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礦用一氧化碳過濾式自救器試驗方法GB8160—87

2005-06-03   GB8160—87   |   收藏   發表評論 0

  本標準是部分采用西德礦井救護委員會《井下采礦用的過濾式自救器構造、試驗的使用原理。FSR原理(1982)》制訂的。

  本標準適用于評價礦用一氧化碳過濾式自救器(以下簡稱自救器),是否符合產品標準的要求,并可作為該產品質量控制的試驗手段。

  1性能試驗

  自救器性能試驗,應在溫度為20±5℃的試驗室內進行。

  1.1防一氧化碳性能試驗

  1.1.1試驗原理

  在給定試驗條件下,采用人工肺裝置,將一氧化碳與空氣的混合氣體之脈動氣流通過自救器,測定過濾后氣體中一氧化碳濃度是否超過產品性能指標的規定值,以評價自救器的防護性能。

  1.1.2試驗條件

  防一氧化碳性能試驗條件,見表1。

  表1防一氧化碳性能試驗條件

  1.1.3試驗裝置

  防一氧化碳性能試驗裝置,如圖1所示。

  圖1一氧化碳防護性能試驗裝置示意圖

  1—調節閥;2—緩沖瓶;3—流量計;4—進氣濕度飽和器;5—進氣溫度計;6—試驗箱;7—千濕球溫度計;8—單向閥門;9—檢驗呼氣閥逆向漏氣的單向閥門;10—轉接段;11—過濾器;12—吸氣溫度計;13—人工肺;14—呼氣溫度計;15—呼氣濕度飽和器;16—0~2%一氧化碳氣體分析儀;17—凈化裝置;18—抽氣泵;19—干燥劑;20—0~1000ppm一氧化碳氣體分析儀

  a.溫度計:0~100℃;

  b.一氧化碳紅外線氣體分析儀(允許使用量程及精度相當的儀器),量程:0~2%,最小刻度0.04%;0~1000ppm,最小刻度20ppm;

  c.試驗箱體用塑料制造,內部尺寸:30cm×30cm×26cm(長×寬×高);

  d.不包括人工肺時,試驗裝置管路的總容積不大于2000mL;

  e.水封式或隔膜式人工肺(正弦波形);

  f.檢驗呼氣閥逆向漏氣的單向閥門:當順向通過30L/min的恒定氣流時,云母閥門在彈簧力及自重的作用下,其通氣阻力不得大于29Pa(3mmH2O)。

  1.1.4試驗準備

  1.1.4.1按使用說明書要求,用標準一氧化碳氣,標定一氧化碳紅外線氣體分析儀。

  1.1.4.2對試驗裝置進行整體氣密性檢查:在1.96kPa(200mmH2O)壓力下,保持lmin,其壓力下降值不大于29Pa(3mmH2O),即為合格。

  1.1.4.3標定人工肺呼吸頻率和呼吸量。

  1.1.4.4調節恒溫水槽溫度。

  1.1.4.5檢查水分飽和器水量。

  1.1.4.6檢查濕度測量裝置。濕度測量見附錄A。

  1.1.4.7按試驗狀態要求,標定一氧化碳進氣流量,并在試驗箱接近過濾器入口處采樣。

  1.1.5試驗步驟

  1.1.5.1將過濾器迅速安裝在試驗箱內固定位置上。

  1.1.5.2當試驗箱內的一氧化碳濃度上升至試驗條件所規定的數值時,同步啟動人工肺、測尾氣一氧化碳濃度的紅外線氣體分析儀氣泵和計時器。

  1.1.5.3觀察并記錄初始峰值大小和出現的時間。最大值不允許超過600ppm。

  1.1.5.4每隔5分鐘,記錄下列參數:

  a.試驗氣體一氧化碳濃度(%);

  b.尾氣中一氧化碳濃度(ppm);

  c.進入試驗箱的氣流溫度;

  d.呼氣溫度;

  e.干球溫度;

  f.濕球溫度;

  g.吸氣溫度。

  1.1.5.5試驗進行到規定的防護時間為止。

  1.1.5.6試驗結果計算,一氧化碳透過積累量,按式(1)計算:

   ……………(1)

  式中:M——一氧化碳透過積累量,mL:

  n——記錄次數;

  (CO%)i——在每一時間分段終了,實測記錄透過一氧化碳濃度(%);

