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新興行業職業危害嚴重崗位防塵防毒關鍵技術及裝備。
納米材料生產和使用場所總粉塵TWA控制在1mg/m3以下,呼塵TWA控制在0.7mg/m3以下。絲網印刷車間苯的TWA控制在6mg/m3以下,短時間控制在10mg/m3以下。100m3潔凈室達到十萬級潔凈度要求時所需時間≤20min。蓄電池生產企業鉛TWA控制在0.03mg/m3以下。電子行業元器件清洗作業場所丙酮TWA控制在300mg/m3以下。
(五)應急救援領域。
1.安全生產應急平臺技術及裝備。
實現國家、省、市安全生產應急平臺以及同級政府相關部門平臺之間縱橫聯通及信息共享,形成應急資源及信息動態管理、應急預案數字化管理及演練評估、事故態勢預測分析、專家協同會商等;移動應急平臺總質量小于40kg,通過車載、單兵攜帶等形式可快速部署,具備現場場景識別和快速構建、現場綜合信息實時采集傳輸與快速預測分析功能,實現現場全方位聲像實景信息采集傳輸、多級多方案協同標繪、在線會商、遠程協同指揮。
2.低空智能信息采集飛行器。有效載荷大于2kg,固定翼飛行器續航時間不小于2h,旋翼飛行器續航時間不小于30min,信息傳輸距離大于10~15km,可集成紅外測溫技術、高清圖像傳感技術和氣體傳感技術,并能夠接收和中繼事故現場地面監測設備的監測數據,可進行事故現場大范圍參量監測及遠程傳輸。
3.應急救援用機器人。
危險環境信息智能采集機器人:有效載荷大于5kg,續航能力大于5km,連續工作時間不低于4h,實現防水、防塵和防爆功能,集成非接觸測溫、氣體檢測、障礙物距離測量和圖像識別等技術,實現自主避險功能,可單兵便攜,適宜通過狹小縫隙空洞,可遙控或半自主工作。
用于危險環境作業、救援的主從遙操作移動雙臂作業機器人:用于危險環境下進行設備維修、接線、切割、焊接、清掃、探測、目標抓取和精確定位等較為復雜和精密的作業,采用主從有線或無線遙控操作方式,機械臂可自主實現末端作業工具的更換,可選裝多個傳感設備和作業工具,機器人的兩個機械臂至少具有七個自由度,每個機械臂末端最大荷載不少于10kg,重復定位精度不低于0.5mm,連續工作不小于4h。
4.生命探測與搜索定位技術及裝備。復雜環境下探測距離大于10m,小型便攜。
5.井上井下透地通信技術及裝備。雙向音頻信號傳輸透地深度達800m。
6.地面大直徑救援鉆孔快速施工關鍵技術及裝備。下排渣式擴孔用大直徑空氣潛孔錘鉆進技術成孔直徑800mm;擴孔用大直徑空氣錘雙壁鉆具反循環鉆進技術,成孔直徑800mm。大功率動力頭車載式鉆機(拖車式鉆機)轉矩30000N•m,起拔力90t,給進力15t,最大開孔直徑900mm,動力頭通徑120mm;救生艙主要結構尺寸艙體外徑580mm,艙體內部高度1900mm,艙體內部直徑500mm;實時視頻和語音通信系統,視頻最大幀率≥25幀/秒,分辨率≥1024×768dpi。
7.井下大口徑水平鉆機。成孔直徑800mm,鉆孔長度80m。
8.井下強排水用潛水電泵。流量最大可達1100m3/小時,揚程最高可達1700m,功率最大為4000kW,允許潛沒深度不超過70m;介質適應性方面,可泵送固體顆粒體積濃度不超過2%、最大固體顆粒截面積不超過過流面積50%的水流;孔口濾網有效面積不低于吸入口面積的3倍。
9.高可靠性應急救援用潛水電泵。允許潛沒深度大于600m;適應介質固體顆粒體積濃度不低于2%,最大固體顆粒不低于過流面積50%。配套管路承壓能力不低于6.4MPa,可實現現場快速連接的管接頭,單個接頭安裝連接時間不超過5min。
10.化學氧自救器。吸氣溫度≤55℃,最長防護時間60min,表面最高溫度不超過呼吸溫度,二氧化碳平均濃度≤1.5%,短時間最大濃度≤3.0%,在規定防護時間內氣囊中氧濃度≥21%,在1.96kPa壓力下不漏氣,30s內氣囊達排氣時體積的2/5,60s內達排氣時體積的4/5,重量≤3.5kg,攜帶使用壽命最長為3年,貯存和使用總時間累計最長為5年,采用片狀生氧劑的,最長允許使用5年。
二、科技攻關重點方向
(一)煤礦領域。
課題類型 | 攻關方向 | ||
---|---|---|---|
基礎理論研究 | 瓦斯災害危險性區域分布的地質作用機理及預測研究 | ||
煤巖瓦斯動力災害演化致災機理及控制研究 | |||
低滲透性煤層增透機理及高效瓦斯抽采研究 | |||
瓦斯煤塵爆炸機理和傳播規律及控制研究 | |||
深部煤層底板突水機理研究 | |||
侏羅紀煤田頂板巨厚含水層透水機理研究 | |||
