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產勞動中,由于作業場所的安全防護措施有缺陷以及作業人員的麻痹大意,往往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傷害事故。意外傷害事故發生后,如果救護人員對傷者的急救措施不當,就有可能加重傷者的病情。因此,掌握正確的急救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一、觸電的急救
搶救觸電者應做到“三快”。即快速讓傷者脫離電源;快速就地搶救和快速轉送醫療單位。具體來說,一旦發現有人觸電,救護者應立即將電閘關閉或用絕緣物體如竹、干木棒、塑料、橡皮等使觸電者與電線、電器脫離,切不可在電源未切斷前,用手接觸傷者,以免引起自身觸電。應快速對呼吸停止、且還有心跳的人進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對心跳已停止,但還有呼吸的人,應立即做胸外心臟擠壓;對于呼吸心跳都停止者,則應同時進行人工呼吸與心臟擠壓,一直做到恢復呼吸為止。在上述搶救過程中,同時派出人員盡快與就近醫院聯系,并快速轉送醫院進
二、頸部血管損傷的急救
頸部血管損傷有閉合性和開放性損傷兩種,對于開放性損傷大出血者,急救應及時,其方法是:應立即用手指或手掌在鎖骨上方將血管直接壓向頸椎橫突,暫時止血后,再用多層敷料或潔凈的布類填塞傷口,同時將健側上臂拉上舉過頭頂,再用繃帶纏繞頸部連同上舉的健側上臂施行加壓包扎,切不可加壓纏繞頸部,以免加重腦部缺血。對疑有血腫壓迫而引起呼吸困難者,應將頭偏向健側,速送醫院處理。對頸部血管鈍器傷和內膜損傷血栓形成者,也須及時送往醫院觀察治療。
三、頸椎損傷的急救
頸椎損傷有五大類,無論哪種損傷,不可急急忙忙將傷者送往醫院,應該首先將傷者就地平放或者平臥在硬板床上,并用雙手托住傷者的頭頸部,使其與身體保持平衡,以免加重傷情。待傷者傷情穩定后,轉送醫院時,嚴禁采用背、抱、兩人抬的方式,應用硬板擔架或門板轉送傷者;搬動傷者時,應將傷者兩下肢并攏伸直,兩上肢伸直貼身,3~4人同時托住頭、肩、臂和下肢,將傷者身體平托起來放上硬板擔架,也可扶住傷者軀干,一起用力,使之成為一個整體滾動到硬板擔架上。對于疑有頸椎骨折者,在轉送途中,還須有專人托扶頭部,沿縱軸向上略加牽引,使頭部、頸部和軀干一同移動或滾動。平臥后用枕頭或砂袋,也可將較厚的衣物折疊放置在兩側固定頭部,以免頭部搖擺。完成以上救護工作后再送往醫院治療。
四、外傷出血的急救
皮膚肌肉、手足等因意外傷害出血,千萬不要驚慌,不可用香灰、煙灰、泥土、吐唾液、貼樹葉等方式止血,以免弄臟傷口而感染。對于毛細血管出血,應用一塊柔軟干凈的布、毛巾等蓋住傷口,然后用手按壓即可止血。靜脈出血,先扎緊傷口下方肢體,然后用干凈手絹、毛巾或消毒紗布蓋住傷口,外用布條或繃帶加壓包扎,若無特殊情況,四至五天后打開。小動脈出血只要扎緊傷口上方,然后用紗布或藥棉擠壓包扎即可止血。大動脈出血,先在出血管上端的皮膚上墊以毛巾或布片,然后用褲帶或繃帶、皮帶扎緊,若現場有橡皮更好,切不可用電線、鐵絲、細繩子扎傷口。一般動靜脈小傷出血,在包扎前最好用生理鹽水或稀薄的肥皂水沖洗擦干,有條件的可涂上紅藥水,以便消毒殺菌。
