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一位朋友茶敘,不經意談及歲末年初干部與員工考核話題,他情緒一下就低落起來,滿肚的苦水全盤吐出。
他說,去年,他負責的工作以年度遙遙領先的成績位列公司成員單位之首,自己也獲得省級大獎,國網某縣供電公司某部門在表彰先進工作者的文件中,為了肯定他的成績,破例授予他某工作“突出貢獻者”的榮譽,該榮譽大大高于優秀和先進工作者稱號。縱然如此,他在國網縣供電公司由主管和分管領導、部門負責人擔任評委的年度考核中,得分卻遠不如工作平平淡淡的同事。
我常常聽到業內人士夸贊我這位朋友是系統中的“業務翹楚”“專家級精英”。了解到我這位朋友的滿腹委屈,相信大家都像我一樣,在心底吶喊:“干部與員工考核工作要真正做到公心、公平、公正!”
一年一度的干部與員工考核,是檢驗干部與員工一年來的工作進取心、工作方法、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果的有效手段,是黨組織發現和選用好干部的重要途徑。干部與員工考核這一“指揮棒”用好了,有助于提升干部與員工的精氣神,激勵所有干部與員工擔當作為、奮發有為。用不好該“指揮棒”,不但會挫傷干部與員工的積極性、磨掉干部與員工的干勁,更會污染和敗壞干部與員工隊伍生態。干部與員工考核至關重要,不可不慎,不可不善為!
做好干部與員工考核工作,考核的導向、內容、指標、方法,等等,無一不起到關鍵作用。但是,干部與員工考核的公心、公平、公正,乃是干部與員工考核的綱,綱舉才能目張。否則,再好的干部與員工考核制度和方案、再好的干部考核內容和指標、再好的干部與員工考核方式和方法,都會變弱變味,直至變成一文不值、一紙空文,導致干部與員工考核淪為“走過場”。
要公心。“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這句古訓說的雖然是治國理政的大事,但對干部與員工考核工作同樣有借鑒意義。出于公心還是出于私心對待干部與員工考核工作,體現了考核者的胸懷與境界,更決定他們的態度與作為。出于公心,就會胸襟開闊,自覺去追求客觀公正,把考核干部與員工的工作“一碗水端平”;出于私心,就難免心眼狹小,格局不夠,個人好惡情感左右理智,成為干部與員工考核的糊涂“判官”。要公心對待干部與員工考核,以客觀中立的立場來行使考核權力,才能不被個人親疏、偏見、私心蒙住雙眼,堵塞雙耳,左右心智。
要公平。人人心中都有一桿“秤”,干部與員工考核是不是公平,群眾看得最清楚。干部與員工考核做到公平,即使考核結果不如別人,被考核者也會理性對待,找到差距,見賢思齊;考核不公平,搞親疏有別,最容易讓優秀的干部與員工泄氣、產生怨氣,甚至自暴自棄、一蹶不“起”。干部與員工考核要公平,就必須一視同仁、平等以待,用“一把尺子量到底”,用“一根秤桿稱到尾”,不拿公權當私器,做到考核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考核尺子不誰短誰長,考核天平不誰輕誰重。
要公正。曾經有位名人說過:“公正才是讓工人為你工作的前提。”公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在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我們的干部群眾和全國公民一樣,越來越重視公正、渴望公正、追求公正。干部與員工考核要公正,就必須坐得端、行得正,一身正氣,不講情面,頂得住壓力、抗得住人情,不拿原則做交易。
保證干部與員工考核公心、公平、公正,最好的辦法是讓考核權接受監督。要像競技比賽評委公開亮分那樣,干部與員工考核要公開進行,考核者當眾一一亮出德、能、勤、績等各項評分,讓考核權聚焦在群眾的監督下正確行使,防止考核者心懷私心、不善作為、徇私舞弊。還要做出允許干部與員工當場質詢、考核后一段時間內的申訴等制度安排,確保對干部與員工考核的監督落到實處,發揮干群監督權對干部與員工一年一度考核權的震懾作用。(王帥)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零意見”背后的“真意見”
下一篇:心中的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