露。
4.5.3應急措施
(1)當班員工發現緊急泄露時、立即停止工作,并報告主管領導,通報安技環保部、保衛消防等部門到現場組織搶險。
(2)疏散泄露區及附近人員、切斷附近電氣設備電源,如泄漏物易燃,及時移去火源及不可共存物。
(3)當火災發生后,按《火災、爆炸事故應急專項預案》處置。
(4)外圍10M作警示告示,嚴禁無關人員、車輛進入。
(5)穿戴好防護用具關閉泄漏源,如無法關閉,用砂袋等物堵漏,并用砂袋圍住可能溢流之路徑,同時將儲油罐中物品轉入專
用容器中。
(6)泄漏物能進行化學中和處理的盡量處置,否則應及時移入專用容器中貯存。
(7)及時清理泄漏區、沖洗現場,廢棄物按《固體廢棄物固收處理規定》處理。
(8)查明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5 相關文件
5.1《重大事故應急預案》
5.2《火災、爆炸事故應急專項預案》
6 記錄
6.1《應急處理記錄本》
6.2《應急總結報告》
上一篇:油爐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下一篇:汽車站車輛疏散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