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單位進行下列施工作業,應當向管道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能源)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ㄒ唬┐┛缭焦艿赖氖┕ぷ鳂I;
。ǘ┰诠艿谰路中心線兩側各五米至五十米以及本條例第五十條第一項所列管道附屬設施周邊一百米地域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鐵路、公路、河渠,架設電力線路,埋設地下電纜、光纜,設置安全接地體、避雷接地體;
。ㄈ┰诠艿谰路中心線兩側各二百米以及本條例第五十條第一項所列管道附屬設施周邊五百米地域范圍內,進行爆破、地震法勘探或者工程挖掘、工程鉆探、采礦。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能源)主管部門接到申請后,應當組織施工單位與管道企業協商確定施工作業方案,并簽訂安全防護協議;協商不成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能源)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進行安全評審,作出是否批準作業的決定。
因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施工作業或者其他原因,需要減少油氣輸送量或者停止通油通氣的,管道企業應當將作業時間和受影響區域提前四十八小時向社會公告。
第三十條 因修建鐵路、公路、水利工程等公共工程,確需在管道專用隧道中心線兩側各一千米地域范圍內實施采石、爆破作業的,應當經管道所在地縣(市、區)發展和改革主管部門批準,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方可實施。
依照前款以及本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進行施工作業的,管道企業應當指派專門人員到現場進行管道保護安全指導。
施工結束后,管道企業應當參與有關管道安全防護方面的竣工驗收。
第三十一條 禁止下列危害管道安全或者建設的行為:
(一)擅自開啟、關閉管道閥門;
。ǘ┰诼竦毓艿郎戏降难膊楸愕郎闲旭傊匦蛙囕v;
。ㄈ┰诘孛婀艿谰路、架空管道線路和管橋上行走或者放置重物;
。ㄋ模┮苿、毀損、涂改管道標志或者警示牌;
(五)在管道線路中心線兩側各五米地域范圍內,種植可能損壞管道防腐層的深根植物,或者堆放重物、取土、采石、用火、排放腐蝕性物質、挖塘、修渠、修曬場和水產養殖場、修建建筑物、使用機械工具進行挖掘施工;
(六)在穿越河流的管道線路中心線兩側各五百米地域范圍內,拋錨、拖錨、挖砂、挖泥、采石、水下爆破,但在保障管道安全的條件下,為防洪和航道通暢而進行的養護疏浚作業除外;
。ㄆ撸┰诠艿缹S盟淼乐行木兩側各一千米地域范圍內,實施本條例第三十條規定以外的采石、采礦、爆破;
。ò耍┰诒緱l例第五十條第一項所列管道附屬設施的上方架設電力線路、通信線路,或者在儲氣庫構造區域范圍內進行工程挖掘、工程鉆探、采礦;
。ň牛┳璧K依法進行的管道建設。
第三十二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危害管道安全或者建設的違法行為,有權向發展和改革(能源)主管部門或者公安機關舉報。
對提供違法行為線索并查證屬實的,發展和改革(能源)主管部門或者公安機關應當予以表彰或者獎勵。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以及村(居)民委員會發現危害管道安全或者建設的違法行為,應當及時勸阻、依法制止;勸阻、制止無效或者可能造成危害后果的,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的職責分工,向發展和改革(能源)主管部門、公安機關報告,并協助查處。
相關部門接到舉報或者報告后,對屬于本部門職責的,應當立即受理并依法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對不屬于本部門職責的,應當立即移送有權處理的部門,并告知當事人。
第三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能源)、公安、安全生產監督等部門依法履行職責時,有權采取下列措施:
。ㄒ唬┰儐栍嘘P管道安全情況并查閱、復制或者抄錄有關資料;
。ǘz查管道標志和警示牌設置情況;
。ㄈz查、測試管道保護設施、設備、器材;
。ㄋ模z查管道保護制度制定、實施及相關崗位人員配備情況;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措施。
第四章 應急預案
第三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以及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管道事故應急預案,結合本行政區域實際情況,制定管道事故應急預案,建立應急反應和處置機制。
第三十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管道保護需要,確定相對固定的管道事故應急救援隊伍,并配備相應裝備,定期開展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第三十六條 管道企業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制定本企業管道事故應急預案,配備應急救援人員和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并根據本企業生產和管道特點以及事故預防重點每年開展應急救援演練。
管道企業的應急預案應當與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應急預案相銜接,并報管道所在地發展和改革(能源)、安全生產監督、公安、應急主管部門備案。
第三十七條 發生管道事故的,管道企業應當立即啟動本企業管道事故應急預案,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者減輕事故危害,及時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危害的單位和居民,并按照規定向事故發生地縣(市、區)發展和改革、公安、安全生產監督等部門報告。
第三十八條 發生管道事故的,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發展和改革(能源)、公安、安全生產監督等部門立即啟動相應的管道事故應急預案,進行事故應急處置與救援。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依照下列規定,采取必要的應急處置措施,減少事故損失,防止事故蔓延、擴大:
。ㄒ唬┽槍κ鹿蕦θ梭w、動植物、土壤、水源、大氣造成的現實危害和可能產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閉、隔離等措施;
。ǘ┝⒓唇M織營救和救治受害人員,疏散、撤離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護危害區域內的其他人員;
。ㄈ┭杆倏刂莆:υ矗瑴y定事故的危害區域及危害程度;
(四)對事故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狀況進行監測、評估,并采取相應的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措施。
第三十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管道事故,應當立即報警,相關單位和個人應當為報警以及應急處置、救援提供便利,不得阻撓。
第四十條 發生管道事故的單位及其有關人員應當按照事故調查部門的要求保護現場、接受事故調查,如實提供與事故有關的情況;未經事故調查部門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移動事故現場物品。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法律、行政法規已有法律責任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十二條 管道企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能源)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有權機關依法給予處分:
。ㄒ唬┪匆勒毡緱l例規定對管道進行巡護、檢測和維修的;
。ǘ⿲Σ环习踩褂脳l件的管道未及時更新、改造或者停止使用的;
。ㄈ┪匆勒毡緱l例規定設置、修復或者更新有關管道標志或者警示牌的;
(四)未依照本條例規定將管道竣工測量圖報送備案的;
(五)未制定本企業管道事故應急預案,或者未將本企業管道事故應急預案報送備案的;
。┌l生管道事故,未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者減輕事故危害的;
(七)對停止運行、封存、報廢的管道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或者未依照本條例規定報送備案的;
(八)未經評審論證,擅自重新啟用已經停止運行、封存的管道的。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規定,截留、挪用、私分、拖欠臨時用地補償費的,由有權機關責令改正,退還有關款項;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管道企業發現管道存在安全隱患未及時排除或者未按照規定報告的,由負責受理外部安全隱患報告的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有權機關依法給予處分。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規定,未經依法批準,或者未按照批準的施工作業方案進行施工作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能源)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對違法修建的危害管道安全的建筑物或者其他設施,責令限期拆除;情節較重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一項至第四項規定,實施危害管道安全行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能源)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五項至第九項規定,實施危害管道安全行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或者責令改正;對違法修建的建筑物或者其他設施,責令限期拆除,并依照下列規定處以罰款:
(一)有第五項至第八項行為,情節較重的,對單位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二)有第九項行為,情節嚴重的,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能源)主管部門、公安機關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作出責令限期拆除的決定后,當事人逾期不拆除的,由作出責令限期拆除決定的部門報請本級人民政府責成有關部門依法強制拆除。
強制拆除的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
第四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能源)主管部門、公安機關和其他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有權機關依法給予處分:
(一)發現管道存在安全隱患,未責令管道企業或者相關單位、個人采取措施排除隱患的;
。ǘ┮婪☉攨f調排除或者報請本級人民政府組織排除的管道外部安全隱患,不及時協調排除或者報請本級人民政府組織排除的;
(三)從管道建設和保護工作中謀取非法利益的;
。ㄋ模┻`法實施監督檢查和行政處罰的;
(五)有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的。
第六章 附 則
第五十條 本條例所稱管道附屬設施包括:
。ㄒ唬┕艿赖募訅赫、加熱站、計量站、集油站、集氣站、輸油站、輸氣站、配氣站、處理場、清管站、閥室、閥井、放空設施、油庫、儲氣庫、裝卸棧橋、裝卸場;
。ǘ┕艿赖乃し雷o設施、防風設施、防雷設施、抗震設施、通信設施、安全監控設施、電力設施、管堤、管橋以及管道專用涵洞、隧道等穿跨越設施;
。ㄈ┕艿赖年帢O保護站、陰極保護測試樁、陽極地床、雜散電流排流站等防腐設施;
。ㄋ模┕艿来┰借F路、公路的檢漏裝置;
。ㄎ澹┕艿赖钠渌綄僭O施。
第五十一條 本條例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
上一篇:浙江省防震減災條例[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