老空水地球物理響應特征基礎理論研究 | |||
礦井涌水量預測基礎理論研究 | |||
煤低溫氧化自燃機理研究 | |||
煤層自燃前兆信息演化特征與預警理論研究 | |||
瓦斯與煤自燃災害耦合致災及演化規律研究 | |||
礦井火災災變通風熱力學研究 | |||
煤自燃防治材料的物化特性與效應性研究 | |||
采區高電壓供電安全保障理論與技術研究 | |||
深井提升安全保障基礎理論研究 | |||
井下快速運輸安全保障理論研究 | |||
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發 | 區域瓦斯治理 | 深部煤體區域瓦斯參數測定技術及裝備 | |
大范圍高精度地質構造構超前探測技術及裝備 | |||
低滲透性煤層井下大范圍增透技術及裝備 | |||
井下千米定向大直徑一次成孔鉆進技術及裝備 | |||
突出松軟煤層深孔定向鉆進技術及裝備 | |||
回轉鉆機鉆孔軌跡測定等井下瓦斯抽采鉆孔施工技術及裝備 | |||
薄煤層及軟巖保護層遠控機械化開采技術及裝備 | |||
頂底板巖巷穿層鉆孔增透與卸壓抽采技術及裝備 | |||
地面施工的瓦斯治理 | 典型地質條件下地面井抽采瓦斯技術及裝備 | ||
低滲透煤層井上下聯合抽采瓦斯關鍵技術及裝備 | |||
地面遠距離控制井下鉆孔鉆進技術及裝備 | |||
決策智能化瓦斯災害防治 | 瓦斯災害隱患信息傳感技術及裝備 | ||
瓦斯災害隱患辨識模型 | |||
礦井智能通風關鍵技術及裝備 | |||
物探技術及裝備 | 地面核磁共振電法探測技術及裝備 | ||
井下三維電磁探測技術及裝備 | |||
多手段綜合物探探測與分析技術 | |||
鉆探技術及裝備 | 井下高壓水探放技術及裝備 | ||
硬巖層高效定向鉆進技術及裝備 | |||
松軟破碎地層鉆進技術及裝備 | |||
化探技術及裝備 | 重點礦區充水含水層水化學特征數據庫 | ||
煤礦突水水源綜合判別技術 | |||
水害評價與預測技術 | 深部煤層底板突水危險性評價技術 | ||
深部煤層底板突水預測技術 | |||
水害治理技術及裝備 | 奧灰頂部利用及注漿改造技術研究 | ||
火災治理 | 煤礦火災早期監測預警與控制技術及裝備 | ||
礦井隱蔽火源探測技術及裝備 | |||
典型外因火災監控技術及裝備 | |||
礦井火災治理技術及裝備 | |||
供電安全 | 防越級跳閘技術及裝備研發 | ||
井下高壓設備耐壓絕緣技術 | |||
電力智能監測、控制技術及裝備 | |||
井下高壓電網選擇性漏電保護技術及裝備研發 | |||
低煙無(低)鹵阻燃電纜 | |||
監測監控 | 井下設備設施監控和故障診斷技術 | ||
電氣設備運行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人的不安全行為監測監控技術。 | |||
井下生產及安全設備設施地面控制技術及裝備 | |||
礦井水害實時監測及預警技術及裝備 | |||
基于物聯網的煤礦綜合信息化及聯動控制技術及裝備 | |||
提升裝備 | 千米深井提升及安全保障技術及裝備 | ||
鋼絲繩在線監測技術及斷繩抓捕技術及裝備 | |||
礦用防爆柴油機綜合防爆技術研究 | |||
井下快速運輸裝備及安全保障技術 | |||
綜采工作面快速搬家技術及裝備 | |||
井下運輸監控技術及裝備研發 | |||
課題類型 | 攻關方向 | |
---|---|---|
基礎理論研究 | 復雜富水礦床開采安全關鍵技術研究 | |
露天地下聯合安全開采關鍵技術研究 | ||
尾礦庫泥砂淤積及其影響與控制關鍵技術研究 | ||
大洋金屬礦產資源海底集輸關鍵技術研究 | ||
高含硫氣田水合物形成機理、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 | ||
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發 | 非煤礦山典型災害探測與治理技術及裝備 | 掘進工作面前方區域復雜地質超前預報技術及裝備 |
井下復雜地質體賦存狀態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及裝備 | ||
大深度、高精度探測井下采空區技術及裝備 | ||
復雜地質條件下高精度三維探測技術及裝備 | ||
露天礦山邊坡隱患探測與監控技術裝備 | ||
尾礦庫內部隱患探測與潰壩監測預警技術和裝備 | ||
