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設施、安全管理和設備損壞狀況的綜合評價
經過多年的經驗累積,人們逐漸意識到事故的發生主要取決于以下4個因素(見圖1)。即人員失誤和管理缺陷(People)、設備故障(Equipment)、材料失效(Material)、內外環境因素的影響(Environment)。
因此,一個完善的安全評價,應考量這幾個方面的因素,并綜合起來進行評價,以便最終得出一個全面的評價成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顯然一個完善的安全評價對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是非常關鍵的,它可讓企業真正知道安全生產的薄弱環節,并在決策過程中適當地分配與優化企業有限的資源,從而更全面地減少事故及提高生產效益。
目前安全評價的不足
遺憾的是,目前國內大多數的安全評價方法(如安全檢查表、道化學指數評價法、蒙德指數評價法等),僅能評價硬件設施(設備)相關的安全,明顯忽略了安全管理水平和設備損壞情況對整體安全的影響。與此同時,由于現有安全評價導則具體要求針對評價對象的安全管理體系進行分析與評價,因此有些較有實力的安全評價機構自主開發了這方面的評價方法,可是基于種種的原因,目前這些安全生產管理評價方法都很薄弱,說服力不強,也經不起推敲,以致難以被市場接受。然而更甚的是大多數時候關于安全管理的分析都是描述性的,不具備企業與社會所追求的科學價值。
雖然安全評價在國內也應用了好一段時間,尤其近年來政府高度重視,并不斷頒布安全生產規定,提出新的要求,陸續地推出相關的安全評價導則。但總體而言國內目前應用的安全評價技術比較簡易粗糙,過程過于簡化,這些先天不足的條件往往造成了評價效果不理想,無法反映有關評價對象的真正水平,從而失去了作為持續改善企業安全生產重要工具的功能。
其實,綜合硬件設施、安全管理和損壞狀況的全面安全評價方法在國際上早有先例,相關的評價技術也已經非常成熟。遠的不說,上個世紀八80年代中國香港為了推行量化風險評估(QRA)作為工程項目的決策手段之一,就曾經引入了一個結合硬件設施和安全管理的評價方法。
安全管理的評價
一般而言,安全管理水平越高,企業的生產運作也就越安全,反之亦然。在安全評價當中這個原則充分體現在事故發生的概率上(見圖2)。假如某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一般,即處于行業的中等水平,類比其他類似設施,其發生事故的概率為1.0。但是如果其安全管理非常到位,高于行業的中等水平,其發生事故的概率則應低于1.0;相反,當該企業的安全管理非常糟糕時,其發生事故的概率肯定要大于1.0。至于要如何評價一家企業安全管理的真正水平,并獲取其事故的發生概率值,則必須采取非常嚴謹的科學評價方法,下面介紹介紹幾種國際上普遍認可的安全管理評價方法:
國際安全評級系統(ISRS):此評價方法于1974年由美國國際損失控制院所開發,后來由挪威船級社(DNV)所擁有并持續開發。國際安全評級系統(ISRS)在過去30年里已經在許多行業中應用,其中25%的世界500強企業均采用此評價方法,并獲得了國際大企業的一致好評。根據評價對象管理水平的好壞,國際安全評級系統(ISRS)所提供的管理修正系數(MF)的范圍在0.1至10之間。
MANAGER評價法:此評價方法于1980年由挪威船級社(DNV)開發。如圖3所示,其提供的管理修正系數(MF)處于0.1至100之間,值0.1表示行業中最好的管理水平,而值100則表示行業中最差的安全管理水平。根據圖3所示的管理水平好、中、差三角關系圖,可獲得某一企業的管理修正系數(MF)。
工藝風險管理審核(PRIMA)評價法:此評價方法由英國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局(HSE)開發,評價方法與MANAGER相似。
設備損壞狀況的評價
眾所周知,設備狀態的好壞也是影響整體安全的關鍵因素。基于某臺設備的使用時間(老化狀況)、材料失效機理(如腐蝕、疲勞、沖蝕、應力效應等)、檢驗與維護保養的有效性等因素,設備往往會出現一些損壞狀況,比如凹坑、壁厚減薄、破裂、斷裂等。為了能夠更有效地評價設備損壞對安全的影響,1993年美國石油協會(API)聯合20多家國際大型企業(作為項目贊助人)委托挪威船級社(DNV)開發相關的評價技術。經過好幾年的研究和探索,美國石油協會(API)于1998年正式推出基于風險的檢驗(RBI)評價方法,并編制了相關規范(即API RP580和API RB581)以供各行業參考。至今基于風險的檢驗(RBI)評價方法已在世界各國廣泛應用,效果非常顯著。基于風險的檢驗(RBI)評價方法的其中一個成果是可根據設備的實際運作狀態(如損壞類別、腐蝕速率、材料疲勞頻率、應力強度等)計算設備損壞校正系數(DF),見圖2。
由此可見,錯誤地把硬件設施、安全管理和設備損壞情況分開來評價,忽略了人員、設備、材料與環境四大因素的相互影響關系是極不明智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個完善的安全評價,可以協助企業對自身的安全生產狀況有更好的宏觀了解,從而采取有效的安全控制手段;然而一個效果差的安全評價則往往誤人誤事,忽略安全薄弱環節,積累更多的事故隱患,且白白浪費了企業的資源。
國內現有的安全評價方法林林總總,效果參差不齊,整體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至少落后20年,我們要正視現有評價方法的缺陷,并以積極的態度去借鑒、學習別人成功的經驗。我們相信,一個完善的安全評價確實會為我們的企業與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更安全的環境和更優質的生活。
圖1 事故的PEME 四因素
圖2 事故概率的組成
圖3 MANAGER 評價法的管理水平好、中、差三角關系圖
下一篇:煤礦安全評價內涵分析與探討