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將近,故鄉小城逐漸變得熱鬧起來。
走在街上明顯感到多了不少生面孔,求學的孩子放假了,務工的游子放假了,男女老少,讓這平日里的街頭熱鬧了,也為這座小城增添不少煙火氣。
每年一進入臘月,為了活躍市場方便人們購買年貨的需求,小城廣場就被工作人員用白線,規劃出近百個接地氣的地攤攤位來。這些兩平米大小的攤位密密麻麻,占據了廣場空閑的位置,而且各個攤位還會進行編號,進行集中統一管理,各個小區、街巷也都跟進,做了人性化的臨時布置。賣零食的、賣鹵肉的、賣蔬菜的、賣對聯的……琳瑯滿目,應有盡有。鄉民們還把自己熬制的紅薯糖、自己扎的大紅燈籠拿來賣,倘若你走進這地攤王國,定然能找到自己想買的年貨。
到了臘月下旬,地攤經濟才迎來豐收季,小城同樣也是在這個時候最熱鬧最繁華。從三岔路口開始,一直延伸到西關夜市入口,道路兩邊均是地攤。商品琳瑯滿目,置辦年貨的人們接踵而至,經營者站在攤位上用力嘶喊,推銷自己的貨物,有的賣家為了吸引顧客,還穿上可愛的人偶服,在人流量大的區域晃蕩,不過這種方式倒沒有吸引成年人,吸引來了很多小孩子,這些頑皮的孩子一個個爭著搶著與他們合影留念。
小販們都把嘴皮鍛煉出來了,說起話來都是一道一道的那個順溜啊!一個賣抹布的漂亮女孩,據說是個大學生,寒假勤工儉學呢。她一邊用她賣的抹布擦拭著滴著墨水的桌子,一邊說著順口溜“走一走,站一站,我賣的抹布最好看。站一站,瞅一瞅,估計沒人說我丑。”姑娘長得白皙高挑,大大方方地示范著,吸引很多的人過來圍觀。“你見過宋丹丹,見過宋小寶,就是沒有見過誰家的抹布能把桌子擦得這么好!”眼見為實,人們紛紛掏錢購買,姑娘開心,置辦年貨的人們也都笑逐顏開,開心極了。
有些年輕的攤主還加入現代科技元素來賣貨,他們在自己攤位上架起拍照、攝影等工具,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軟件直播,在網絡平臺宣傳自己的貨品。直播帶貨加入地攤經濟,不僅讓貨物銷售渠道多元化,也使商品出售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傳統的地攤經濟融入現代化元素,給這座小城注入了獨特的煙火味道,使得年味更濃了。
地上滿滿當當,那么空中也不能太冷清。整條主街道,左右兩邊的樹木都裝上了大紅燈籠,遠看像是兩條紅色的飛龍,挺直了身子平行臥在兩邊,遙相呼應。因為地攤商販簇擁兩旁,加上過路行人來來往往,這使得本就不寬的道路更顯得狹窄,貌似又回到了兒時趕年集的熱鬧場景里。
地攤遍布,廣場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仿佛置身于一幅熱鬧紛呈的油畫中。這種熱鬧的場景會持續到大年三十。待到除夕,大家各自回家吃團圓飯,晚上坐在爐火旁與家人促膝談心,一起守歲。這時,地攤的熱度才漸漸冷卻下來。
在燈火輝煌的除夕,在濃濃的年味里,我們每個人又有了新的夢想在起飛……(王帥)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