超大規模超深井開采安全 | 超深井建井施工安全管控體系和圍巖支護預警技術 | |
超大規模地下金屬礦山開采地壓規律及充填技術 | ||
超深井典型災害事故前兆檢測預警與控制技術 | ||
超深井高速大載重提升安全檢測技術及裝備 | ||
超深井熱害機理與防治技術和裝備 | ||
大水礦床頂板高壓注漿技術及裝備 | ||
非煤礦山重大災害工程模擬驗證與檢測技術 | 試驗巷道、邊坡試驗場和尾礦庫試驗場等大型設施模型 | |
關鍵致災因素宏觀可測物理量的檢驗指標、檢測方法、檢定程序 | ||
非煤礦山重大災害事故預防檢測技術體系 | ||
海上石油天然氣開采平臺安全保障 | 高含硫氣井鉆井安全技術及裝備 | |
高含硫氣田公眾安全保護技術及裝備 | ||
鉆井平臺技術及裝備 | ||
深海油氣開采風險控制與完整性管理技術 | ||
深海油氣開采作業應急技術及裝備 |
課題類型 | 攻關方向 | |
---|---|---|
基礎理論研究 | 危險化工工藝儀表功能安全評定技術研究 | |
危險化工工藝熱安全風險評估與工藝安全設計保障技術研究 | ||
基于可接受風險的化工生產、儲存裝置安全防護距離確定技術研究 | ||
基于風險管理的危險工藝化工過程安全完整性管理技術研究 | ||
城鎮(區)高風險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搬遷及統籌選址布局決策輔助關鍵技術研究 | ||
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發 | 大型石化裝置安全保障 | 大型新型煤化工裝置事故致因機理及安全保障關鍵技術裝備 |
大型石油化工裝置近遠程雷電預警及處置關鍵技術裝備 | ||
典型化學品事故場景及動態演變過程三維模擬恢復成套技術 | ||
典型危險化工工藝及裝置三維數字化建模及缺陷修復技術及裝備 | ||
基于紅外成像及光譜多普勒效應的危險化學品微泄漏檢測技術和裝備 | ||
化工園區多災害耦合風險評估與防控技術 | ||
高含硫石油天然氣安全生產保障 | 高含硫天然氣凈化處理廠安全保障關鍵技術 | |
高含硫原油安全加工保障關鍵技術 | ||
高含硫原油煉制過程硫化亞鐵氣相鈍化防治技術及裝備 | ||
危險化學品管道和道路運輸安全保障 | 城鎮道路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重大事故防治關鍵技術 | |
城鎮液化天然氣加氣站重大事故防治關鍵技術及裝備 | ||
油氣長輸管道安全保障關鍵技術 | ||
危險化學品長輸管線高精度泄漏遙感監測預警成套技術及裝備 |
課題類型 | 攻關方向 | |
---|---|---|
基礎理論研究 | 氣流均一型斜降流通風機理與有害物質控制特性研究 | |
復雜空間多元混合通風機理與塵毒危害控制特性研究 | ||
密集焊接作業大型廠房電焊煙塵擴散規律與控制特性研究 | ||
納米材料擴散規律與控制特性研究 | ||
絲網印刷作業毒物擴散規律與控制特性研究 | ||
潔凈室快速凈化機理與粉塵控制特性研究 | ||
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發 | 煤礦井下防塵 | 低透氣性煤層注水與瓦斯抽采協調技術及裝備 |
呼吸性粉塵在線監測與快速檢測關鍵技術及裝備 | ||
控制呼吸性粉塵的噴霧降塵關鍵技術及裝備 | ||
掘進等工作面成套通風除塵與凈化關鍵技術及裝備 | ||
適用于煤礦井下作業特點的呼吸追隨型防爆防塵面罩 | ||
復雜大型空間的職業病危害防治 | 密集焊接作業大型廠房電焊煙塵綜合防護技術及裝備 | |
大型復雜涂裝作業廠房綜合防毒技術及裝備 | ||
大型復雜機加廠房噪聲防護技術及裝備 | ||
大型隧道施工過程防塵關鍵防護技術及裝備 | ||
具有特殊防護功能的系列塵毒危害呼吸防護用品 | ||
過濾式防毒呼吸防護裝備壽命終結指示器 | ||
中小企業職業危害嚴重崗位共性防塵防毒 | 粉劑裝袋和裝車作業防塵關鍵技術及裝備 | |
人工打磨作業防塵關鍵技術及裝備 | ||
人工破碎作業職業病危害控制關鍵技術及裝備 | ||
有機溶劑人工調配和噴涂作業防毒技術及裝備 | ||
人工刷(涂)膠作業防毒關鍵技術及裝備 | ||
適用于長時間采樣的無泵型采樣器 | ||
新興行業職業危害嚴重崗位防塵防毒 | 納米材料生產和使用場所防塵關鍵技術及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