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紀60年代世界上許多先進國家,對安全性評價就有了一定的研究,有的國家還采用“數量風險”來計算有關項目或工業投資的各種安全、衛生、環境方面所有可能發生的危險及危害,利用統計、計算,參考已經發生的意外事故來加以總結。如:最早在工業上研究安全性評價的是美國道化學公司,1964年它發表“應用化學法分析”,受到國際上的廣泛重視,隨后日本、英國也都相繼提出了安全評價方法,使指數法日趨科學、合理和符合實際。通過對指數法的研究及應用,可使得我們對系統中固有的潛在的危險性及其嚴重程度進行預先的測評、分析和確定,并為安全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安全性評價作為一門新興的軟科學,它只不過經歷了20~30年的時間,雖然仍處于一種自我完善和發展階段,但已受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工業先進國家的重視,可見其價值所在。1972年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委托麻省理工學院的專家組對商用核電站進行了安全性評價。隨著安全性評價工作的進行,國外還相繼出現了一些專業的安全性評價機構,如南非全國職業安全協會、加拿大安全工程國際公司,美國愛•第•立特公司等等。
20世紀紀年代末安全性評價逐漸在我國開始研究并應用。機械行業在國開年制定了“機械工廠安全性評價標準”主要針對人身安全方面的危險因素進行評價。使得一些可能引發重大事故的隱患得到及時發現和消除人身事故也進一步得到遏制。重大年中國石油化學工業總公司制定了“石油化工企業安全性評價實施辦法”;げ考搬t藥生產部門還采用指數法制定了“化工廠危險程度分級標準”。
冶金部也制定了“冶金工廠危險程度分級”標準。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安全性評價在我國研究及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泛。同時安全性評價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也逐漸熱起來持械年月沈陽航空工業學院的武保林、謝曉文和王瑩提出了安全的相對性與企業的安全性最優權綜合評價模型此種模型主要是在以往專家采用打分的模糊評價方法的基礎上提出的。因為打分的模糊評價方法雖然提出了評價因素的不平衡理論相對于傳統方法是一個質的飛躍但它仍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如評價過程的絕對性、主觀性和困難性。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一種客觀的完全依賴觀測數據提供的信息而與主觀意識無關的方法來確定評價指標值及權系數具有重要的意義。
最優權綜合評價模型是在評價指標體系已經確定的情況下根據數據本身所包含的信息確定各指標的權系數而指標體系本身的建立依賴于企業內部安全狀況影響因素的深入的系統的研究。為能準確反映系統的安全狀況確定評價指標體系比確定權系數更為重要。鑒于神經網絡技術在其它領域的成功運用經驗。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安全工程系的李曉軍等人在成功年提出了用人工神經網絡法進行企業安全性評價的基本思想并分析了企業安全性評價的特點以及人工神經網絡系統理論的發展和應用。它利用人工神經網絡的自學習為解決安全性評價中的不確定性、模糊性和動態復雜性提出了一條嶄新的途徑同時避免建立復雜的數學模型描述非線性關系所遇到的困難又為企業安全性評價和自適應模式識別學習樣本集的規模及代表性起關鍵作用。
兩年后東北林業大學的劉守華和大興安嶺地區鍋爐壓力容器檢驗所的單忠順等人根據現代安全信息管理,F代安全系統工程、現代安全分析與評價原理及方法結合國家有關標準法規及林業安全信息管理和安全性評價實際在Windows?環境下綜合運用VB,在和Visual、FoxPro95環研究、開發了適用于林業特點的企業安全信息管理及安全性診斷與評價計算機輔助系統為林業企業安全管理計算機化和科學化提供了實用手段為林業企業安全管理規范化、網絡化提供了基礎。這啟發了我們也可以在各種計算機語言環境下開發出適合于供、發電企業特點的安全性評價的計算機輔助系統并為推進電力行業安全管理現代化、規范化、標準化、微機化和網絡化奠定了基礎。絡化年中國礦業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秦波濤和李增華應用模糊數學模型與層次分析法相結合提出了模糊層次綜合法對企業進行安全性綜合評價。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在進行企業的安全性綜合評價中是有效的。這樣更能比較影響企業安全性因素的重要程度的大小比較準確地得到企業的安全狀況為企業領導和安全管理人員對本企業的安全狀況的認識提供了有效的依據。
