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應急救援預案概述
隨著施工企業生產規模的日趨擴大,施工生產過程中巨大能量潛在著危險源導致事故的危害也隨之擴大。通過安全設計、操作、維護、檢查等措施可以預防事故,降低風險,但達不到絕對的安全。因此,需要制定萬一發生事故后,所采取的緊急措施和應急方法,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急救援預案又稱事故應急計劃,是事故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急預案的總目標是控制緊急事件的發展并盡可能消除事故,將事故對人、財產和環境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據有關數據統計表明:有效的應急系統可將事故損失降低到無應急系統的6%。
建立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和應急救援體系是一項復雜的安全系統工程。應急預案對于如何在事故現場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幫助實現應急行動的快速、有序、高效,以充分體現應急救援的"應急精神",因此,研究如何制定有效完善的應急救援預案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下面結合多年的安全管理經驗總結談談對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與管理方面的一些粗淺認識。
二、應急救援預案的分類及基本內容
應急預案是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事故所需的應急行動而制定的指導性文件。
1、應急預案的分類
根據事故應急預案的對象和級別,應急預案可分為下列3種類型:
(1)綜合應急預案。綜合應急預案是從總體上闡述處理事故的應急方針、政策,應急組織結構及相關應急職責,應急行動、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應對各類事故的綜合性文件。此類預案適用于集團公司、子公司或分公司。
(2)專項應急預案。這類預案針對現場每項設施和危險場所可能發生的事故情況編制的應急預案,如現場防火、防爆的應急預案,高空墜落應急預案以及防觸電應急預案等等。應急預案要包括所有可能的危險狀況,明確有關人員在緊急狀況下的職責,這類預案僅說明處理緊急事務的必需的行動,不包括事前要求和事后措施,此類預案適用于所有工程指揮部、項目部。
(3)現場處置方案。現場處置方案是針對具體的裝置、場所或設施、崗位所制定的應急處置措施。現場處置方案應具體、簡單、針對性強。并且應根據風險評估及危險性控制措施逐一編制,做到事故相關人員應知應會,熟練掌握,并通過應急演練,做到迅速反應、正確處置。
2、應急救援預案的基本內容
(1)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①明確應急響應組織機構、參加單位、人員及其作用。
②明確應急響應總負責人,以及每一具體行動的負責人。
③列出本施工現場以外能提供援助的有關機構。
④明確企業各部門在事故應急中各自的職責。
(2)危害辨識與風險評價
①確認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地點及具體部位。
②確定事故影響范圍及可能影響的人數。
③按所需應急反應的級別,劃分事故嚴重程度。
(3)通告程序和報警系統
①確定報警系統及程序。
②確定現場24小時的通告、報警方式,如電話、手機等。
③確定24小時與地方政府主管部門的通訊、聯絡方式,以便應急指揮和疏散人員。
④明確相互認可的通告、報警形式和內容(避免誤解)。
⑤明確應急反應人員向外求援的方式。
⑥明確應急指揮中心怎樣保證有關人員理解并對應急報警反應。
(4)應急設備與設施
①明確可用于應急救援的設施,如辦公室、通訊設備、應急物資等。
②列出有關部門,如施工現場、消防、衛生、防疫等部門可用的應急設備。
③描述與有關醫療機構的關系,如急救站、醫院、救護隊等。④描述可用的危險監測設備。
⑤列出可用的個體防護裝備(如呼吸器、防護服等)。
⑥列出與有關機構簽訂的互援協議。
(5)應急決策能力與資源
①明確決定各項應急事件的危險程度的負責人。
②描述評價危險程度的程序。
③描述評估小組的能力。
④描述評價危險所使用的監測設備。
⑤確定外援的專業人員。
(6)事故后的恢復程序
①明確決定終止應急,恢復正常秩序的負責人。
②描述確保不會發生未授權而進入事故現場的措施。
③描述宣布應急取消的程序。
④描述恢復正常狀態的程序。
⑤描述連續檢測受影響區域的方法。
⑥描述調查、記錄、評估應急反應的方法。
(7)培訓與演練
①對應急人員進行培訓,并確保合格者上崗。
②描述每年培訓、演練計劃。
③描述定期檢查應急預案的實施情況。
④描述對現場應急人員進行培訓和更新安全宣傳材料的頻度和程度。
⑤明確應急演練的規模、方式、頻次、范圍、內容、組織、評估、總結等內容。
(8)獎懲
明確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中獎勵和處罰的條件和內容。