  (CO%)n——在防護時間終了,實測記錄透過一氧化碳濃度(%);

  15×104——換算系數(記錄間隔時間5min×呼吸量30L/min)。

  1.2呼吸阻力試驗

  1.2.1試驗原理

  當連續穩定氣流通過過濾器時,由于其內阻存在,便在過濾器進、出口形成壓差。該值,即為過濾器對指定空氣流量的阻力。

  1.2.2試驗條件

  a.試驗氣流為:30±0.6L/min、85±1.7L/min;

  b.呼吸阻力試驗必須在防一氧化碳性能試驗后立即進行。

  1.2.3試驗裝置

  1.2.3.1呼氣阻力試驗裝置,如圖2所示。

  圖2呼氣阻力試驗裝置

  1—過濾器;2—測壓三通管*;3—傾斜式微壓計;4—空氣流量計;5—調節閥

  1.2.3.2吸氣阻力試驗裝置,如圖3所示。

  *三通接管:氣流管內徑φ16±0.51Tlm,長100mm,傳壓孔開口不大于φ6mm(用金屬、玻璃、塑料制作均可)。

  圖3吸氣阻力試驗裝置

  1—過濾器;2—測壓三通管;3—傾斜式微壓計;4—空氣流量計;5—調節閥

  注:①傾斜式微壓計:量程不小于1.96kPa(200mmH2O)。

  ②流量計:量程0~100L/min,精度2.0級。

  1.2.4試驗步驟

  1.2.4.1通入空氣流,調節至1.2.2a的規定值。測出不接過濾器時的阻力R1。

  1.2.4.2將過濾器接入試驗系統,空氣流量重新調節至1.2.2a的規定值,測出此時的阻力R2。

  1.2.5試驗結果計算

  過濾器對空氣流的阻力月按式(2)計算:

  R=R2—R1…………………………(2)

  式中:R1——不接過濾器時的阻力,Pa(mmH2O);

  R2——接過濾器時的阻力,Pa(mmH2O)。

  1.3濾煙能力試驗

  1.3.1試驗條件

  a.油霧濃度:250mg/m3;

  b.流量:30±0.6L/min。

  1.3.2其他

  濾煙試驗的發霧裝置、測試裝置、試驗步驟、試驗結果計算等均按GB6166—85《高效濾料性能試驗方法透過率和阻力》執行。

  1.4整機外殼氣密性試驗

  外殼氣密性試驗,采用正壓法和負壓法。仲裁試驗采用負壓法。

  1.4.1試驗裝置

  a.正壓法氣密性試驗裝置,采用ZJ型自救器氣密檢查儀;

  b.負壓法氣密性試驗裝置,如圖4所示。

  圖4整機外殼氣密性試驗裝置

  1—自救器;2—真空表;3—抽氣管路;4—試驗容器

  1.4.2試驗步驟

  1.4.2.1正壓法

  按ZJ型氣密檢查儀產品說明書操作。

  1.4.2.2負壓法

  a.檢查試驗裝置的氣密性;

  b.把自救器放入氣密試驗容器中,其容器的水位,要高于自救器上外殼端面10~15mm;

  c.打開真空泵開關,將氣密試驗容器抽至負壓13.33kPa(100mmHg);

  d.觀察自救器外殼有無連續氣泡*冒出;

  e.關閉真空泵開關;

  f.待真空表指針回零后,打開試驗容器上蓋,取出自救器。

  *連續氣泡:系指在一分鐘內產生兩個以上(含兩個)離開外殼表面的氣泡。

[NextPage]

  1.4.3試驗結果評定

  a.采用正壓法試驗時,若扣上封壓鉤后,氣密檢查儀壓力計水柱達不到13.34kPa或在15s內壓力下降超過98Pa(10mmH2O)。均表明自救器外殼氣密性不合格。