對于安全性評價的理論研究逐漸地深入和擴展,為其在實踐中的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原華中電業管理局于1992年制定了“安全評價檢查表及實施辦法”,開展了以人身安全為主要內容的安全性評價。原華北電管局借鑒國外“風險評估”等現代方法,組織制定了我國電力企業的安全性評價標準,從1995年起,廣東、江蘇等地區和華能的一些供電局和發電廠首先開展了安全性評價的試點工作。湖北省是1997年開始布置和安排安全性評價工作,決定漢川電廠和黃岡供電局作為湖北省的試點企業的,并分別于1999年6月和2000年7月通過了省公司專家組的查評。
此外,湖北省公司還于2000年4月對黃岡供電局安全性評價的整改情況進行了復查。7月以后,全省發、供電企業的安全性評價工作已全面鋪開,但發展也不平衡。大致情況是供電好于發電,發電好于基建;在供電企業中小局好于大局,主網好于農網;在發電企業中,火電好于水電:在火電中,大廠、新廠好于老廠、小廠,原華中電業管理局組織編寫的基建企業安全性評價標準和依據已下發試行,水電企業正在制定標準。
華北電力集團公司亦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展安全性評價。該公司為了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夯實安全基礎,從根本上對事故進行超前控制,從1990年開始,華北電網直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電力公司安監、生技部門的工程技術人員通力合作,在發供電企業安全性評價標準制訂、實踐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成功的探索。從1995年開始先后都開展了供、發電企業安全性評價。華北電力集團公司直屬發供電單位安全性評價工作經歷了培訓、試點、全面開展三個階段。1997年6月,集團公司決定對直屬發供電單位開展指令性評價。
由北京電機工程學會組成專家組具體負責評價工作。經過幾年的實踐,目前已經形成了一支水平較高信譽良好的安全性評價專家隊伍。到2000年底,6個直屬發供電單位全部完成評價和復查工作,共發現問題5305個,其中重大問題1387個。各單位認真整改,綜合整改率均在95%以上,有力地夯實了各發供電企業的安全基礎,使集團公司連續4年發供電事故和一類障礙呈不斷下降的趨勢。一些可能引發重大事故的隱患得到及時發現和消除,人身事故也進一步得到遏制,安全性評價開始轉化為巨大的生產力。更可喜的是通過幾年來開展安全性評價工作,企業開始形成“自查、評價、整改、復查”一整套事故隱患辨識的評價和預防控制的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安全機制。
現在安全性評價工作在全國已經得到了普遍展開,由原電力部安全專家組對廣州珠江電廠、江蘇利港電廠、廣州供電公司,深圳供電公司等10余個單位進行了安全性評價工作,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1998年10月、11月,應國家電網公司和華能公司的邀請,由北京電機工程學會組織有關專家分別對葛州壩換流站和華能北京熱電廠進行了評價工作,均得到被評價單位的認可和肯定。在我國電力行業,經過許多專業技術人員的多年的努力,形成有行業特點的“安全性評價”,電力生產的特點決定了電力生產事故,有別于其它產業,有時會給社會帶來嚴重的影響。
所以,確定項目時不能像國外一些評價只注重勞動安全衛生和環境方面,對電力生產設備也必須進行評價。我國電力企業創造性地運用安全管理的實踐,有利于辨識和治理事故隱患,有利于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落到實處。從而提高企業的安全生產水平,有力地夯實了各發供電企業的安全基礎,使企業中的一些可能引發重大事故的隱患和一類障礙呈不斷下降的趨勢。
通過參加發、供電企業安全性評價的研究及實踐,與傳統的安全管理相比,在理論和實踐上有以下創新:
①“評價”符合電力生產的特點。1996年原電力部安生司組織了“發、供電企業安全性評價研討會”,代表們一致認為:發、供電企業安全性評價在評價范圍和評價內容上有的已超過了國際上通用的標準。國際上大多偏重于人身安全、職業衛生和環境保護等,我們增加了對發、供電設備的評價,有了新的發展。在內容上更加全面,突出體現了電力生產的特點和中國特色;
②“評價”著眼于夯實安全基礎,而不是劃分安全等級,發、供電企業安全性評價,是針對可能引發重大、特大設備損壞事故、人身傷亡事故和惡性、頻發性事故進行定性和定量的評價。從而衡量一個企業安全基礎的牢固程度,通過進行整改,夯實安全基礎,而不是根據評價結果將企業劃分安全等級或星級;
、邸霸u價”著眼于現在和將來,而不是過去的工作業績安全性評價與各種總結性、考核性評價相比;它只是著眼于現在存在的,對今后事故發生有影響的一切重要因素,不涉及這些危險因素。
上一篇:安全評價與三同時的關系
下一篇:非煤礦山項目安全評價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