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大人員傷亡事故應急預案
1.1 目的及應急原則
⑴ 目的
在本單位發生重大人員傷亡事故時啟動應急預案,確保在極短的時間里將事故損失、人員傷亡降到最低,特制定本預案。
⑵ 應急原則
①組織原則
實施本預案時應服從上級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的統一指揮。堅持一般工作服從應急工作的基本原則。
②協調原則
重大人員傷亡事故應急工作要與日常行政管理、安全生產管理、職業健康管理、消防安全管理等部門相互配合,協調一致。
③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單位發生重大人員傷亡事故時的應急工作。
1.2 應急事故或險情
重大人員傷亡事故為本單位一級險情,主要指:
--重大事故:一次造成死亡1-2人;或者重傷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3萬元以上6萬元以下的事故。
--特大事故: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傷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時重傷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時重傷5人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6萬元以上的事故。
1.3 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根據本單位重大人員傷亡事故應急工作的需要,成立應急指揮小組,本單位人員在應急指揮小組指揮協調下開展工作。
應急指揮小組
組 長: XXX
成 員: XXXX XXXX XXXX XXXX
應急指揮小組職責
①主要負責人參加上級主管部門及地方政府重大人員傷亡事故會議,執行有關指示,根據會議要求部署工作;
②負責督促本單位進行應急預案的演練;
③發生事故后,應急指揮小組長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及地方政府報告重大人員傷亡事故發生的具體情況;
④根據事故的程度、范圍和規模在上級領導機關授權下確定在發生區域實行或解除應急措施,必要時,報請上級單位或地方政府有關部門緊急救助;
⑤負責本單位重大人員傷亡事故的應急工作,協調有關行動;
⑥負責重大人員傷亡事故的上報下達,搞好事故發生后的“四不放過”事宜。
常用應急電話
①醫療急救電話:120
②消防電話:119
③重大人員傷亡:122
④求助電話:110
1.4 重大人員傷亡事故的應急救援方案
⑴ 培訓救護知識,做好個人防護準備
學習救護知識,掌握科學的自防自救方法,學會并掌握基本的醫療救護技能,如:人工呼吸、止血、包扎傷口、搬運傷員和護理方法等。
⑵ 人員救護方案
① 發生重大人員傷亡事故時,事發地點人員應立即實施自救和互救,使人員傷亡、財產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②事發現場人員保護好現場,并立即報告本單位領導、公司安全環保部和地方政府交通管理部門進行調查處理;
③當發生人員傷亡事故時,現場人員應立即將受傷人員帶離危險區進行救護,緊急情況時應將傷亡人員立即送醫院搶救,并保護好事故現場,報告本單位領導、公司安全環保部和當地政府交通管理部門進行調查處理,現場人員應積極協助調查組調查分析事故原因。
⑶ 搶險方案
①重大人員傷亡事故發生后,應急指揮人員應當立即組織實施應急預案。
②搶險組及時將易燃易爆物品、貴重物資(設備)轉移到安全地帶。
③治安及交通控制組立即疏散人群并轉移到安全地帶。
④如果發生火災,消防組及時滅火,防止火災、爆炸等次生事故的發生。
⑤醫療救護組對受傷人員進行現場救護;必要時送醫院;急救電話:120。
⑥搶險結束,應急指揮小組負責組織各專項小組,清理現場,評估損失,做好“四不放過”等事宜。
1.5 應急演習要求
⑴ 重大人員傷亡事故應急預案每口井演練一次,進行評估和修訂。
⑵ 應急預案演練的具體目標要求:檢驗各專項應急小組間的配合協調能力、通信聯絡是否暢通及總體應急快速反應能力;檢驗應急措施、設備的可靠性、崗位人員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搶險救護能力。
2.化學、環境應急預案
石油工業的各類化工發展迅速,生產、儲存。由于化工災害事故具有發生突然,撲救困難,擴散迅速,危害嚴重,而且社會涉及面廣大。事故發生在單位內部,工藝流程、化工裝置復雜等。同時為有效防范環境污染事故特別是重、特大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確保在發生環境污染事故后能有效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根據國家環保局《報告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的暫行辦法》,結合我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