五、火焰燒傷的急救
意外燒傷事故發生后,傷者應迅速脫離燒傷現場,撲滅身上的火苗,不可到外亂跑。火苗撲滅后,救護者應及時除去傷者身上燃燒或熱液浸濕的衣服,必要時應用剪刀除去,以減少創面的繼續損傷,然后為燒傷者止痛。可用涼水、鹽水、醬油或酒涂抹患處,這樣可迅速止痛、消腫,防止起泡。條件允許的,可立即讓傷者服用去痛片或其它止痛藥,必要時可肌注嗎啡10毫克。要讓傷者平臥,注意保溫,并服含鹽的熱飲料,以防止傷者發生休克。為了避免燒傷創面發生感染,在現場急救時,最好用干凈衣服、被單遮蓋和保護創面,以避免病菌感染或發生再損傷。燒傷創面忌用龍膽紫一類有色的外用藥,以免影響對燒傷深度的估計。現場急救完成后,應及時將傷員送往醫院救治。
六、化學燒傷的急救
一般常見的化學燒傷主要是指強酸(如硫酸、鹽酸、硝酸等)、強堿(氫氧化鈉、氨水、石灰等)的燒傷。無論哪種燒傷,均應立即脫去被濕衣服,迅速用大量清水沖洗患處半小時至1小時,以達到稀釋和消除創面存留的化學物。若眼部燒傷,應首先放清水作徹底沖洗,切忌用手或手帕來揉擦。生石灰燒傷,先用干布將石灰抹去,再用水沖洗。完成上述急救工作后,應將燒傷者送往醫院診治。
七、熱液燙傷的急救
熱液燙傷分為三度:一度只燙壞表皮,皮膚發紅,不起泡,但很痛;二度燙壞了真皮層,疼痛和起水泡;三度全層皮膚以及皮膚下面的脂肪、骨肉都燙傷,外表發白或燒成焦黑,沒有疼痛。如果 有人發生燙傷,燙傷處應立即在自來水中沖浸半小時左右,然后輕輕將鞋、襪、褲子脫下。如果鞋、襪不易脫下,不要硬脫,可用剪刀剪開,輕輕揭掉,以免撕破表皮。一、二度燙傷在燙傷后幾小時內疼痛最重,可繼續在自來水中浸泡,這樣可減輕疼痛,減少腫脹。一度燙傷在水中浸泡后,只要在燙傷局部抹點燙傷膏或干凈的動植物油,可不包扎。若水泡過大,或者三度燙傷,應及時送往醫院治療。
八、閃腰的急救
閃腰,醫學上稱為腰肌損傷。閃腰是人們在生產勞動中抬舉重物或彎腰伸腰時,由于姿勢和用力不當或猛然用力而造成的。這時腰部有劇烈的疼痛,同時不能自由活動。閃腰后,傷者應用手扶住腰部,然后側臥或伏臥在硬板床上,這樣可使腰部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令腰肌放松,減輕疼痛感。救護人員應找到傷者的腰部壓痛點,輕輕的按摩,以放松緊張的肌肉。如果按摩效果不大,可以請一人扶著傷者的兩腋部,另一人握著傷者兩足踝,在床上輕輕反向牽拉傷者,有時也能使腰部錯位時小關節拉開復位。腰傷24小時內應局部冷敷(用冷水袋、冷水毛巾均可),有助于止痛和防止組織出血及腫脹。24小時后再行熱敷,以便于腰肌松馳,血腫消散。若閃腰癥狀嚴重,有可能其它組織損傷,應請醫生診治。
九、踝關節扭傷的急救
在生產勞動中,不小心足踏入坑內或者足跟踩在石頭以及其它物體上時,常常會將踝關節扭傷,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腳扭傷了。踝關節扭傷后,傷者不要急于按摩。因為此時踝關節部韌帶和毛細血管已損傷,否則會造成更多的內出血,從而影響愈合。當踝關節扭傷程度較輕時,應先用冷水外敷,這樣可減少內出血,兩天后再行熱敷,局部可用五虎丹、跌打丸之類的跌打損傷藥。踝關節扭傷后,要減少下地活動時間。若要下地,最好穿高腰鞋,這樣可減輕受傷韌帶的緊張度。踝關節扭傷后不必吃藥。對于傷勢較重者,如果幾周后不見好轉,且疼痛加劇,則應盡快到醫院治療。