(9)應急預案的維護和更新
①明確應急預案維護、更新的基本要求。
②描述每年更新和修訂應急預案的方法。
③根據培訓與演練情況完善應急預案,實現可持續改進。
三、應急預案的策劃與編制
1、應急預案的策劃
應急預案在編制前,應認真進行策劃,策劃應急預案時應做到合理、重點突出,能反映主要的重大事故風險,并避免預案相互孤立、交叉和矛盾。策劃(重大)事故應急預案時應充分考慮下列因素:
⑴重大危險普查的結果,包括重大危險源的數量、種類及分布情況,重大事故隱患情況等。
⑵企業及項目所在地的地質、氣象、水文等不利的自然條件及其影響。
⑶企業及當地政府和上級部門已制定的應急預案情況。
⑷企業以往事故的發生情況。
⑸國家及地方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2、應急預案的編制
預案的編制應包括以下5個過程:
⑴成立由各相關部門組成的預案編制小組,指定負責人。
⑵危險分析和應急能力評估。辨識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風險,并進行影響范圍和后果分析,分析應急資源需求,評估現有的應急能力。
⑶編制應急預案。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按照有關規定和要求編制應急預案。應急預案編制過程中,應注重全體人員的參與和培訓,使所有與事故有關人員均掌握危險源的危險性、應急處置方案和技能。施工企業應急預案要與地方政府預案、上級主管單位以及相關部門的預案相銜接。
⑷應急預案的評審與發布。應急預案編制完成后,應進行評審。評審由本單位負責人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外部評審由上級主管部門或政府組織審查。評審后,按規定報有關部門備案,并經施工企業負責人批準發布。
四、應急培訓與演練
有了應急預案并不一定使企業、個人有效地對實際發生的事故做出響應,為了執行好應急預案,企業還必須就預案的整個理念、相關部門與個人的職責以及執行程序進行培訓。培訓要確保幫助事故應急救援的有關部門和應急人員充分理解計劃。
1、應急培訓的基本內容
⑴報警
a、使應急人員了解并掌握如何利用身邊的工具最快最有效的報警,如用手機、電話、、網絡或其他方式報警。
b、使應急人員熟悉發布緊急情況的方法,如電話等。
c、當事故發生后,為及時疏散事故現場的所有人員,應急人員應掌握如何在施工現場貼發警示標志等。
⑵疏散
為避免事故中不必要的人員傷亡,應培訓足夠的應急人員在緊急情況保證施工現場安全、有序的疏散被困人員或周圍人員。對人員疏散的培訓主要在應急演練中進行,通過演練還可以測試應急人員的疏散能力。
⑶火災應急培訓
由于火災的易發性和多發性,對火災應急的培訓顯得尤為重要,要求應急隊員必須掌握必要的滅火技術以在著火初期迅速滅火,降低或減小導致災難性事故的危險,因此,掌握滅火裝置的識別、使用、保養、維修等基本技術顯得十分重要。
2、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
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是檢驗、評價和保持應急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它可以發現應急資源的不足(包括人力和設備等),改善各應急部門、機構、人員之間的協調,提高應急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熟練程度,進一步明確各自的崗位與職責,提高整體應急反應能力,按照應急演練方法,應急演練可分為桌面演練、功能演練、全面演練。
⑴桌面演練
桌面演練是指由應急組織的代表或關鍵崗位人員參加的,按照應急預案及標準工作程序,討論緊急情況時應采取行動的演練活動。桌面演練的特點是對演練情景進行口頭演練,一般是在會議室內舉行。
⑵功能演練
功能演練是指針對某項應急響應功能或其中某些應急響應行動舉行的演練活動,主要目的是針對應急響應功能,檢驗應急人員以及應急體系的策劃和響應能力。
⑶全面演練
全面演練是指針對應急預案中全部或大部分應急響應功能,檢驗、評價應急組織應急運行能力的演練活動。一般要求持續幾個小時,采取交互方式進行。演練過程要求盡量真實,調用更多的應急人員和資源,并開展人員、設備及其他資源的實戰性演練,以檢驗相互協調的應急響應能力。
無論選擇何種演練方法,應急演練方案必須與本企業事故應急管理的需求和資源條件相適應。
總之,事故應急預案在應急系統中起到關鍵作用。它是針對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及其影響和后果的嚴重程度,為應急準備與響應的各個方面所預先作出的詳細安排,是開展及時、有序和有效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行動指南,施工企業應高度重視此項工作,認真編制并嚴格貫徹落實應急預案,將事故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上一篇:突發事件總體應急救援預案
下一篇:建筑物坍塌種類及應急救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