2.1 指導思想
處置單位內部化學災害事故行動要在公司的統一領導下,事故單位、消防支隊,各有關部門協同配合。本著對社會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精神,按照“先控制、后處置”和“環境第一”的指導思想,立足于“打高技術仗,堅持科技強警的方針”達到人與裝備有機結合,發揮特種裝備的作戰效能,充分發揮消防部隊在災害事故中的突擊隊作用。
2.2 處置原則
⑴、堅持環保為第一的原則。公司在處置化學危險品突發事件中要堅持減少環保壓力的方針,用各種方法積極組織控制對環境的污染。
⑵、堅持以快制快,果斷處置的原則。公司所屬處置力量在工程中要做到處置方法準確、果斷、有效,把危險和損失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
⑶、堅持認真細致,不留隱患的原則。在處置化學危險品事件結束后,要組織專門人員對現場進行認真細致地檢查,消除一切隱患,防止出現對自然環境的二次污染。
2.3 組織指揮
總指揮部
組 長: XXX
成 員: XXX XXX XXX XXX
2.4 處置力量的構成及任務分工
由總指揮部組成環境工作指導小組,不定期對現場環境保護工作進行檢查。
2.5 處置程序
⑴詢情
①被困人員情況;
②泄漏物質、時間、部位、形式、已擴散范圍;
③周邊單位、居民、地形、供電等情況;
④工藝處置措施。
(2)偵檢
①搜尋被困人員;
②使用檢測儀器測定泄漏物質、濃度、擴散范圍;
③確認設施、建(構)筑物險情;
④確定攻防路線、陣地;
⑤現場及周邊污染情況。
(3)救生
①攜帶救生器材迅速進入危險區域;
②采取正確的救助方式,將所有遇險人員轉移至安全區域;
③對救出人員進行登記和標識;
④將需要救治人員交送醫療急救部門。
(4)輸轉
將泄漏液體導至中和溶液中,進行無公害處理。
(5)清理
①用噴霧水、蒸氣、惰性氣體清掃現場內化工設備及低洼處、溝渠等處,確保不留殘液(氣);
②清點人員、車輛及器材;
③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離。
2.6 指導思想
處理化學污染事故行動要在公司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實施,各有關部門協同配合,本著對社會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精神,按照“先控制(控制有毒區域和控制染毒人員)、后處置(控制的同時實施偵檢、監測、疏散救人、處置毒源和洗消)和“環保第一”的指導思想,充分做好一切思想和物質準備,科學計劃、統一行動、切實做好發生化學災害事故的處置工作。
2.7 處置化學污染事故的原則
化學污染事故發生后,處置行動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⑴統一指揮,協同配合
處置化學污染的行動需多方力量參加,現場情況復雜,專業技術性強,并且在整個行動中每個環節都不是某一個部門能完成的,要在現場指揮部統一領導下,各方力量積極配合,密切協同。
⑵以快制快,果斷處置
化學污染事故的發生具有很強的突發性,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擴散和爆炸,針對這一特點,處置行動要做到接警調度快,到達現場快、準備工作快、疏散人員快,正確采取措施果斷處置,以快制快。
⑶講究科學,穩妥可靠
處置化學污染事故必須擁有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專業技術過硬的精銳特勤隊伍,行動計劃的制定和實施以及指揮用兵、戰術應用必須做到科學準確。在實施化學偵檢、去污、洗消行動中,必須講究科學、穩妥、可靠。
⑷處置化學污染事故應因地制宜,行動靈活,就地處置和轉移處置相結合。
3. 污染事故應急預案
3.1 總則
3.1.1為了有效的防止在環境治理工程施工中發生二次環境污染事故,提高應急反映能力,及時、準確的處置工程施工作業中發生的污染事故,防止事故擴大造成更大的環境污染,確保在一旦發生環境污染事故后能有效的控制和及時的消除污染,最大限度的減少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和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損失,特制訂該污染事故應急預案。
3.1.2預案中的污染事故是指在環保工程作業施工中由于工作疏忽、不可預見的外界原因造成的環境污染事故。
3.1.3環境治理施工作業時要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杜絕二次污染事故的發生。