  b.采用負壓法試驗時,若在水中有連續氣泡冒出(不含自救器殼體外部結構間隙形成的氣泡浮出),則自救器外殼氣密性不合格。

  1.5防水透濕性試驗

  1.5.1試驗步驟

  1.5.1.1將新生產出的自救器放在70℃的水浴內靜置8h,然后在室溫下于水浴中靜置16h;上述過程重復進行5次。

  1.5.1.2將經過試驗后的自救器,再放入室溫下的水浴內靜置50h以上。

  1.5.2試驗結果評定

  試驗后,自救器增重不超過5g即為合格。

  1.6過濾器氣密性試驗

  1.6.1試驗條件

  電干燥空氣通入口具,壓力為981Pa(100mmH2O)。

  1.6.2試驗裝置

  試驗裝置,如圖5所示。

  圖5過濾器氣密性試驗裝置

  1—橡膠塞;2—口具接頭;3—過濾器;4—密封罩;5—測壓三通管;6—傾斜式微壓計

  1.6.3試驗步驟

  1.6.3.1將過濾器底部進氣口用密封罩罩上,取下呼氣閥,用橡膠塞封閉,使之氣密;

  1.6.3.2檢查裝置自身的氣密性;

  1.6.3.3將干燥空氣通入口具,加壓到1.6.1規定的數值;

  1.6.3.4啟動計時器,觀測并記錄30s內,水柱下降的數值。

  1.6.4試驗結果評定

  按1.6.3.4觀測,數值小于29Pa(3mmH2O)時,過濾器氣密性合格。

  1.7呼氣閥氣密性試驗

  1.7.1試驗原理

  將呼氣閥裝在定容腔體上,抽氣至指定負壓,然后測量因呼氣閥漏氣而使負壓恢復到零所需要的時間,以此來評定呼氣閥的氣密性。

  1.7.2試驗條件

  1.7.2.1呼氣閥與定容腔體的連接部位要氣密,與水平面要垂直,閥片不要因受力而變形。

  1.7.2.2抽氣流量為1±0.1L/min,定容腔內負壓為1.47kPa(150mmH2O)。

  1.7.3試驗裝置

  呼氣閥氣密測試儀,如圖6所示。

  圖6呼氣閥氣密測試儀

  1—水柱壓力計;2—定容腔體;3—抽氣控制閥;4—空氣流量計;5—吸引瓶;6—泄流閥;7—連通閥;8—溢流漏斗;9—呼氣閥

  注:①定容腔體:容積50±5mL。

  ②水柱壓力計:0~1.96kPa(0~200mmH20),內徑3~4mm。

  ③空氣流量計:0~1500mL/min。

  1.7.4試驗步驟

  1.7.4.1檢查儀器系統氣密性:將定容腔體與呼氣閥的通孔封閉,抽氣至負壓1.47kPa,關閉抽氣控制閥后,經兩分鐘觀察不出壓力變化即可。

  1.7.4.2將被測呼氣閥田酒精棉擦凈,曬干或吹干后裝在定容腔體上。

  1.7.4.3以1±0.1L/min的流量,抽氣至定容腔體內負壓大于1.47kPa(150mmH2O),關閉控制閥。

  1.7.4.4從負壓1.47kPa(150mmH2O)起,啟動計時器,記錄負壓恢復到零時需要的時間。

  1.7.5試驗結果評定

  遇有下述情況之一時,即為呼氣閥氣密性不合格:

  a.抽氣流量已達1±0.1L/min,而負壓達不到1.47kPa(150mmH2O);

  b.呼氣閥內負壓恢復到零的時間少于15s。

  1.8過濾器下方視野試驗

  按GB2891.4—82《過濾式防毒面具視野的試驗方法》執行。

  1.9封口帶開啟拉力試驗

  開啟拉力應在標準拉力試驗機上進行,拉力方向與水平面夾角為80~90°。

  1.10非金屬外殼表面絕緣電阻測定

  按GB1410—78《固體電工絕緣材料絕緣電阻、體積電阻和表面電阻系數試驗方法》執行。

  2機械環境試驗

  2.1跌落試驗

  在水泥地面上,放置一塊不超過50mm厚的松木(或杉木)板,將自救器從一米高處自由落下三次。

  2.2耐碰撞試驗

  2.2.1試驗裝置

  標準沖擊試驗臺或專用滾動試驗箱。滾動試驗裝置,如圖7所示。

  圖7滾動試驗裝置

  1—電機;2—減速器;3—木箱

  2.2.2試驗條件

  2.2.2.1標準沖擊試驗臺

  a.跌落高度:20mm;

  b.碰撞頻率:80~100次/min;

  c.沖擊平臺加速度:8g;

  d.碰撞次數:50000次;