十、頭部外傷的急救
常見的頭部外害事故一般有頭皮擦傷、頭皮撕脫、頭皮包塊等。對于頭皮擦傷,若有少量出血或血水滲出,應及時將傷處周圍的頭發剪掉,先用肥皂水,再用生理鹽水洗凈、抹干、涂紅藥水即可。如果創面泥沙、污物較多,考慮有發炎的可能,應到醫院處理。頭皮不小心撕脫后,會出大量的血,此時傷者會發生休克,因此,應立即止血,在頭皮流血最多的地方分開頭發,找到出血點,用干凈紗布蓋住,再用手指緊壓傷口兩側皮膚,然后把暴露的顱骨或軟組織創面用消毒紗布或白布加壓包扎好。撕脫的頭皮,要用紗布、毛巾或塑料布包好與傷者一起迅速送往醫院。頭皮包塊主要是砸、撞、跌所造成的,一般表皮無損傷,而是局部出現硬塊。因此,應在局部盡早重壓按摩,可防止腫塊迅速擴大。若已形成發紅的、有水波感的包塊即血腫達24小時以后,可用熱敷以促進其吸收。大血腫不易吸收者,禁止自行用針隨便穿刺放血,應在嚴格消毒情況下穿刺放血。
十一、眼睛意外傷的急救
眼部的皮膚不小心戳傷后,容易引起皮下出血、腫脹或有淤斑。這時千萬不要用手擠壓,應用干凈紗布或毛巾冷敷。如果出血較多,可用手絹、布條壓住傷口,送醫院急救。當眼球被刀剪以及鐵屑等物挫傷,或眼球壁被穿破時,切莫用手反復揉搓或隨便按壓,防止繼續出血和感染。這時應立即用消毒干凈的棉墊包眼。條件許可者,給予抗生素和消炎片,肌肉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并及時送往醫院搶救。眼結膜內出現異物,可用潔凈的手絹或棉簽輕輕按去。如異物落在角膜上,先用凈水沖洗 (鹽水更好),如洗不掉,可用清潔棉簽輕輕擦除即可。
十二、鼻部外傷的急救
鼻部遭受撞擊后,大多會流鼻血,對于外傷性鼻出血,首先應弄清鼻出血的性質。若為單純性粘膜損傷出血,可用濕毛巾冷敷鼻部,不一會鼻血就會止住。若血液中混有白色乳濁狀腦脊液,說明傷得不輕,因為鼻部外傷嚴重時可造成顱底骨折,這時病人除合并有其它神經癥狀外,顱底骨折可使腦膜破裂,腦脊液便經裂縫流入鼻腔。此時不論皮膚有無損傷,應立即送往醫院治療。若鼻背下陷,變平坦或成鞍狀,或偏向一側,則說明可能存在鼻骨折,此時應立即去醫院進行鼻骨整復。
十三、骨折的急救
在生產勞動中發生骨折,若屬閉合性骨折,因就地取材,可用木棍、木板、樹枝等將傷者的骨折部位固定。若是下肢骨折,應將兩下肢固定在一起,但應超過骨折的上下關節;若是上肢骨折,應將上肢挪到胸前,并固定在軀干上;若是脊柱骨折,在送往醫院時,千萬注意搬運方法:即注意保持軀體平伸位,不能讓軀體屈曲或過伸,然后3人同時將傷者平托起來,即由一人托頭及背脊,一人托臂,一人托下肢,平穩運送,以防骨折部位不穩定,從而加重病情。對于開放性骨折應清洗患處防止感染,包扎后立即送醫院治療。無論是哪種骨折,都應減少途中的顛簸,不得翻動傷者。
地址:湖南張家界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安全科
郵編:427000
下一篇:干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氣量的檢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