3.1.4環境污染事故發生后施工隊長在報告公司領導后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施工人員要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對事故進行處置。
3.2 應急原則
3.2.1要充分認識環境污染事故是危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影響生態環境、損害公司形象的重大問題。
3.2.2環境污染事故發生后要實行公司對污染事故應急的統一領導、組織,施工隊長和全體員工快速反應、有效處置。
3.2.3要堅持防治結合、以防為主,在施工作業中要加強管理、健全制度,防患于未然。一旦發生二次環境污染事故首先要快速反應、有限處置。
3.2.4加強協調,屬地管理、就近應急。要即使將發生污染事故的情況向甲方和地方環境管理部門報告,必要是請求地方有關部門予以協助。
3.2.5應急工作應該堅持個體服從整體、局部服從全局、一切工作服從應急工作。
3.2.6公司分管生產的副經理是應急工作的現場指揮,一旦發生污染事故后現場施工隊長必須在事故發生后10分鐘內將事故發生的原因、危害程度報告主管生產的副經理。
3.2.7施工隊長要立即組織在現場的員工有效的控制污染事故的進一步擴大,有效的處置已經發生的污染影響。
3.3 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領導小組
3.3.1公司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由XXX XXX XXX XXX XXX五位同志組成。XXX任組長, XXX XXX任副組長。
3.3.2應急領導小組負責環境污染事故應急工作的統一組織、領導和協調,根據事故可能造成的影響程度及時將事故發生的原因、影響情況向有關部門報告。
3.3.3在應急領導小組接到現場報告后必須盡快趕赴現場,對事故做出初步判斷,啟動應急預案,召集施工隊長和現場施工人員制定切合實際的應急措施,指揮應急工作。
3.3.4根據應急工作的需要調節公司人力、物力,確保全力以赴的及時處置事故。
3.3.5在事故處置完后進行事故發生原因、事故影響程度調查,總結事故發生原因寫出書面報告。
3.4 應急措施
3.4.1根據環境治理施工中可能發生的二次環境污染事故性質、特征,采取行之有效的應急措施及時消除污染源、清除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恢復生態。
3.4.2在環境治理工程施工中常發生的二次污染有:污水泄漏、污水處理操作失誤排放水質變差、處理合格的污水在轉運排放的運輸過程中發生漏失、在進行固體廢棄物固化施工中損壞排污池發生泄漏、固化中因固化物的臨時堆放發生對周圍環境的污染、固化后的固體廢棄物在轉運過程中發生沿途拋撒等。
3.4.3污水污染事故的應急措施
3.4.3.1發生污水泄漏環境污染時要及時找出泄漏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堵漏,在不能及時堵漏時要采取措施防止泄漏的污水進入水源,并對泄漏的污水及時進行有效的處置。
3.4.3.2在排污池進行污水預處理時發生污水外溢要找出原因,如因循環過強造成要及時降低循環強度,對外溢的污水要立即回抽回排污池,對外溢污水污染的地方要立即采取措施進行無害化處理(將污水浸染的土質進行無害化固化),防止循環污染。
3.4.3.3在進行污水處理時要檢查各罐體是否有泄漏點、各閘閥的關閉性能是否完好。施工過程中如發生罐體泄漏要采取有效的堵漏措施并立即采取措施將泄漏罐內的污水抽出;如發生閘閥泄漏要采取措施修復閘閥、在不能完全修復時要用器皿將閘閥泄漏的污水接引到另外的容器中。
3.4.3.4污水處理中由于操作不當或其它原因造成排放水質變差時要及時找出水質變差的原因,調整處理工藝流程。同時將已經排放的不合格污水回收進行重新處理。
3.4.3.5處理合格污水在轉運排放過程發生泄漏雖然不會造成環境污染,但仍屬不允許之行為,要嚴格要求轉運單位消除轉運中的漏失。
3.4.4固體廢棄物污染事故的應急措施
3.4.4.1不允許將固化后未完全凝固的固體廢棄物堆放到排污之外任何地方,如因施工環境特殊需要將未完全凝固的固體廢棄物臨時堆放到排污池之外要首先進行堆放地的臨時放滲漏處理。一旦發生臨時堆放地污染要及時將臨時堆放物轉移到排污池內,并立即對已經造成的污染地進行處置,防止污染蔓延和擴大。
3.4.4.2在排污池進行固體廢棄物固化施工時要監督挖掘機司機不能損壞排污池中間隔斷和排污池四周墻體。一旦發生損壞排污池中間隔斷或四周墻體要盡全力進行修復,不能盡快修復時要在排污池外邊立即建造二道圍堰,防止未經固化的固體廢棄物繼續外溢蔓延。對已經外溢造成污染的地區要將污染土取回排污池一并進行固化并用新土對污染范圍進行復耕。
3.4.4.3經過固化處理的固體廢棄物要到其完全固化后再轉運,轉運車輛不能轉載太滿,在車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