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建筑過程中的高處墜落評價方法主要是定性評價,提出了層次分析法。本文將其主要原因劃分為作業者因素,物的因素和安全管理3個子單元,找出各單元中引起高處墜落的危險因素,并對其進行詳細分析和說明,采用層次分析法進行定量評價;诙吭u價結果對高處墜落的誘發原因進行總攤序,確定危險性因素的危險程度,從而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減少事故的發生,為建筑企業的安全施工提供參考。
【關鍵詞】 建筑安全,高處墜落。層次分析法
目前,對高處墜落原因的分析及對策研究很多,包括故障樹、事件樹,各種致因理論等,但大部分為定性評價,本文嘗試運用層次分析法(AHP)對建筑過程中高處墜落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通過評價過程,對危險等級進行劃分,理清建筑施工過程中各種導致高處墜落原因的危險性程度,提出有針對性的防護措施,提高建筑施工的管理水平,減少事故的發生。
1.評價指標體系和結構模型
AHP是一種結合人們主觀判斷,結合定性與定量分析的方法,能有效地解決多因素多目標的規劃問題。
1.1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根據建筑施工過程中高處墜落的特點及造成高處墜落事故的影響因素,按照系統性、實用性、完整性原則,本文分為作業者因素、物的因素、安全管理3個子單元,并對各子單元中的危險因素進行詳細分析及說明,建立高處墜落的危險性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1.2遞階層次結構模型的構建
根據上述建立的結構關系,建立遞階層次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
2基于AHP的高處墜落危險性定量評價
2.1判斷矩陣的構造
根據圖l的層次結構模型圖,針對AHP的三個準則,對隸屬于同一指標層的各指標間的相對危險性進行兩兩比較,形成判斷矩陣。對于指標元素的相對危險程度采用9極標度法(如表2)進行標度,構建判斷矩陣(見表3)。
2.2單排序權重計算(方根法)
2.2.1一般步驟
(1)計算判斷矩陣每一行元素的乘積。
式中Mi為第i行元素乘積
(2)計算Mi的n次方根。
(3)規一化處理。
式中C.I.為一致性指標,R.I.為平均一致性指標,其值為常數,具體數值如表4所示,C.R.為一致性程度,當C.R.小于0.1時即認為評價者思維一致,權重合理。
其中R.I.的值見表4。
2.2.2計算過程
對A-B矩陣進行計算:
因此可以接受,即認為該矩陣合理。由此得出準則層元素B1、B2、B3層次單排序,如表5所示。
2.3合成權重總排序
根據指標層與準則層的隸屬關系及相對權重值,利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各項指標的組合權重,得出各單元危險因素(C)對目標層(A)的權重總排序(如表9所示)。
3評價結果分析
(1)在建筑施工過程中,物的因素危險性B2最大,權重為0.6595,隸屬于此單元的個人防護用品C21、安全設施及措施C22、材料問題C23的危險度,排序分別為3、l、6位,要特別注意采取預防措施,防止發生事故。
(2)安全管理B3的危險性較小,其權重為0.0872,隸屬于該部分的安全教育C31、組織問題C32、安全檢查C33排序分別居10、4、8位。值得注意的是勞動組織問題,排在第4位,應予以重視。
(3)人的因素B1的危險性僅次于物的因素的危險性,其權重為0.2533,隸屬于該部分的安全意識C11、生理缺陷C12、過度疲勞C13安全技術C14排序分別居2、9、5、7位,因此要特別注意作業者的安全意識,過度疲勞,否則就有可能引起事故。
4小結
(1)采用層次分析法,對建筑施工中的高處墜落危險性進行了分析和評價。評價結果表明,高處墜落中安全措施及設施元素的危害性最大。指標體系的評價結果與以往發生事故的記錄,基本一致。
(2)分析評價結果表明,層次分析法較好地結合了主觀判斷與定量計算,合理地處理了危險因素的不確定性和主觀判斷的模糊性,對建筑生產過程單元的評價更具有針對性。該方法彌補了傳統分析方法只有定性分析缺少定量評價的缺點。本文的定量評價結果為提高建筑施工過程中減少高處墜落提供參考。
(3)本文是層次分析方法的嘗試,權重系數的確定,單元的劃分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上一篇:安全評價在鋼鐵企業的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