  e.碰撞試驗時,自救器放在振動臺的金屬盤上。不加固定,保持互不接觸;

  f.自救器依次取平臥、立放、倒置三種位置,共碰撞50000次。

  2.2.2.2滾動試驗箱

  a.滾動試驗箱為厚18mm的木制箱體,內部尺寸為30cm×30cm×30cm;

  b.每次裝入的自救器為3臺;

  c.試驗箱轉數為60r/min,滾動時間為10min。

  3材料試驗

  3.1橡膠材料試驗

  3.1.1橡膠材料試樣的制備、試驗條件、試驗數據的處理均按GB527—83《硫化橡膠物理試驗方法的一般要求》執行。

  3.1.2橡膠材料扯斷強度試驗、扯斷伸長率試驗、扯斷永久變形試驗,均按GB528—82《硫化橡膠拉伸性能的測定》執行。

  3.1.3橡膠材料硬度試驗,按GB531—83《橡膠邵爾A型硬度試驗方法》執行。

  3.1.4橡膠材料耐寒性試驗,按HG4—841—81《硫化橡膠脆性溫度的測定方法》執行。低溫槽內介質溫度取-35℃。

  3.1.5橡膠材料耐老化試驗,按GB3512—83《橡膠熱空氣老化試驗方法》執行。

  老化試驗溫度:呼吸氣閥片120℃,其他100℃;

  老化時間:24h;

  老化系數:選用抗張積表示的老化系數Kj。

  3.2金屬材料耐腐蝕性試驗

  金屬材料耐腐蝕性試驗按GB2423.17—81《電工電子產品基本環境試驗規程試驗Ka:鹽霧試驗方法》執行。試驗持續時間為48h。

  4試驗安全規則

  4.1防一氧化碳性能試驗裝置,必須置于試驗室通風櫥內。

  4.2試驗場所一氧化碳最高允許濃度不得大于24ppm,試驗場所應備有一氧化碳檢測儀和極限濃度報警裝置。

  4.3應盡可能采用一氧化碳鋼瓶供氣。鋼瓶必須與試驗間隔離。同時加防護屏和安全標志牌。

  4.4如需在試驗室產生一氧化碳時,必須備有個體防護裝置。

  4.5在試驗中,試驗人員要嚴格遵守安全技術規則。

  4.6試驗人員應按操作規程經常檢查試驗設備的氣密性。

  4.7試驗時,對從試驗箱排出的廢氣,應附加凈化或排空裝置。

  5其他

  試驗儀器、儀表,必須按有關規定由國家指定的計量部門進行定期檢驗、標定方可使用。

  附錄A

濕度測量

(補充件)

  A.1濕度測量,采用氣象用干、濕球溫度計、氣象紗布和蒸餾水。

  A.2干、濕球插入深度與過濾器進氣口端面平齊。

  A.3濕球紗布包扎步驟

  A.3.1用清潔蒸餾水洗凈濕球溫度計球部。

  A.3.2將100mm長的新紗布在蒸餾水中浸濕,平展無皺褶地包卷在濕球溫度計球部。紗布絕大部分留在下邊。重疊部分不得超過球部圓周的四分之一。

  A.3.5用紗線扎兩道。球部下方的紗線不宜扎得過緊。

  A.4紗布垂直放入容積為30~50mL的水杯中,保持平整。

  A.5濕球溫度計球部距蒸餾水水面約30mm。水杯應保持經常注滿蒸餾水。

  附加說明:

  本標準由勞動人事部提出。

  本標準由遼寧省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煤炭科學研究院撫順煤炭研究所負責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肖應璋、樊錫瑛、王淑英、施申忠。

主站蜘蛛池模板: 观塘区| 巴林右旗| 大港区| 山阴县| 阳曲县| 保定市| 金山区| 武鸣县| 红安县| 江津市| 河西区| 肇东市| 南陵县| 来凤县| 商城县| 紫金县| 信宜市| 遂宁市| 岳池县| 汶川县| 云阳县| 连州市| 双鸭山市| 肇州县| 双城市| 台山市| 芜湖市| 东光县| 镇沅| 永宁县| 弥勒县| 铜梁县| 武汉市| 临邑县| 呼和浩特市| 宜兰县| 晴隆县| 乐业县| 边坝县| 周宁县| 奇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