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一年生日,吃過愛人煮的壽面后,我和往常一樣,躲進書房看書。不知不覺,已至深夜,陣陣困意襲來。于是,我隨手滅掉桌上的臺燈,坐在椅子上愜意地伸了個懶腰。突然,眼前現出白晃晃的一片。定睛一看,原來是月光正透過窗欞照進來,如流水一般傾瀉在書桌上。
抬頭望去,只見一彎新月已升上中天,在黛藍色的夜空中顯得格外明亮。幾片云彩不時從它的面前飄過,卻絲毫沒有減少它的清輝。它就像一葉隨波漂浮在汪洋里的扁舟,時而隱身,時而露臉,和伴隨左右的幾顆星星捉起了迷藏。
自從城市燈光璀璨以后,我們再也沒有黑暗之虞,但那輪小時候常常出現在生活里的“白玉盤”,也漸漸淡出了視野。
曾幾何時,城市鄉村還不像現在這樣燈火通明,暗夜里天上的那輪明月就成了夜行者和不眠人最好的伙伴。在每一條晚歸的路上,在每一個難眠的夜晚,它就靜靜地高懸在空中,灑下如水的光亮,沐浴著世間萬物。于是,一篇篇與月有關的佳作也應景而生:不論是《詩經》里“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美好,抑或是《荷塘月色》中“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的清幽。月亮,總是以她最迷人的身姿和最浪漫的情思勾起千千萬萬中國人的遐想。
那時的夏夜,人們總喜歡在院子里、場地中擺上竹席、長凳,搖著蒲扇,就著天上的月亮,談天說地,神游云霄;若有不懂事的小孩子用手對著天上的月亮指指點點,大人總要嚇唬道:可不敢指啊,不然耳朵會被月亮娘娘割去的!于是,慌忙縮回手來,還不忘偷偷地摸一摸耳朵,看看它還在不在。
后來,瑣事多了,燈光也亮了,我們似乎只顧著低頭趕路,再少有閑情逸致抬頭看天,去瞧瞧今晚的月亮是圓了還是缺了。
夜風吹過,帶來陣陣涼意,我不由得立起了衣襟,忽然想起再過幾天就是中秋節了。在國人的記憶中,中秋的月色應該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吧:秋高氣爽、夜空如洗;家人團聚,共賞明月。當然,也有身在異鄉的游子,只能通過那輪皎潔的圓月,寄托思鄉的愁緒了。
明月亙古如斯,跨越時空。任世間滄海桑田,都不曾影響它一絲一毫。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暫和渺小,猶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一輪明月,就是掛在天上的一首詩,從古至今,不曾離去。
此時此刻,我向窗外探出身去,晚風吹過,在如水的月夜,但愿月圓人亦圓,不必千里共嬋娟。(王帥)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由打卡留痕想到形式主義的變味
下一篇:走過人生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